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天上人間花魁遇害案 死者梁海玲,河北人,北京知名夜店「天上人間」四大花魁之首。據跟梁海玲有過親密接觸的人形容梁海玲,梁海玲不僅身材很棒,172cm的身高,45Kg的體重,足以讓很多男人神魂顛倒,這些男人形容梁海玲,有白皙的皮膚和好聽的聲音,人很溫柔,很好。
2005年11月13日,梁海玲在家中慘死。案件至今沒有偵破。據知情人透露,當時警方趕到現場,「被其家中的奢華震驚」:衣櫃內衣服、皮鞋都是名牌,有不下10件貂皮大衣,昂貴首飾不計其數。該知情人證實,警方調查時發現,梁海玲名下的確有千萬元巨額財產。
對於梁海玲被害原因,最多的傳言是兩名與其關係密切的男子所為。這兩名男子是梁海玲包養的情夫,每人每月2萬元工資。兩人將梁海玲勒死,圖謀巨額財產。但是梁被害時家中財產並未失竊。有人做出如下推論: (1)上千萬財產未被洗劫,說明不是謀財害命 (2)死者是被縊死的,不會是仇殺,仇殺一般都要用屍體洩憤排除了這兩點,不難看出,可能的情況只有殺人滅口,誰需要殺人滅口?不是她陪過的高官,就是她的老闆。但她與老闆只有僱傭關係,老闆只是給她提供了認識高官的機會而已,老闆殺人動機不足。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官員作案,應該是花魁知道了某高官的絕密事情,並以此要挾對方出錢封口,結果被人滅口。
No.2刁愛青碎屍案 南京「119」碎屍案,又稱南大碎屍案、刁愛青案,案發於1996年1月19日,地點為江蘇省南京市,受害人為南京大學一年級女學生刁愛青。受害人遺體碎片在其失蹤9天後,也就是當年1月19日清晨,被一名清潔工在南京華僑路發現。兇手為消滅作案痕跡,將其屍體加熱至熟,並切割成超乎常理的 2000片以上並且拋撒在南京市中心附近。案發後,南京市公安部門內運用警力進行大規模搜查,甚至曾經暗中找道士招魂查兇,但至今仍未找到兇手。
死者刁愛青,女,生於1976年3月,遇害時為南京大學鼓樓校區信息管理系現代秘書與微機應用專業成人教育脫產班專科一年級學生,在鼓樓校區學習和生活,遇害時不滿20歲。她住在鼓樓校區南園四舍,該宿舍樓當時人員複雜,流動性大。其父刁日昌,住在江蘇省姜堰市沈高鎮刁舍村四組。
刁愛青是一個從蘇北農村剛剛來到南京僅百日左右的年輕少女,很難說有什麼仇家,亦或是情敵,也並沒有多少積蓄,因此兇手的動機受到了廣泛猜測。在廣為流傳的《關於南大碎屍案的一點想法》一文中,作者黑彌撒猜測死者是在重金屬搖滾、甚至某種宗教儀式中被殺害的。然而,許多人表示質疑,他們認為碎屍僅僅是兇手為了毀滅可能的線索與證據,而且兇手一定是擅長屠宰、烹飪或者是醫術的人。
據刁愛青生前的好友回憶,她個子高約1.65米,身材適中,長相普通。短髮,單眼皮,眼睛稍有些近視,看書寫字時會戴上眼鏡。在嘴角的右上方有顆痣,如菜籽般大小。說起話來,嗓音稍啞,語速偏快。一個細節是,這個字跡娟秀的女孩,有時候會故意把自己的名字複雜化為"刁愛卿"。
1996年1月10日夜間,刁愛青吃完晚飯出走,據稱是由於當時同宿舍女生違反學校規定使用電器,導致擔任宿舍長的刁愛青也受到處罰後,心情不佳賭氣外出散心,此後再未回到宿舍。死者離開時,鋪平了自己的被子,似乎表明死者一開始並無外出打算。目擊者最後看見死者的地點是青島路,死者當時身穿紅色外套。
