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同名小說《三十而已》改編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一開播變成了黑馬,開播四集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豆瓣評分也高達8.2。這部電視劇的切入點是由三個三十多歲的女性視角展開,當城市女性在邁過這個人生的重要年齡節點時,遇到的一些來自生活方方面面的壓力故事。
2017年上映的《我的前半生》,不僅獲得了觀眾一致好評,還斬獲了白玉蘭三個獎項,最高的收視率更是突破了3。而這部劇同樣是把觀眾的觀光聚焦到30多歲女性這個年齡層次上,通過對比職場女性和家庭女性的命運軌跡,引發人們對婚姻的思考。
而這兩部劇有著很多的共同點,其中都有一個相似的人物形象和相似的人物命運走向。同樣的30多歲,擁有高學歷的「全職媽媽」這個角色上來。但是婚姻都是因為家庭出軌,最後不得不以離婚收場。而「全職媽媽」現在也成為了社會上一個很焦慮的「職業」,被越來越多人關注。
今天,我通過這兩部劇及結合社會上的現實情況,來細細分析「全職媽媽」在社會上的一個現狀,及為什麼這樣的家庭離婚率這麼高。
在《我的前半生》,羅子君從畢業就嫁給了相愛多年的陳俊生,信奉「家庭就是全部」的格言,從此過上了相夫教子的單純生活,自認為只要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別的女人就不敢靠近。從此便過上了「寄居」的生活,享受了老公的工資卡,瘋狂的購物充實著自己的生活。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最後還是敗給了「黃臉婆」。婚姻亮起了紅燈,將守護孩子最為自己的底線。
同樣在《三十而已》中的顧佳,顧佳的名字諧音「顧家」,或許這也暗示著人物走向。家庭產業是顧佳跟丈夫一起打拼創辦的,有了孩子之後便退居「二線」回歸家庭,當起了「全職媽媽」。高智商的她嗅出了「第三者」的味道,高情商幫助兒子進入國際幼兒園,自己的家庭和丈夫的公司都打理得井井有條,堪稱完美。即便這樣,也沒能守住家庭。
有人說,羅子君和顧佳不一樣。羅子君像個「寄生蟲」一樣生活在家庭裡,每天無憂無慮,沒有絲毫的緊迫感,面對丈夫的生活不管不問,自己的自尊早就被日常生活消耗殆盡。
而顧佳不一樣,每天為了公司的事情東奔西走,甚至不惜加入富太太的生活圈,來給公司掙得一份訂單,對公司的財務嚴格把關,活脫脫一個職業女性。對生活更是有自己的規劃,每天的工作已經讓自己很忙碌了,還硬是擠出時間練習瑜伽。她的生活也是被很多女人羨慕。
但是,我覺得羅子君和顧佳是一樣的,也正是這樣的相似處,才造成了他們的婚姻失敗的原因。
羅子君將生活的重心完全傾向於家庭,對丈夫不管不問,一點也不理解職場的殘酷性。羅子君與陳俊生沒有共同語言,陳俊生的苦沒有人願意傾聽。
而顧佳是個強勢的女性,不僅手握公司的財務大權,對於任何事情都拍板決定。將公司和家庭作為了主戰場,許幻山被感壓力,自己就像一隻小綿羊一樣完全蜷縮在顧佳的羽翼之下。自己也逐漸失去了話語權。他的壓力也得不到宣洩。一條腿邁出了婚姻的大門。
我覺得,羅子君和顧佳都是不自信的人,沒有完全把自己解脫出來。羅子君以為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都可以後顧無憂了。顧佳以為憑藉自己的能力,將許幻山身邊的「蒼蠅」都趕走就萬事大吉了。將自己的精神寄託全都給了家庭和老公。
全職太太與職場女性的最大區別不僅僅在於經濟獨立,而在於精神獨立。職場女性會為了工作不斷提升自己,而全職太太則逼著丈夫不斷提升自己,兩人的差距因此不斷擴大。
周國平說:「一部分人,把婚姻過成了好的人間。一部分人,把婚姻過成了糟透的地獄。」
沒有人願意將一個完整的家拆散,但也總會出現不可預知的事情。
1.生活的瑣碎消耗著生活的熱情
女人在結了婚以後,生活感到幸福,就會把自己的生活的重心從工作上潛移到生活中來。覺得生活中有了家庭甚至有了孩子,自己的後半輩子就高枕無憂了。但是生活往往就會開一個大大的玩笑。憑什麼結了婚的女人都可以不勞而獲?很少有人會有想到女人從懷孕到生孩子這個過程是多麼的辛苦,多麼的無助。
相反,他們看到的確實生活的一地雞毛,生活中的不間斷的瑣碎小事。讓本應該幸福的家庭,變變成了無休止的爭吵中。根據2019年離婚大數據的報告顯示:因生活瑣碎造成的佔34.21%,因分居造成的佔30.16%,另外,因為感情基礎薄弱、家庭暴力、性格差異、缺乏溝通等都是造成離婚的因素。
而像《我的前半生》電視劇播出的2017年,根據大數據顯示,離婚原因的高居榜首的是出軌,而在女性出軌中,尤以「全職媽媽」出軌佔了很大的比例。而全職媽媽出軌的原因竟然是為了尋求刺激。
2.「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使得人們出現了心理依賴
應該有很多人聽說過「人質情結」,這個就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指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而這種情結就會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性、甚至協助加害人。簡單說,就是「情感上的依賴」。
對於回歸家庭的人來說,從產生回歸家庭的念頭那一刻起,似乎就與生活籤訂了一份「協議」,工作的一方創造滿足全家的物質條件,吃的、喝的、用的、玩的。作為代價交出了自己的時間、精力甚至是人格。
