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三院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生殖健康和母嬰安全相關系列科研...

2020-12-24 北京大學

2020年4月至7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多個研究成果在國際權威雜誌上發表,在國內外引發高度關注。

新冠疫情下母嬰安全研究進展引發全球範圍高度關注

2020年4月18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院士團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影響因子:74.699)發表的「中國武漢地區孕產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特徵」研究結果,引起了國際學者的廣泛討論。

該團隊於7月9日再次受邀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針對熱點問題在線發表通訊文章,指出在新冠疫情暴發早期,來自不同機構的一線臨床研究人員都在第一時間及時公開發表了大量的病例報告,致力於更快速地分享疾病相關的臨床特點。但由於多中心合作研究、孕產婦及新生兒院際間轉診等因素,也導致可能出現少數病例被重複報導、孕產婦及新生兒出院後結局失訪等問題,在今後的研究工作中,應避免因上述問題而導致的研究偏倚,重視對母嬰健康狀況的長期追蹤隨訪研究。另外,在疫情早期由於重點關注了對陰道分娩中過度通氣可能加重病情、以及人力和防護設備不足等因素,一線臨床人員對大多數孕晚期患者行剖宮產手術及時中止妊娠,以期降低新冠感染對母親和胎兒的未知風險。隨著國內外研究團隊對新冠肺炎發病機制和臨床結局的深入研究,就目前的證據和認識而言,新冠肺炎並非剖宮產手術的絕對指徵,應由多學科專家會診判斷。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練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喬傑院士、趙揚玉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我國青少年及育齡人群面臨諸多生育挑戰

2020年6月17日,喬傑院士團隊受邀在Lancet Global Health(《柳葉刀全球衛生》,影響因子:21.597)上發表評論文章「Trends and social determinants of adolescent marriage and fertility in China」(「中國青少年婚育趨勢及其社會決定因素」),點評一項利用全國及區域性人口統計數據進行1990-2015年中國青少年婚育趨勢分析的研究報告(該研究報告由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宋逸副教授、馬軍教授擔任共同通訊作者)。

該文章指出,在過去幾十年間,中國的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極大地促進了青少年的性及生殖健康和權利。但是,近年青少年人群的結婚率和生育率出現反彈趨勢,提示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兒的性及生殖健康面臨一些潛在風險,包括:過早及無保護的性行為、意外懷孕、不安全墮胎、性傳播疾病、性強迫或性暴力、其他不良的性經歷或結局等。因此,當前迫切需要創建一個青少年友好型社會,確保青少年能夠獲得足夠的性及生殖健康知識和衛生保健服務。同時,還呼籲政府和社會要密切關注女性育齡人群生育率持續下降這一現象。

隨著中國女性在經濟、教育、就業、決策參與等各方面社會地位的不斷提升,女性生育年齡逐漸推後,伴隨出現了高齡及高危妊娠、不孕不育等各類生殖健康問題。如果不引起足夠的重視並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中國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問題將進一步加劇。目前已有大量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證據顯示,從生理上來說,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是22-28歲,這一時期女性的生育力和卵巢功能都處於最佳狀態,出現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也最小。另外,在目前由新冠疫情帶來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危機下,國內外疫情發展態勢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各地區在較長時期內都將處於疫情防控常態化狀態,醫療保健系統應充分意識到在新冠疫情期間提供生殖保健服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各類生殖健康服務在後續復工復產中面臨的可能風險進行全面評估和綜合考量,制定科學、嚴謹的健康宣教素材和疫情防控指南,鼓勵生殖技術服務機構積極開展線上諮詢服務,以免因疫情原因導致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和生殖醫學中心助理研究員王媛媛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喬傑院士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新冠病毒感染對男性生殖系統具有潛在影響

2020年7月3日,喬傑院士團隊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影響因子:4.611)上發表論著文章「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 Associated Gene ACE2 Expression in Normal and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NOA) Human Male Testes」(「新型冠狀病毒受體相關基因ACE2在正常和非梗阻性無精子症人類男性睪丸中表達水平的單細胞轉錄組分析」),以評估新冠病毒從胚胎期到成年以及從健康狀態下到病理狀態下對男性生殖系統的潛在影響。