1996年1月19日,一場大雪之後,刁愛青的屍體被發現。一名打掃衛生的婦女在南京新街口附近的華僑路撿到一個提包,包中裝有500多片煮熟的肉片。後來她在清洗肉片時發現有3根手指混在其中,隨即報案。之後屍體另外的部分在水佐崗路和龍王山被發現,均被包在提包以及一條床單之中。屍體在煮熟後,估計總共被切成了2,000多片,刀工十分精細,碼放整齊,可見兇手的殘忍與超強的心理素質。
2016年1月19日,網傳今天是「南京大學碎屍案」20年追訴期的最後一天,此後即使抓到兇手也沒法追究刑事責任了。但很快,在1月20日下午,公安部刑偵局在官方微博「闢謠「:「南大碎屍案」永遠追查到底。
No.3 高校女生"鉈"中毒案 朱令,北京人, 從小就學習鋼琴,15歲時開始學習古琴。1992年,朱令考取清華大學,入讀化學系物理化學和儀器分析專業物化2班。朱令多才多藝,加入清華大學民樂隊並成為主力隊員,1994年榮獲全國高校藝術表演獨奏組二等獎。另外,她也是北京市遊泳二級運動員。他們的家曾經衣食豐裕,可現在卻是家徒四壁,幾處牆皮已經剝落,屋內只看得見簡樸的陳設。一個屋子的高大書櫥裡堆滿了藥和保健品,而隔壁的房間鋪設更為簡單,只有一張小床和一張病床,旁邊矗立的氧氣瓶給人一種醫院的感覺。為了照顧女兒,他們的生活徹底改變。
朱令事件是指朱令在校期間離奇出現鉈中毒的症狀,導致身體健康遭到極大的傷害,最後得助於網際網路才受到確診和救治的事件,這是中國首次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國際遠程醫療的嘗試。由於朱令沒有鉈的接觸史,警方認定為是投毒事件,但此案經過調查之後,幾度沉浮,兇手至今仍逍遙法外,尚無明確結果。且由於警方對事件處理過程中的一些異常行為,讓朱令案成為公眾事件,從而衍生出對於作案嫌疑人家庭背景的各種猜測。
2013年4月16日,隨著復旦投毒案的告落,關於徹查朱令案的呼聲亦再度湧現,昔日作案嫌疑人孫維遭到社會輿論的廣泛爭議。
2013年4月26日,名人陳坤向朱令基金會捐款10萬元。除此之外,包括姚晨、範冰冰、李冰冰、伊能靜、水木年華組合等在內的多位公眾人物也發出聲援。
2013年5月3日晚,新浪微博官方將「朱令」、「鉈」、「孫維」等案件關鍵詞進行封鎖,有關內容也遭到刪除。在微博搜索朱令關鍵詞,均提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搜索結果未予顯示」
2013年5月8日,北京市公安局通過官方微博作出回應,表示礙於證據滅失無法偵破,且過程中未受任何幹擾,呼籲公眾理性看待此案。
在回應中,北京警方表示朱令1994年12月身體不適住院,1995年4月28日被確認為鉈中毒,同年5月5日才報案。
因為中間間隔時間接近半年,專案組雖然認真偵查,但相關場所無監控、犯罪痕跡與物證已經滅失,所以仍未獲取認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證據。
警方表示確有一些案件受偵辦條件限制,礙於證據滅失等客觀因素,最終無法偵破。希望社會公眾理性看待,尊重偵查工作規律。 23年前清華才貌雙全的女大學生朱令離奇中毒,至今案件仍未告破。然而,昔日才女現已重度癱瘓完全痴呆,生活不能自理,令人唏噓不已。
No.4紅安12.26八人遇害案 一夜之間紅安8人遇害案,連9歲多的小孩都未能倖免。此案是建國以來湖北省刑事犯罪致死人數最多的一起命案。一起特大殺人案在湖北紅安縣引起轟動。6男2女,包括1名9歲男孩在廠內遇害。
