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小的時候都害怕什麼呢?有人怕二大爺,有人怕大灰狼,有人怕人販子,有人怕老師,但是小朋友們都害怕的一件事就是「打針」了。前幾天一個朋友跟我談起她兒子打針,看見針頭頓時就慫了,抓著醫護人員的衣袖帶著哭腔說「阿姨,我們能把針頭剪短嗎?」
打針的疼每個人都體驗過,即使是成年人也沒人願意受這種「針扎之苦」,更何況是小孩子,從小就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長大,冷不丁讓別人拿「針」扎一下,怎麼可能不會害怕?所以,小孩子打針基本上都是哭聲連連震耳欲聾的場面。這不,幼兒園體檢了,一起看看這「悲壯」的一幕吧!
「幼兒園」採血,第一個疼哭了,第二個嚇哭了,第三個成表情包!
前段時間有個網友在網上分享了一段視頻,是孩子們排隊採血的視頻,視頻裡排隊等待採血的寶寶都嚇壞了,一臉驚悚哭聲震天,但是依然保持隊形,本來是挺讓人心疼的一個場景,但是卻讓網友們忍不住笑出豬叫聲,為什麼呢?
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幼兒園裡的小朋友們正拿著自己的體檢表排隊,醫生拿著採血針扎入女孩的手指時,小女孩疼的馬上就哭了起來,本來排在後面的小男孩就已經很緊張了,看到這一幕以後馬上就嚇哭了,還大喊了一句:「哎呀媽呀,紮上了!」
排在第3位的小男孩,乾脆用手把眼睛捂上了,採用掩耳盜鈴的方法,就當什麼也沒發生過,看起來實在是太萌了!三個寶寶的表現太真實,過於經典,完美的展現出小寶寶害怕打針的場面。網友們看了以後都笑翻了,紛紛在屏幕下方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網友1:「「容嬤嬤」要扎針了,女主被疼哭了,男一號嚇哭了,男二號不敢看!」
網友2:「太真實了!第一個疼哭,第二個嚇哭,第三個緊張成了表情包!」
網友3:「嚇成這樣還排隊呢!這些小孩已經很勇敢了,我小時候打針都是被醫生抓回來的!」
網友4:「醫生說過最大的謊話就是:放心吧,一點都不疼,一下就好了!哈哈」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娃,孩子在面對痛苦的時候,反應基本上都是這樣的,但是家長的反應就不一樣了,面對寶寶們逃避打針、拒絕打針的狀況,家長們應該怎樣應對呢?
寶寶拒絕打針,做父母的應該怎麼做呢?
很多家長為了緩解寶寶們對打針的恐懼,常常用謊言來安慰孩子的情緒,告訴自己的寶寶「打針不疼」,但是打針明明就是一件很疼的事情,這樣會讓寶寶在受到疼痛以後又加深了一層被騙的心理情緒。所以家長不要用這樣的話再欺騙孩子了。
1. 撫摸與安慰
心理研究發現,親人的語言和肢體的安慰對寶寶來說有類似於「情感鎮定劑」的作用,所以家長在陪伴孩子打針的時候,可以選擇撫摸,輕言細語的鼓勵,即使寶寶聽不懂爸爸媽媽說的話,但是,他們能感受到這是一種安慰和鼓勵,減輕心理壓力和恐懼的情緒。
2. 轉移寶寶注意力
家長在帶寶寶們打針的時候,可以準備一些小玩具讓孩子「分心」,這些玩具可以將他的注意力從抽血打針的醫療過程中轉移。家長也可以和寶寶們做遊戲,用手機給他們播放卡通片,這些都能夠減輕寶寶在接受治療帶來的痛苦。
你家寶寶打針的時候會哭嗎?歡迎屏幕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