該研究對853個男性胚胎原始生殖細胞和2854個正常睪丸細胞以及228個非梗阻無精症患者的支持細胞通過單細胞轉錄組分析,探究ACE2和其它新冠病毒相關基因在男性睪丸細胞中的表達模式。結果表明:表達ACE2的細胞幾乎存在於所有類型的睪丸細胞中,而睪丸支持細胞的表達水平和陽性細胞比例最高,94%的睪丸支持細胞ACE2表達呈陽性,提示存在更高的新冠病毒感染風險。另外,ACE2也在人類男性胚胎原始生殖細胞中表達。研究發現的ACE2陽性細胞的特徵及相關調控網絡基因,將進一步為探究病毒入侵機制提供線索。此外,本團隊還系統分析了ACE2和TMPRSS2等新冠病毒相關基因在卵母細胞、早期胚胎以及女性生殖系統相關組織器官表達的單細胞測序結果。

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柳溪溪和陳依東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喬傑院士、閆麗盈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信息來源: 北醫三院

文字:孔菲 王媛媛

相關焦點

  • 戰疫故事|堅定信心 攻艱克難 堅決打贏防控疫情阻擊戰——北醫三院...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牽動著每一個國人的心,更牽動著每一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簡稱「北醫三院」)人的心。作為中國醫療「國家隊」,北醫三院責無旁貸,第一時間積極響應,全院上下高度重視,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擔負起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
  • 北醫三院與義大利維羅納大學附屬醫院舉辦新冠肺炎臨床救治技術線...
    應義大利維羅納大學附屬醫院邀請,為進一步交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經驗,在國家衛健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的指導下,4月29日,「一帶一路」醫學人才培養聯盟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主辦了線上「命運與共,全球戰『疫』——中意新冠肺炎臨床救治技術交流會」。
  • 海森健康:臨床、科研兩難全?看看北醫三院怎麼做
    北醫三院一項調查顯示,醫院臨床研究中,非結構化數據高達80%,結構化數據只佔20%。這種信息,醫生難以直接利用,只能採用人工方式進行轉錄,很容易出現差錯,極大地增加了科研數據採集的時間成本。除此之外,科研課題如何切入,如何實現創新型的研究思路和觀點,也困擾著當代的醫生群體。
  • 生命是最美好的——記三院生殖醫學中心喬傑
    該項目第一完成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喬傑,1987年便開始從事女性生殖健康的研究,迄今已20多年,矢志不渝,砥礪琢磨,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她的求學、從醫和科學研究工作經歷,見證了中國生殖健康醫學的飛速發展。
  • 北醫三院舉行2020年教師節總結表彰大會暨迎新會
    疫情期間,三院137人、醫學部400餘人出徵武漢,在醫護人員和歷代北醫人身上我們可以發現,危急時刻,使命感、責任感是一種決定性力量。正如鍾南山院士所說:「一個民族的關鍵是有一口氣,這口氣要是一直都在,這個民族就不可能被打倒。」對北大醫學而言,這口氣就是對健康所系、性命相託初心的堅守,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使命的堅守,這正是北大醫學的核心價值追求,也是北大醫學厚道的核心要義。
  • 北醫三院:科技創新 驅動學科群建設
    作為北京大學的附屬醫院,北醫三院既是一家疑難疾病會診中心,又是一家醫學新技術的研發中心。醫院創新的動力源於臨床一線的醫務人員,源於他們面對患者病痛、希望給予幫助的醫者仁心。 作為醫院,對創新的激勵方式,除了營造創新文化之外,最重要的是打造創新平臺。所謂創新平臺,就是要為創新者提供最好的資源和服務,同時去承擔創新可能帶來的風險。
  • 北醫三院崇禮院區開展健康扶貧
    健康扶貧路上的「北京溫度」 —— 北醫三院崇禮院區開展健康扶貧紀實健康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是惠及貧困群眾的民心工程。作為距離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最近的醫院,北醫三院崇禮院區借勢北京優勢醫療資源,通過規範慢性病篩查與管理,組織健康義診,開設專科門診,開展教學培訓等舉措,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以醫療扶貧、技術扶貧、人才扶貧等多種方式,持續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幫助更多貧困地區群眾實現了「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更好防病」的目標。
  • 「以堅韌溫柔護佑生命」——《新聞聯播》採訪報導北醫三院院長喬傑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2020年3月8日,「三·八」國際婦女節,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的《一線抗疫群英譜》介紹了帶領北醫三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的女「戰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領導組組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國家產科醫療質量管理和控制中心主任喬傑。
  • 【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怎麼做?七張海報告訴你!