警方公布案情並懸賞50萬獎勵提供破案線索人員(10年前的50萬元可在當時的武漢買一套房子的,數額不少的): 2007年12月26日晚,紅安縣上新集鎮黎明石灰廠業主汪世書夫婦等8人被殺害,現場部分財物被劫。據警方介紹,作案人穿40碼左右皮鞋,身高170釐米左右,身強力壯,多次到過黎明石灰廠,與死者有過接觸。
為儘早破獲此案,黃岡警方請廣大群眾提供如下線索:(一)案發當晚現場附近的可疑人和事;(二)案發後無故外出,春節期間無正當理由未歸的人員;(三)案發後無正當理由舉家外遷的人員;(四)言行反常人員;(五)有盜搶行為人員;(六)其他可能作案人員。
黃岡警方承諾:凡提供線索,經查證屬實幫助破獲案件者,公安機關將獎勵人民幣伍拾萬元,並按舉報人要求方式付款,為其保密。 但時至今日,案件依然未破。 「12·26」滅門案遇害者名單 汪世書 56歲,黃岡紅安縣上新集鎮趙家灣村人,黎明石灰廠老闆; 陳小潤 (又名陳華珍) 54歲,黃岡紅安縣上新集鎮趙家灣村人,黎明石灰廠老闆娘; 汪春蓮 32歲,黃岡紅安縣上新集鎮趙家灣村人,在石灰廠做飯,系汪世書的堂妹; 吳小發 33歲,黃岡紅安縣上新集鎮趙家灣村人,在黎明石灰廠開貨車,系汪春蓮的丈夫; 吳梁波 9歲半,黃岡紅安縣上新集鎮趙家灣村人 吳小發夫婦的兒子; 汪世軍 60歲左右,黃岡紅安縣上新集鎮趙家灣村人,在石灰廠打工負責燒窯; 黃世貴 60歲左右,黃岡紅安縣上新集鎮某村人,在石灰廠打工,負責燒窯; 袁某 (因身材高瘦被熟人戲稱「架子」) 60歲左右,黃岡紅安縣上新集鎮某村人,在石灰廠打工,負責燒窯。
No.5 獨山子二人車失蹤案 1996年10月20日,獨山子煉油廠職工郭農耕和奎屯市人王昌瑞二人駕駛一輛桑塔納轎車,到烏魯木齊市賽馬場二手車交易市場售車,當日人車失蹤,至今無下落。 辦案民警說,21年來,警方為了尋找郭農耕和王昌瑞,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走訪了大量群眾,但毫無結果。郭、王2人失蹤時都才20多歲,兩人的父母21年間奔波於烏奎兩地,心力交瘁。他們承諾說,如果有人向警方提供了有價值的線索,幫助警方破了案,他們將予以重謝。
據辦案民警介紹,郭農耕,男,漢族,1971年5月14日出生,身高1.82米,膚白,牙黃,失蹤當日身穿一套藍色牛仔服,內穿灰色襯衣、棕色馬夾,腳穿棕色皮鞋。隨身帶有獨山子乙烯廠的工資卡,本人身份證及現金1000元。
王昌瑞,男,漢族,1973年11月24日出生,身高1.75米,體態較胖,失蹤當日穿黃襯衣,公安馬夾,外穿藍色牛仔服,下身穿藍色褲子,腳穿棕色皮鞋。
郭、王兩人駕駛深灰色金屬漆普通型桑塔納轎車,該轎車是中央門鎖,自動玻璃,隨車帶有全車手續,牌照號為新—J08546 。發動機號為JV592531 車架號為WVWZZZ33Z*SW123211*。
公交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郭、王兩人失蹤案時隔21年之久都沒有破案,他們感覺無顏面對失蹤者的父母及家人,他們將永不放棄尋找失蹤者。這位負責人說:「此案現面向社會徵集破案線索,如能提供失蹤人員、車輛下落,或提供線索破案的,我局將獎勵人民幣5萬元。
這個案子罪奇詭的地方在於人車一起失蹤,人失蹤了好理解,分屍、掩埋等都可以。但是,要連車子一起毫無痕跡,真是不可思議的。要知道排查很嚴密,要徹底讓車子沒有痕跡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