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中村改造從11年3個村到半年37個村,「劇情」是如何反轉的

2021-02-14 太原新聞網


過去11年,只改造了3個。今年半年多,就拆了37個。太原城中村改造「劇情」反轉如此之快,令人稱奇。


城中村改造被稱為「天下第一難」。2015年,這道難題成為太原的「必答題」:170個城中村改造啟動,涉及191平方公裡、95萬多人。當其時,山西發生系統性、塌方式腐敗,太原是重災區,人心浮動,各項工作面臨從未有過的「立體式困擾」。

太原城中村積弊已久。2014年10月8日,省委書記王儒林到任不久就到太原調研,對意想不到的城中村亂象提出嚴厲批評:城市發展不能光顧「面子」不顧「裡子」,絕不能讓省會城市1/3左右的群眾長期生活在髒亂差的環境裡。


新任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吳政隆連夜部署,組織力量深入調研,3個月拿出《太原城中村調查》,理清了現狀、存在問題和成因,制定了推進措施。3月初,市委、市政府立下軍令狀:揀硬骨頭先啃,從最關鍵、最緊迫的環內46個城中村入手,把最大的困難解決在當下。今年啟動54個城中村、建築面積1745萬平方米的整村拆除及同步建設,兩年內完成85個村改造,5至6年全部完成170個村改造任務。

太原城中村亂象背後是公權的任性無序、基層組織的渙散無為、黑惡勢力的橫行無忌。局面如此複雜,任務如此艱巨,太原市新領導班子能否啃下這塊硬骨頭,當好全省廉潔高效發展的排頭兵?

一時間,畏難,疑慮,擔心,旁觀,種種情緒在太原瀰漫。然而,人們很快發現:鐵腕反腐帶來的是政治生態的好轉,是幹部的擔當和作為,是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是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事實是:太原城中村改造牽涉173個村,過去11年只改造了3個,今年僅半年多時間,37個村基本完成整村拆除,有41個已啟動回遷安置樓建設,開工面積達564萬平方米、5.1萬套。更令人料想不到的是,如此大規模的拆遷、改造、安置,沒有出現信訪、上訪問題,群眾紛紛點讚。同時,前三季度全市GDP比上年同期增長8.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7個百分點。

拍「蚊蠅」,破腐惡

「從來都是賣地搶在前頭,好事留給自個兒,如今風氣真是變了」


「腐惡不除,啥事也別想幹好。」太原市紀委書記李吉山講了件令人痛憤的事——

太原市小店區有個村委會主任為了連任,設宴拉攏村民,吃喝、發錢賄選近3個月,花費達768萬元。這錢他當然不會自己掏,而是非法出讓土地使用權560畝,貪汙892萬元,挪用集體資金5010萬元。

市政法委書記、公安局長汪凡剛到太原上任,就「領教」了城中村之亂:犯罪嫌疑人李某糾集社會閒散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在小店區西吳村城中村改造之初,採取堵門、斷電、擾亂經營、恐嚇毆打等方式敲詐勒索,非法獲利1200餘萬元,肆意幹擾阻撓拆遷。「這樣的事在太原很多城中村不同程度地存在。」

小小「村官」如此肆意妄為,又放任黑惡勢力橫行霸道,還怎麼帶領百姓幹事創業?基層組織還有什麼戰鬥力?

「太原城中村種種亂象的形成,根本原因在於沒有從嚴治黨,沒有從嚴治吏,沒有履行主體責任,導致腐敗作祟。要打好城改硬仗,就必須從這個根子抓起,尤其要衝破反腐『上面九級風浪,下面紋絲不動』的局面。基層『蚊蠅』不拍,群眾照樣不能滿意,城改的『最後一公裡』就無法打通。」省委書記王儒林一針見血。

找準癥結,太原城中村改造迅速從拍「蚊蠅」、整治基層幹部隊伍入手,很快形成狠剎「四風」、懲治腐敗、打黑除惡「三個高壓態勢」。去年10月以來,全市立案查處城中村案件261件,處分違紀違法村幹部281人,撤銷黨內職務以上處分81人,移送司法機關74人。其中,查處非法轉讓土地、違法佔地、侵佔集體資產案件的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80人,涉及全市56個城中村。打掉城中村黑惡勢力犯罪團夥13個,抓獲涉案人員155人。