雖然說心理學中有個討好型人格還有個剝奪型人格,但是實際上,這兩種人格的雙方都是不對等的。
羅子君在生活上,盡力去討好陳俊生,去買陳俊生喜歡的東西,甚至在家庭婚姻中出現危機時,不僅渾然不知還買了昂貴的皮沙發。在她的這段婚姻裡,羅子君早就失去了自我價值,而陳俊生卻在新的工作目標中,找到了方向,她也成為了無用的人,兩個人越走越遠。
而顧佳最為公司的合伙人,處處幫助老公出頭,甚至不惜拿到訂單差點犧牲自己。原本軟弱好脾氣的許幻山,在老婆的強勢下,倍感壓力,更有一種爛泥扶不上牆的感覺。兩個人的性格和觀念也越差越大。
有人說:「凡事都有度,過度必將是一場災難,婚姻也不例外。 愛得太滿,必定會輸得很慘。」
所以,在婚姻中,愛和自由同等重要,自尊和獨立更是不可缺少的。子君可悲,顧佳可惜。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絕對的強者或者絕對的弱者。都是在每個關係中扮演著各自的角色。
在全職家庭中,高離婚率也給我們提個醒,要更好的提高自己和學會經營家庭。下面,我將借著兩部電視劇的一些問題,給全職媽媽提個醒
03、成為全職媽媽的警醒
1.保持自信,擁有自信的女人最美麗
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優點和缺點,在生活中人們往往只記得自己的缺點和忽略了優點。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昂首挺胸,綻放自信笑容的女性,與一位駝背彎腰,表情嚴肅的女性相比,誰會更容易奪得別人的好感呢?答案不言自明。
自信女人身上往往散發著一股魅力,而這種魅力不僅能引起他人注意,而且還能讓別人心情愉快。自信的女人,不僅在生活打理得靚麗非凡,而且自身還散發著魅力。
當羅子君重新回到職場上的時候,找回了曾經的自信,陳俊生和賀函都對她刮目相看。自己的生活也安排得井井有條。
就像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寫的:
「她不一定漂亮,但一定有在眾人中被你一眼認出的氣質。她自給自足,放縱自己盡情地享受生活的樂趣,又清醒地保持靈魂的明淨。她本能地拒絕貪婪,她的心像埋藏了千年的蓮子,歷盡滄海桑田,洞徹世事煙雲,依然會鮮活地從沙土裡開出花來。」
所以,要做一個自信的女性並不難,相信自己。坦誠地面對自己的不安和膽怯。正視自己的不足和缺點,想出辦法去解決,這樣才能不斷得培養出自己的魅力,從而讓自己更加奪目。自信不僅讓不漂亮的女人變得美麗,而且還能讓每一個女性從此變得美麗無窮。
2.不要過度依賴,雙方的感情也要恰到好處。
女人很容易陷入甜言蜜語當中,一句「我養你」就把所有的夢想和願望全部斬斷了。從此,放棄了對自己的提升,全身心投入到家庭當中去,放棄了與外界聯繫。
在實際的生活中,當對方沒有那麼愛你的時候,就不要死皮賴臉地纏著了。一味地對對方好,對方卻不珍惜,把你當作招之即來,揮之即去。要在感情當中,把握好尺寸,給雙方都留有空間,才能感覺到舒服,便於成長。
羅子君擺脫了對陳俊生的依賴,重新工作,找回了從前的自信,同樣也被賀函欣賞著。顧佳也不再將許幻山視為生活的全部,當她自創門戶,重新收購原來公司的時候,許幻山臉上寫滿了後悔。
著名人際關係學家康納德 · 斯塔克曾經說過:
「一個獨立自主的女人身上所顯露出來的堅強、勇敢、自信的氣質,要比那些穿著漂亮衣服和戴著華麗首飾卻只會依賴別人的女人更有吸引力。女人就應該利用自己的智慧行事。」
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獨樹一幟的地方,矜持而端莊,在花的王國裡,綻放自己的美麗,活出自己的優雅。不依靠他人,去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這樣才能一直散發自己的魅力。當雙方保持著各自的空間,由相互依賴,變成相互欣賞,雙方的感情才能穩步前進。
3.別人生活瑣碎毀了你心底的愛和憧憬
在婚姻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夫妻雙方不可避免需要共同面對的。在面對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分歧而吵架。生氣也是藝術,吵架也是藝術。如果夫妻據理力爭,互不相讓,則會使得愛意不斷打磨直至消失。
生活本來就是由很多不完美組成的,尤其是在婚姻生活中,當兩個人真正走到一起的時候,需要面對和承擔的事情不再是一個人的事情了。我們則更應該用更大度的心境去包容和關心另外一個人。
就像俄國作家屠格涅夫,說過的一句話:
「如果在某個地方有某個女人對我過了吃完飯的時間還沒有回家,抱著十分關心的態度,我寧願放棄我所有的天才和所有的著作。」
央視著名主持人康輝在一檔真人秀節目中,徵求妻子的意見,他們夫妻打電話這個細節是否可以在電視上播出。在場的人都被這一細節甜到了,夫妻雙方相互溝通好。那麼,考驗雙方的耐性的瑣碎小事就不會發生。
所以,把生活中的瑣碎小事當作婚姻道路上必不可少的調味劑,當作婚姻成長中的必經之路。你對整個家的愛都注入在裡面,你就會發現,生活中的一地雞毛不過是生命長河中的過客。如果雙方能夠用尊重和理解的眼光看待,這些瑣碎的小事便不值得一提。那麼,也將不會影響雙方的婚姻生活。
不管是《我的前半生》裡的羅子君還是《三十而已》顧佳,他們的婚姻都給我們提了個醒,脫離職場回歸家庭,都不應該失去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魅力,成就獨立的人格,才能獲取幸福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