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
1、土雞品種選擇無疑是中國境內品種,中國幅源廣闊,各地都有本地特色品種。
2、飼料很有講究,草雞必須是吃青草、蟲子、雜糧等「規範性飼料的」,吃配製複合飼料的絕對不行。飼養人員更不能對其進行「填鴨式」餵養。
3、必須在寬敞的養殖場草地上,讓草雞主動找食。空氣是對雞肉質量影響最大的因素,在壓抑環境下長大的雞不僅口感不好,對人體還會產生不良影響。
4、草雞之所以「雞味」濃,就是得益於運動。因為雞在運動的時候,肌肉可以得到充分生長和發育,肌間脂肪豐富,芳香性物質在脂肪中的比例增加,味道自然很香。
都說「無雞不成宴」,可見「雞」在人們飲食中佔的重要地位。這些年,人們厭倦了少「雞味」的飼料雞、圈養雞,追求的是口感好、野味濃、營養價值高、無公害的土雞。而選土雞也是有竅門的。
挑選土雞
1、頭要小,2、毛要亮,3、腳要細,4、毛孔小。
土雞 較一般的飼料「快速成型雞」而言,土雞的頭相對較小,且雞冠也偏小,顏色紅潤。由於土雞在餵養時,所攝取的食物多是「純天然」的,沒有附帶任何添加劑,所以土雞的毛色與普通「良種雞」來說,更為鮮亮,會給人一種油光發亮的感覺。而看「腳」是土雞最為直觀的辨別方法。土雞的腳細,但卻顯健碩,精神有力。由於土雞大多處於放養的狀態,且餵養時間較長,所以其掌底部會有層厚厚的繭。而飼料雞餵養時間短 ,腳的底部自然比較「嬌嫩」。另外,選土雞還要看其毛孔。在挑選時,可用手撥開雞毛,看其根部。土雞皮膚薄、緊緻,毛孔細,是呈網狀排列的。仿土雞皮膚較薄、毛也較細,但不如土雞。而飼料雞則皮厚、鬆弛,毛孔也比較粗。土雞和仿土雞最重要的特點是膚色偏黃、皮下脂肪分布均勻,而飼料雞的膚色光潔度較大,顏色也偏白。
在下鍋後,雞的分別就更為明顯,土雞和仿土雞燒好後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團聚於湯汁表面,有香味,而飼料雞則肉湯較濁,表面脂肪團聚較少。
長期以來低程度的選育和粗放的飼養管理使土雞形成了疾病少、耐粗飼的一個特點,再加上土雞大多數採用的是「四園」(果園、桑園、茶園、竹園)散養,環境遠離汙染,利於防病。但是因為土雞的飼養周期較長,加上長期放牧於野外,接觸病原體的機會增加,有時還會遇上"四園"作物噴施農藥引起土雞農藥中毒,所以散養雞的防疫不容忽視。除加強日常管理,如嚴格消毒、隔離飼養以消滅部分疾病外,藥物預防不失為一條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