重拳反腐之下,「不敢腐」風氣已成。不過,一些人思想負擔重重,士氣低落,工作「走神」,「門好進、臉好看、事不好好辦」。發現這一苗頭,吳政隆請市紀委對近年反映出的黨員幹部問題線索進行摸底,並主動約談18名市管主要領導幹部,要求向組織說明情況。

「這一下就提溜住了牛鼻子」,李吉山說,「洗碗打碗總比不洗碗要好,該查處的查處,該教育的教育,這些『一把手』們放下包袱、振作精神之後,又層層傳導、輻射帶動更多人挺起規矩、紀律,輕裝上陣,重新擔當幹事。」

與此同時,太原抓住村兩委換屆契機,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一大批百姓「信得過、靠得住」的新鮮血液注入了兩委班子。

在城中村改造中,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幹部帶頭先拆自家住房、商鋪,動員父母、親友積極配合拆遷。老百姓有顧慮則上門耐心做思想工作、算長遠帳。有不少幹部累倒在工地上,「吃片藥、吊瓶水接著幹」。「這在以前想也別想。從來都是賣地搶在前頭,好事留給自個兒,如今風氣真是變了。」群眾如此評價他們的村幹部。

小店區龍保村幹部王潤萍的父親去世,按風俗房屋得過了百天才能動土,可她不到一星期就騰出了房子。「參加工作幾十年,今年真是開了眼,多大的領導都見了個遍。省裡、市裡的大領導到村裡噓寒問暖,區裡和街辦的幹部基本天天就在村裡,領導們這麼用心,我們這些村幹部再不帶好頭,老百姓就要戳脊梁骨了,鄉裡鄉親臉都沒地方擱!」王潤萍滿是感慨。

立規矩,破暗箱

「如今沒貓膩了,補償款專卡發放,你看誰家不是搶著籤協議」


萬柏林區後北屯村號稱「中國第一屯」,在籍6600多人,加上流動人口足有10萬之眾。村裡人互不認識,往往一個院子就擠著上百號人。魚龍混雜,治安事件、安全隱患、鄰裡糾紛,「多得像山上的石頭」。

「城中村改造喊了多少年了,可單靠村裡,實在力不從心,不出大錯就屬萬幸了。」後北屯村黨委書記李新喜說。

太原市2003年就啟動了城中村改造,但11年只完成了3個整村改造。而打著城改幌子的非法建築、「小產權房」卻如雨後春筍,違法違章建築多達820萬平方米,「小產權房」達1800多萬平方米。城中村改成了暗箱操作、胡作非為、「錢權地」非法交易的重災區。

「城中村一頭連著民生和發展,一頭連著反腐和作風,是太原最大的暗點,但抓好也是最大的亮點。」吳政隆說,「沒有金剛鑽,攬不了這瓷器活。關鍵是要徹底打破暗箱操作,把規矩立起來,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才能取信於民,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市城改辦副主任陳志強說,過去,城改項目村幹部和開發商籤個協議「悄沒聲兒」就辦了,群眾幹氣憤沒招兒;「現在,規矩是鐵的,誰吃了豹子膽敢胡來?」改造合作協議由區政府、開發企業和村集體三方籤訂,公開透明,村民和開發企業的合法利益都得到保護。

「反腐動真格,誰不照規矩紀律辦事,肯定『觸電』。」晉源區金勝鎮木廠頭村城改負責人楊中元說,區裡文件明明白白,改造資金只能用於支付拆遷補償、城改用地清表、安置房建設,其他事項一律不得挪用改造資金;拆遷補償款一律實行銀行轉帳,專卡專款發放,不得發放現金。

「不攬一件活,不買一間房,不沾群眾一分利」,這是晉源區給幹部定的規矩。晉源區紀委書記張彤說,高壓反腐讓各路「神仙」打招呼、要地塊、要項目的現象絕了跡。「查處案件還倒逼村委會趕緊建立制度。木廠頭村建立了村務、黨務、財務三個監督委員會。花2700元買電線,三個監督委員會的負責人都得籤字才行。看似小題大做,但老百姓說,就要這個效果。」

「您看,所有的拆建事項都在這幾面牆上了。」在萬柏林區南上莊村拆遷辦,順著區長楊俊民的指向,記者看到,全村的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用紅綠小旗標識的拆遷報名和籤訂協議進度圖表、安置房樓層戶型圖、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圖等貼滿四面牆。「南上莊村原村支書和村主任因腐敗被『一鍋端』。面對居民普遍牴觸和懷疑的目光,新班子硬是靠陽光、公開、公正,實現了和諧快速拆遷。」

