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再次18歲》在第八集中迎來了情緒的爆發,這一集少了前面的詼諧有趣,更多的是由回憶中帶出的那份隱隱的感傷。
看到男主對女主好幾個細節上的照顧,看到崔日權揭露男主原本被選入了校籃球隊,卻因孩子的病而放棄,所以,女主是直到現在才知道男主付出了多少嗎?
看到這裡,不得不讓人產生一種懷疑,女主到底有沒有愛過男主。
真的覺得女主沒有真正了解過男主,男主那麼好,為什麼突然間很愛一個人喝酒了,要知道一個人習性上的突然改變,肯定是伴隨著某件重要事件而發生。
可是,女主問過一次,並沒有得到真實的答案,然後就斷定男主變成酒鬼了。
男主辭職的事也是如此,她沒想過男主為何要辭掉已經做了9年的工作,她只想著男主不告訴自己自己有多生氣。
為什么女主就不能多問一句為什麼,為什麼她不能從側面去了解。
其實,站在女主的角度,在她的立場,應該是她覺得男主喝酒會影響到孩子不顧家,突然辭職會讓原本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自己工作也不順被各種欺負,各種壓力和煩惱讓她沒法正常的去理解男主。
就像男主媽媽去世時,男主不能理解爸爸因煩躁和無能為力整日喝酒一樣。
可這些都是可以說出來的啊,在女主和媽媽的一次交流中,我們聽到媽媽說女主有什麼想法都不說也不問,應該就是這樣,男女主之間缺乏溝通才導致了很多的誤會。
但,就目前來看,這種誤會卻是單方面的,男主可以理解女主的壓力,會陪女主在陽臺喝酒解憂,說一些鼓勵和支持的話。
反觀女主呢,難道她獨自喝酒是因為壓力和煩惱,男主喝酒就是酒鬼?男主就啥也不是?這不是典型的雙標嗎?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男女主的工作狀況,男主每天都是對顧客和領導陪著笑臉,為的僅僅是一個升遷的職位和那份薪水。
女主呢,有大學學歷,完全可以找一個輕鬆點的工作幫襯家裡,可她哪怕是當實習生,哪怕是不工作在家裡練習,也沒有想過要放棄夢想。
追求夢想是對的,但請在追求夢想的途中,能夠理解那個默默支持你的人。
或許,女主更多的是把男主所做的一切都當作了理所當然;或許,女主從來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沒有設身處地的為男主考慮過。
不管誰說男女主之間還有愛,起碼,看到第八集,雖然男主天天喝酒解壓看起來很頹廢,看起來不顧家,可是,女主每一次需要他的時候,男主都會儘量的在。
女主和兩個孩子所說的每次需要男主時男主都不在,現在看來啥也不是。
我看到的是男主時刻都在關注女主,卻沒有看到女主關心過男主,真的很懷疑,女主真的愛過男主嗎?
不知道什麼時候興起了"顏值即正義"這個詞,女主年輕時確實顏值很高,中年後保養得也不錯,但這也不是她理所當然的忽略男主的理由,各位觀眾,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