編者按:本文來源創業邦專欄見微評論。
2020年的春天,與以往的任何一個春天都不同。
疫情來勢洶洶,造就了中國歷史上最魔幻的一幕,原本最為熱鬧的春節,街頭巷尾沒有了人聲鼎沸的熱鬧場景,這個國家14億人口中的絕大多數人要麼處於某種隔離狀態,要麼因為害怕傳染而不敢出門。
餐飲業面臨著巨大衝擊,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9年全國餐飲收入4.67萬億元,其中15%以上來自春節假期。由於今年春節期間人們大多閉門不出,這些假期收入已經蒸發。
無獨有偶,除餐飲業以外,旅遊業、服務業等各行各業正在面臨著史無前例的衝擊。
所有人都在期待著春暖花開的日子,但在這段普通人無能為力的時間裡,不少行業並非毫無行動。相比較坐以待斃而言,中國的創業者們顯然更願意將時間精力投入到奮鬥中去,因此,一場自救行動正在行業內展開。
號稱「史上最強春節檔」因為疫情原因不得不按下了暫停鍵,春節檔7部電影「消失」,全部影院陸續宣布關閉,到今日(3月10日)電影產業已經停擺了50天。
以2019年為參考,2019年第一季度票房(包括春節檔)達到187億,比2018年相比下降16億左右。2020年春節檔一度被稱為「史上質量最強春節檔」,二月進口電影中也不乏《多力特的奇異冒險》《婚姻故事》《刺蝟索尼克》等商業IP電影,保守估計, 2020年國內第一季度電影票房不會低於2019年。
這也意味著,因為春節檔停擺,院線損失了至少187億的收入。從萬達電影、橫店影視、幸福藍海、金逸影視四家龍頭院線2019Q1營收情況來看,大部分公司都出現營收下降的情況,但是四家公司公司累計營收也達到59.59億。
而這其中院線的營收可以大致分為票房收入、賣品收入與廣告收入。以萬達電影而言, 2018年年報顯示,萬達電影觀影收入、廣告收入和商品、餐飲銷售收入毛利率分別為10.33%、68.6%和59.67%,其中商品餐飲銷售是最具盈利能力的業務。
換句話說,大部分院線在票房收入之外,是靠影院內爆米花、可樂等零食飲料、餐飲休閒收入、電影衍生品銷售為支撐的。
而在今年電影市場停擺,院線無電影放映的情況下,大部分院線也選擇以影院賣品為突破口。
萬達影城、博納國際影城、金逸影城、大地影院等,紛紛通過線上渠道開設賣品店,清理節前儲備的賣品存貨——售賣影城小賣部的零食,比如罐裝飲料等。2月開始,全國各地影院陸續開始低價售賣爆米花、烤腸、可樂、雪糕等囤積賣品,推出零食秒殺、貨物清倉等活動,以自主配送或者外賣平臺合作等方式進行銷售。
無獨有偶,在這個14億人不坐飛機的春節裡,航空公司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2月25日,國際航協(IATA)預測,受疫情影響,2020年亞太地區航空公司將損失近2000億元人民幣的收入,其中大部分將由中國航司承擔。
2000億元,大約是三大國有航空公司半年的營收。2018年全年,國航營收1367.74億元,南航營收1436.23億元,東航營收1149.3億元。
打開攜程等購票應用,低於100元的機票比比皆是,以深圳飛重慶的航班為例,最低僅需49元,折扣低至0.4折。更有人曾在3月1日查詢到,深圳飛成都的機票價格竟低至5元。
儘管機票價格一降再降,「白菜價」機票、「打飛的」出行頻現。但旅客出行意願仍然很低。
民航局數據顯示,2月15日至23日期間,民航業日均旅客預計不超過20萬人次,客流量不足高峰時期的1/10,客座率不足40%。
這種市場環境下,航司自救,最直接的措施仍然是繼續取消航班。
3月3日,全國取消航班率仍高達64%以上。
非常時期,也有非常手段。
廈門航空在公眾號上熱推「外賣」「配餐」業務,開通企業團餐定製服務,並打出「航空品質,安全無憂」的承諾。四川航空則跟進,推出外送火鍋。
過年期間,突如起來的疫情,讓不少原本囤貨準備應對傳統春節旺季的酒樓傻了眼,為了止損,點都德,竹溪酒家、麒麟閣、粥旺莊、東湖酒家等紛紛拿出節前囤積的存貨,低價「益街坊」,酒樓門口一時成為了菜市場。
事實上,不少大型餐飲連鎖店不但有店租、用人的成本,還自建了食材種植飼養基地,即便門店堂食開不了,生產的生鮮食材仍然源源不斷供應出來,一些大型餐企乾脆轉型生鮮市場。
其中一些餐廳,包括火鍋連鎖店海底撈——這家企業臨時關閉了中國大陸的門店——改為直接向社區銷售生鮮冷凍產品。
雲南菜連鎖餐廳雲海餚的餐桌上擺滿了新鮮蔬菜——它們將被打包送往住宅區。雲海餚在中國擁有100多家門店。如今,該企業為門店附近的居民大批量採購食材,以此作為新的收入來源。該企業還推出全新的半成品供應鏈,這樣消費者在家做飯的時候可以用雲南特色食品做快手菜。雲海餚在北京市通州區一家門店的店長說,外賣業務每天能有6000元的收入。但這家企業仍然承受著極大壓力。負責10家門店的區域經理李建英(音)說,他的員工中只有大約半數做好了復工的準備。其他人無法離開居住地,或者在返回北京後面臨14天的隔離。他說:「我們的銷售額只有疫情暴發前正常水平的10%左右。」
與此對應的是,生鮮超市盒馬鮮生聯合雲海餚、西貝、探魚、青年餐廳等餐飲品牌達成「共享員工」的合作,還有有酒店、影院、百貨、商場、出租、汽車租賃等32家企業加入進來。
截至2月10日,已有「共享員工」1800餘人加入盒馬,解決現階段餐飲行業待崗人員的收入問題,緩解餐飲企業成本壓力和商超生活消費行業人員不足的挑戰。
除此之外,「不下車不開窗,一鍵送菜到後備箱」,位列全國便利店規模之首的中石化兩萬七千餘家易捷便利店開始了跨界賣菜。線上下單之後去加油站,員工會將菜裝到後備箱裡,整個過程「零接觸」。
的確,「零接觸」方式是在疫情期間消費者們的特殊需求,也成為餐飲行業保障用餐安全的有力舉措。無法實現線下消費,線上消費是從所未有的盛況,這也加速了整個線上市場的發展。
賣菜+線上銷售是餐飲新零售的方式之一,也是餐飲業與食品業的融合,餐飲業與零售業的火力交鋒,在消費升級、餐飲零售化趨勢以及當下的疫情環境的疊加,市場對這種方式的接受度大大提升,這種自救行動也算是踩在點上。
儘管不能彌補主業受挫的損失,但在主業遭受重創的情況下,重視其他副業的開發,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收益開闢新零售市場,也是線上與線下從所未有的結合。
這個春天,很多人都經歷過絕望,又從絕望中找到了希望。
在各行各業的自救行動中,我們看到的是他們想要在逆境中生存下去的決心。
我們堅信,疫情遲早會結束,只要撐下去,就一定能等來我們共同期待著的春天。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