「總聽說拆遷難,難在哪兒,誰都心知肚明:先前各方『神仙』把肉都偷摸搶吃了,剩下爛攤子撂給居民沒人管,換誰誰願意拆。如今沒貓膩了,補償款專卡發放,你看誰家不是搶著籤協議。」正等著籤拆遷協議的村民說,村裡拆遷補償安置方案都反覆徵求過村民意見,通過「四議兩公開」上牆公布,「一把尺子量到底,病除了,心順了,事辦起來自然一順百順。」

「俺家協議搶先就籤了,這回拆遷的事都依規矩辦在明面上,公家能給咱的都給了。俺家能置換兩套住房,還能剩些面積換個小商鋪。」正在戶型圖前選房的村民費存林樂呵呵地說,先拆先回遷,他老兩口想選套80平方米的,給兒子選套100多平方米的。

萬柏林區下元社區居民劉玉柱說,分到新房還有剩餘的拆遷面積,可以置換商鋪。但商鋪數量有限,為一碗水端平,村委會委託拍賣公司舉行了拍賣會。經過4個多小時激烈競拍,56項商鋪共11884平方米「都歡歡喜喜成交」。

「大東流社區由過去『要我拆』變成『我要拆』,為啥?就因為明明白白提供了4種拆遷補償方式,老百姓的必答題變為選擇題,滿意度高,拆遷自然快。」尖草坪區長李貴增說,大東流社區10月15日開始拆遷,不到半個月就拆除158戶,完成拆遷面積的59%。

太原市長耿彥波介紹,此次城中村改造,原則是依法依規,最大限度地讓利於民:市財政返還85%土地出讓金,用於支付村民徵收拆遷安置成本;開發企業回遷安置房建設不啟動,對外銷售的商品房不得開工建設;城中村改造到哪裡,水電氣暖管網就延伸到哪裡,公園綠地就布局到哪裡,幼兒園、學校、醫院、社區服務中心等就配套到哪裡……

轉作風,破官氣

「只要清清爽爽做事,心碰心和百姓溝通,就沒有辦不好的事」

王愛玲,晉源區北堰村村委會副主任,「官」不大,但如今在當地名氣不小。「俺給你們說道說道她提酒和俺喝酒的事吧。」村民老閆說,城中村改造開始,村幹部動員居民拆遷,大家都直撇嘴。不管幹部說什麼,村民死活不信。

為什麼?原來的村主任也搞過城改,明面上吆五喝六叫一通,但私底下早把集體土地給非法轉讓了,和居民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可是,大家覺著這回有點不一樣。市裡區裡的大幹部見天往村裡來,街道和村幹部更是成天和居民待在一起,把政策亮給百姓看,把搬遷帳算給百姓聽。「有天夜裡愛玲來家了,提了瓶酒,進門就喊著要敬俺。」剛開始,老閆就一個總主意:她說她的,不信,也不籤。王愛玲也不惱,總是笑著。改天又來了,又是一番苦口婆心。來來回回五六次,老閆終於鬆了口:「好了,籤了。人心都是肉長的,一個女幹部,為了咱受這些委屈,受這些累,俺要再不籤,就是老榆木疙瘩不近人情了。」

北堰村共400多戶,王愛玲一人就做通100多戶的動遷工作。剛開始,「挨過罵,還挨過打,慢慢的,進院連狗見了都不叫了。」王愛玲說,「不是我本事大,大家選咱負個責,是要咱實實在在為鄉親們做事,如果官不大還拿個空架架,誰吃你那一套。」僅用160天,北堰村就整村拆除340個宅院、拆除面積12萬平方米、協議籤訂425戶,籤訂率100%。

晉源區義井街道辦事處把城改指揮部設在老百姓眼皮底下,黨工委書記溫志勇指揮大家在村中央搭建了彩鋼房,幹部們吃住都在這裡。冷暖饑寒,群眾全都看在眼裡。「拆遷補償要多少是個夠?幹部也是爹娘生的,他們沒白天沒黑夜圖的是啥?還不是為了大家好。」村民付志強動情地說,「他們按照規定給俺一筆帳算下來,就算出210多平方米的房子,62.5平方米的商鋪,還有10平方米商鋪的集體股權,分釐不差。」