    【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怎麼做?七張海報告訴你!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中宣部宣教局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製作了一批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系列海報。大家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 北醫三院一個團隊和五位專家榮獲2020年「榮耀醫者」
    與往屆不同,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國廣大醫務工作者舍「小家」為 「大家」,堅守崗位尤顯擔當。為此,本屆活動也作出特別調整,為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增設「戰疫先鋒」和「最美院感疾控人」兩個獎項;「專科精英獎」也突出了在抗疫中承擔重要任務的科室。
  • 蚌埠多家醫院發布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門診管理規定
    蚌埠新聞網訊 為了鞏固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彈,更大程度保障來院患者及家屬就診安全,有效防止院內交叉感染,近期蚌埠市多家醫院發布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門診管理規定。市三院發布通告稱,疫情防控期間患者採取提前預約方式就診,患者可通過網絡、電話、自助機、窗口等多種方式進行實名制免費預約。
  • 【疫情防控】疫情在前 公安不退 常態化防控昆明警方慎終如始
    要切實增強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要求,確保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落實落細。要強化疫情防控措施,深入推進「三非」治理百日專項行動,結合「三查三告知一宣傳」專項行動和COP15治安要素「大起底」工作,壓實行業、房東、業主等法定責任,擠壓「三非」存在空間,斬斷「三非」內流通道,剷除「三非」落腳的土壤。
  • 北醫三院教育處組織師生與援鄂醫療隊代表共同學習總書記回信精神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3月15日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向他們和奮鬥在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的廣大青年致以誠摯的問候暢談學習總書記回信體會北醫三院援鄂醫療隊成員、第二臨時黨支部書記、神經外科青年醫師吳超介紹了在抗疫工作中的成長和收穫。
  • 持續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內涵 進一步加強疫情常態化防控
    為不斷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內涵,持續提升護理質量,進一步加強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嘉定區中心醫院護理部於8月6日-8日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本期學習班採取線上線下同步直播的方式,據統計有2萬餘人共享了這場學術盛宴。
  • 如何在北醫三院建檔?2021年北醫三院建檔指南及掛號攻略
    北醫三院是北京市兒科和產科都為重點科室的三甲醫院,是很多孕媽的首選之一,尤其是海澱區孕媽。但由於床位有限,北醫三院建檔很難。小脈孕寶和大家分享下北醫三院的建檔技巧和掛號秘訣,助大家建檔一臂之力。建檔時間北醫三院是按照預產期進行建檔的,大概每15天左右變更一次建檔時間。
  • 權威解答: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復學複課工作怎麼做
    常態化防控下,防控形勢不斷變化,相應防控要求和舉措也隨之調整,復學複課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社會的熱點關切需要給與及時、權威的回應和解答。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持續加強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復學複課和疫情防控工作。
  • @香格裡拉人,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怎麼做?七張海報告訴你!
    @香格裡拉人,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怎麼做?七張海報告訴你!>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中宣部宣教局會同國家衛健委宣傳司、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聯合製作了一批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系列海報。大家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 北醫三院舉行第六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醫療隊歡送會
    北京大學醫學部常務副主任、北醫三院院長喬傑,黨委書記金昌曉,黨委副書記、副院長付衛,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劉東明,派出科室領導、相關職能處室負責人,老隊員代表和第六批援藏隊員、家屬代表等參加了歡送會。歡送會由黨院辦主任姜雪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