萬柏林區後北屯村,人稱「小香港」,街道狹窄,商鋪雜亂。臨街的村民靠出租房屋,一年收入少則十幾萬元,多則上百萬元。如果村民看不到改造後的好處,拆遷就沒指望。「打鐵先要自身硬,只要清清爽爽做事,心碰心和百姓溝通,就沒有辦不好的事。」萬柏林區興華街道黨工委書記梁紅根舉了個例子:

後北屯村李全保是出了名的「讓人頭疼的主」,可是,梁紅根和村黨委書記李新喜買了些酒肉,到李全保老人家裡喝了一場,聊了半宿,老李的疙瘩就解開了,說:「人怕敬,鬼怕送。為了大伙兒,你們倆領導給我面子,登門敬酒,講政策,算細帳,亮底子,該給百姓的沒少一平方米。水氣暖、學校、養老、醫療、文化娛樂都想周全了,特別是商鋪,以前根本不給老百姓分,現在人人都有份兒。咱得感謝,還能不識抬舉?」「這些事本來是幹部該為群眾辦好的,群眾卻這麼感激。」梁紅根動情地說,過去總是說城改中百姓的工作難做,但捫心自問,我們究竟真心實意為老百姓想過多少、做過多少?別看老百姓的房子破舊,但那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一點東西,是他們一輩子的心血,他們當然看得和命一樣重啊。換了我們不也一樣嗎?

杏花嶺區道場溝村毗鄰山西省腫瘤醫院,每天一開門就是錢。村裡遍布的小二樓,隔出好多間出租,每戶年收入20萬元左右。拆房子就是「斷財路」,思想困難戶多。「老百姓要求利益最大化,咱得和諧拆遷,咋辦?政策講多了人不聽,保障利益、解決困難才能心貼心。」包村的區委宣傳部長翟永清說。

道場溝村支書李勇梅儘管先拆了自家的院子,還是有人說風涼話,但她不為所動,「百姓的心是可以一點一點焐熱的」。83歲的馮效祖夫婦住在二層小院裡,各種晉劇的家當行頭堆滿了好幾個屋子,「一輩子就好個晉劇,攢的這些傢伙什丟了哪件都捨不得。」李勇梅跑前跑後幫著張羅,聯繫好幾家過渡去處,老馮終於點了頭。「說實話,他們真是太貼心了,本來沒打算拆這個房子。」

一天天過去,看村書記瘦了,村主任血壓高了,村民雷潤桃也加入了動遷組。因為做通了70多歲老母親的工作,雷潤桃的姊妹們有一陣都不跟她來往了,「把一輩子的罵都挨了,可這罵挨得值。媽生下我,我為媽想。租房子是有錢掙,但不管多晚,誰叫門都得開門,好日子一天也過不成。」「最後15戶花了三個半月,日子是一天天數過來的。咱們幹部早上進門做工作,前腳剛走,『策反』部隊馬上去了。每天壓力都極大。」翟永清說。「人情比錢重要,只要解決了老百姓的後顧之憂,大家也就同意了。」9月15日晚上11點半,最後兩戶籤了協議,翟永清、李勇梅等一行人如釋重負,不禁潸然淚下。「將來道場溝不僅生活環境好了,教育、醫療等配套齊全,規劃建設的商業體也基本敲定了『買家』,仍將服務省腫瘤醫院,到時候老百姓不僅錢照樣賺,好日子還能上個大臺階。」李勇梅滿懷信心。

治環境,破梗阻

「不用犯愁被吃拿卡要,不用犯愁陷入久拖的泥潭,高效率省了大成本」


錢從哪兒來?城中村改造還沒開始,這一難題就橫在太原各級黨委政府面前。如此大面積的城改,預計所需總投資將達5400多億元。這對一個市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

「太原的實踐證明:掃淨屋子客自來。」吳政隆說,全市通過鐵腕反腐,嚴肅查處不作為、亂作為、吃拿卡要等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梗阻衝破了,風氣清爽了,投資環境大大改善了,結果全國著名的房地產開發商都來了。

「為啥來?就是奔這兒的投資環境來的。企業得給社會做貢獻不假,但不賺錢肯定就不能幹。」香港南海房地產投資公司綜合部經理許健心直口快,講了兩件讓他出乎意料的事:

一件是手續辦得快。原想辦各種證怎麼也得半年一年的,結果城改辦的人和他們一起跑,一路綠燈,僅3個月,土地、規劃許可等證全都拿下了。「這就是效益,在房地產薄利的情況下更拖不起。」

另一件是合理解決政策「打架」。南海公司在萬柏林區下元社區籤了塊45畝的三角地,最寬處80米,最窄處不足20米。如果按道路拓寬紅線外留30米綠化帶的規定,整塊地就剩個細條了,沒法開發。不僅開發商無利可圖,村民的8萬多平方米商鋪補償也會落空。市城改辦領導敢於擔當,特事特辦,適當放寬兩側退線限制,難題迎刃而解。「總公司一『激動』,30億元的投資盤子就敲定了。」許健說。

「如果還像以前一道門檻一道門檻求人說好話,我們公司不被熬垮,也得被拖傷。」山西光泗房地產公司負責人張智宏感慨「前後兩重天」:2011年他們與後北屯村開始合作,結果4年只拆了不到60%,還是東一家西一家的棋盤地,沒一畝能用上。審批環節「更是壓得喘不過氣來,哪個門頭磕不夠都過不去,4年就沒真正動過土啊。」今年政府部門服務明顯跟上了,「人家比我們還著急,按政策各部門一起協調著辦手續,幾個月辦了幾年的事。」

城中村改造不比純商業開發,涉及拆遷,原來動輒一兩年,開發成本高。特別是權力尋租導致的腐敗和不作為,更是梗阻重重,投資商望而卻步。

太原市在鐵腕反腐的同時,通過改革實現了城中村改造項目行政審批的並聯式一站辦理。市直各部門提前介入、主動服務:住建、發改、規劃、國土等部門分管負責人在市城改辦集中辦公,即來即辦,快速審批。哪個環節有貓膩、不作為,堅決查處,毫不手軟。

「此子一落,滿盤全活。開發商誰都認準『太原市場有得做』。」恆大地產山西公司投資總監楊曉平的分析直指本質,「以前太原城改,老百姓和開發商多數是二八分帳,現在最低標準都是四六;以前商鋪不給老百姓分,現在戶戶頭上都有份。即使這樣,開發商還是願意來。為什麼?關鍵在廉潔發展,不用擔心哪個幹部倒了給自己惹麻煩,不用犯愁被吃拿卡要,不用犯愁陷入久拖的泥潭,高效率省了大成本。」

就這樣,恆大地產一路跟進,總投資達到40億元。廣州廣電地產集團是北堰村的合作開發企業,項目總經理廖若思說,他參與過幾個大城市的城改,還沒見過北堰村這樣快的。僅160天就完成380多畝的舊村拆除,開發手續還辦得又正規又快。

截至目前,太原列入年度改造計劃的54個城中村中,有42個村引進了合作方,剩餘的正與合作方緊鑼密鼓洽談。富力、保利、萬科、恆大等房地產開發巨頭紛至沓來,累計投資達450多億元,年內投入資金超過171億元。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今年7月28日,王儒林再赴太原城中村調研,看到各級幹部積極作為、攻堅克難、依法辦事、為民謀利的精神狀態,目睹火熱的拆建場面,發出深深感慨:沒有廉潔發展,太原城改取得如此大好局面是不可想像的!


微信公眾號:taiyuan-news 官網:www.tynews.com.cn

聯繫合作:(0351)8222265 QQ:51598804

相關焦點

  • 太原有望拆遷的城中村,這些房東偷著樂吧,會有你們村嗎?
    太原是山西省內發展最好的城市,但放眼全國,這座城市的競爭力較弱,還需要更加完善。所以,太原也在不斷的完善自身,加強自身建設。重視市內商業發展、交通建設、工業發展,太原也做出了眾多努力。城市的建設需要土地,為了更好的發展,太原很多城中村都面臨拆遷。所以走在太原,千萬別小看任何一個人,說不定穿著普通的他,過段時間就會成為「隱形富豪」、「拆二代」。
  • 太原最後的城中村,現已改造為商業綜合體,未來有望成為典範
    太原作為一個二線城市,論城市的經濟增長以及發展速度來說,自然是比省內別的城市更加快速的。城中村在每個城市發展中都會出現,當然,太原也不不例外。小編今天要說的城中村就位於太原小店區的王村。據說,王村是太原市最後一個城中村。城中村是城市發展的難點,也將會成為城市的亮點。
  • 蕭山3年內要徵遷改造60個城中村 涉及這些鎮街
    日前,《杭州市蕭山區城中村(棚戶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在蕭山政府網上公布。根據該計劃,2017-2019年,蕭山將完成中心城區內撤村建居的社區和部分行政村改造整治工作,涉及60個以上村(社區)、2.6萬戶以上住戶,改造面積1000餘萬平方米。
  • 城村共生,城中村的未來?
    2005年首屆深港雙年展就特別組織了城中村單元,之後歷屆雙年展對城中村的研究、探索也在不斷深入,多次探討城中村在城市與社會結構中的重要角色和積極作用,以及各種改進的可能性。這十幾年來社會對城中村從單一的負面評價和推倒重來,逐步轉向客觀評價和環境整治提升,這和深港雙年展在這一領域的不斷探索不無關係。
  • 1個月7條村更新改造招標,海珠城市更新駛上快車道
    最近1個月,海珠區城市更新按下了「加速鍵」。僅11月3日至12月6日,包括瑞寶街石溪村、鳳和聯社康樂村、鷺江村在內的7條村相繼掛牌「招親」,公開選擇合作企業公告。7條村舊改招標共涉及居民10875戶,戶籍人口24564人,總用地面積430.72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96.6084萬平方米,改造投資總金額約947.56億。
  • 官渡區有85個城中村要拆遷 其中光巫家壩就有17個
    金馬涼亭和東部片區8個村2025年完成改造東二環外的金馬涼亭片區是官渡區近年來的改造重點區域,但片區內舊廠物流居多,城中村共8個。其中金馬寺大村、金馬寺小村、涼亭村計劃出讓土地695畝,待拆遷部分都在涼亭村,有40萬平米。
  • 蕭山又一個城中村啟動新的徵遷!三年徵遷計劃還剩下幾個村?
    根據去年發布的《杭州市蕭山區城中村(棚戶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2017-2019年,完成蕭山中心城區內撤村建居的社區和部分行政村改造整治工作,涉及60個以上村(社區)、2.6萬戶以上住戶,改造面積1000
  • 城中村改造煥發福田新時代新活力新風貌
    福田區共15個城中村,自2004年深圳市啟動城中村改造以來,福田轄區通過城市更新已完成漁農村整體拆除重建,完成下沙村等5個城中村局部拆除重建項目,正在實施下梅林村二期、水圍村等7個城中村局部拆除重建項目,沙嘴村二期、石廈村二期、上梅林村二期、皇崗村、福田村正在開展搬遷補償相關工作。同時福田區對未列入拆除重建範圍的城中村區域全面開展綜合治理工作,消除安全隱患,優化環境品質。
  • 太原有望拆遷的城中村,這6轄區均有涉及,有你家鄉就偷著樂吧!
    太原作為山西省的省會,被稱為「龍城」,境內有大量的歷史文物遺蹟,如晉祠、蒙山大佛、晉陽古城等,是喜歡歷史的朋友不可錯過的城市。太原是山西省內發展最快的城市,但放眼全國,這個城市的競爭力較弱,有待進一步改善。所以,太原也在不斷地完善自己,加強自己的建設。
  • 鄭州最大城中村老鴉陳改造啟動 民國曾叫樂群鄉
    昨日,記者了解到,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中。老鴉陳村位於南陽路北段的江山路兩側,東臨金水區,西接中原區,北與連霍高速公路相接,南毗鄰北三環,隸屬惠濟區長興路街道辦事處。全村總佔地6000餘畝,19個村民組,村民1.6萬人,村內流動人口10多萬,是目前鄭州市最大的城中村。該村改造採取「整體動員、分步實施」進行,2014年3月底前開建安置房。
  • 蕭山今年第一批徵遷17個村已全部啟動,第二批……安置房建設將有新...
    昨天,新街長山頭村正式啟動徵遷,今年第一批城中村改造涉及的17個村(社區)已全部啟動。蕭山三年徵遷計劃進度如何?安置房建設又有什麼新進展?今年第一批城中村改造已全部啟動三年計劃進度73.3%根據去年發布的《杭州市蕭山區城中村(棚戶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2017-2019年,完成蕭山中心城區內撤村建居的社區和部分行政村改造整治工作,涉及60個以上村(社區)、2.6萬戶以上住戶,改造面積1000
  • 首次解密:深圳城中村的11大家族與3萬億資產
    在64個家族中,最有影響力的十一大家族成立了391條村,今天在深圳的後裔多達24萬人,總資產市值超過萬億。 比如懷德市值有1000億,每個股民分到2.5億元。大衝舊改後每股年分紅50餘萬。時至今日,大衝舊改還有一戶業主拒不籤字,開發商給他留了4000多平米的物業,價值5個億。
  • 未來3年南山將對32個城中村進行綜合治理
    30日上午,南山區召開「城中村」綜合治理政策宣傳貫徹大會,會議對南山區未來三年城中村綜合治理進行了部署,提出創新型的政企合作治理模式,目標在2020年7月底前完成全區城中村綜合治理。
  • 2020年濟南各區老舊小區、城中村、安置房等改造計劃「出爐」
    市中區:5年內改造400餘個老舊小區為推動老城區有機更新,今年市中區將實施「三區同建」戰略,即做精北部核心區,做強中部崛起區,做美南部生態區,以北部輻射中部,以中部帶動南部。做精北部核心區,主要是對七裡山以北約10平方公裡的老城區開展零散棚戶區、老舊小區和重點片區三大改造任務。在零散棚戶區方面,計劃用3年時間對轄區內11個零散棚戶區進行改造。
  • 吉山村改造全面啟動 天河三年內將推進11個城市更新項目
    未來,片區將為市民提供綠地108公頃,配置約20萬平方米的公共服務設施。記者獲悉,今年以來,天河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進高質量發展,將23條村28個項目納入市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三年內將推進11個項目,助力廣州做強城市更新、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雙引擎」,以點帶面推動天河在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中走在前列,打造高質量發展典範。
  • 太原老舊小區改造如火如荼,那些沒拆的殭屍城中村,還有人管嗎?
    從6月16日起,太原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等多位領導開始深入老舊小區施工現場進行一線調研工作,這也意味著太原老舊小區改造正式拉開了序幕。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太原王村南街61號院於今年五月份開啟了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親臨現場指導工作,與此同時,太原同苑小區、山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的家屬區也都陸續開始進入老舊小區的改造進程中。
  • 廈門拆遷改造再爆新動向,又有45個村要拆……
    點擊播放 GIF 0.7M思明全力以赴推動項目提速泥窟石村片區改造3月17日泥窟石村片區土地房屋徵收分指揮部(泥窟石村片區舊村改造鳥瞰圖)除此以外,2020年3月12日嶺兜片區開始徵收土地3月12日,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嶺兜片區舊村改造項目集體土地上房屋徵收的通告根據公布內容顯示思明區蓮前街道嶺兜社區
  • 濟南市中區計劃五年內改造四百餘個老舊小區 適時啟動大觀園項目
    翟立波告訴記者,做精北部核心區,主要是對七裡山以北約10平方公裡的老城區開展零散棚戶區、老舊小區和重點片區三大改造任務。 「目前11個零散棚戶區,計劃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實施改造,徹底改善群眾的居住環境。今年,計劃投資1.6億元,實施八一立交東南一期、公立街、岔路街、三裡莊東街一期等4個改造項目,涉及153戶、0.39萬平方米。」
  • 太原又一城中村面臨拆遷,房東「偷著樂」,無數打工者卻被迫搬家
    此外,資源開發所帶來的生態問題也是令人困擾的,前幾年,山西省許多城市都是環境相當惡劣,一到冬天更是看不到「藍天」,基本上都是灰濛濛的一片,據說當地居民都不敢穿白衣服,出門一圈就能吸上許多灰塵。特別是太原植物園,他剛開張時是免門票的,但需要預約,很多太原的小夥伴即使一直盯著預約界面也是搶不到名額的,可見這個景區有多麼強大的吸引力。
  • 陳海倫:打好城中村改造戰 推進溫州肯恩小鎮建設
    今年,該街道決定立足小鎮建設需要和發展實際,啟動王宅、下川兩村城中村改造,推進溫州肯恩小鎮建設步伐。  近日,甌海區徵收辦聯合溫州網、溫州日報、甌海新聞網推出《甌海鎮街「一把手」談城中村改造》系列專題報導,第十站走進麗岙街道,專訪麗岙街道辦事處主任陳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