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娛樂是張國榮、王祖賢、張學友、劉德華、黃家駒……
現今,娛樂是李佳琪、肖戰、王一博、劉雨昕、楊紫、朱一龍……
娛樂從某個人因某項技藝擁有一定的影響力,在社會上有廣泛的影響力而被追捧,發展到隨著抖音、快手、微博等一系列具有社交屬性的網際網路軟體的崛起,普通人對某一種審美、行為、甚至是審醜行為的不斷關注,最終使得某人在社會上擁有一定的影響力,我們把這一類人統稱為——網紅。
從著名的喬碧蘿事件到口紅王子李佳琪,網紅像颱風一樣席捲人們的生活。如抖音、快手這樣日活上億用戶的軟體,不斷的創造出24小時內產生百萬、甚至千萬關注的明星,從商業價值的角度考量,網紅和明星的界限逐漸模糊。
一大批的網紅有了資本後,開始轉型,不滿足於棲身在虛擬世界,試著向明星轉變;一大部分明星的商業價值被壓榨後,看到了網紅帶貨的紅利,都躍躍欲試,想做一把網紅。
「城內的網紅想出去,城外的明星想進來」的局面不知不覺的形成。
究其根本,無論是城外的明星,還是城內的網紅,來來往往不過利益二字。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面對娛樂圍城現象,你有什麼看法?
一、道德的高點和人生的意義
不管是明星還是網紅,我們都可以說做什麼就應該拿出專業的精神,不應該為了一時的利益和虛榮,隨意嘗試轉型。但,我個人並不認同這種片面的觀點。
在網紅轉型和明星帶貨的案例中,的確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利益和名氣,但也的確有一部分人是有著這樣的職業規劃,我們不能夠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無釐頭的批評和無腦噴,否則我們和自己批評的那些人有什麼區別呢?
《浮士德》中浮士德在經歷了和魔鬼的賭約後,才發現人生是一場物質和精神相互撕咬的經歷,要想存活下去,就是要不斷的突破、探索和追尋新的東西,不管這個過程中做過什麼,最終人性都是趨善的。
因此,對娛樂圍城現象,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妄加批評,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二、如何破解圍城之困?
圍城內外,究竟哪裡好?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很想愛情,不管是多差的人,都會有人愛;同樣,不管是怎樣的天仙,也會有人厭惡,只有我們自己內心才知道什麼對自己而言不可或缺。
面對精神和物質的互相拉扯,快樂和喜悅的不斷交替出現,執著與動搖的不斷轉換,使我們每時每刻的生活變得複雜而真實。
我們終其一生,想要的不過是讓自己的物質生活更好一點,精神更富裕一些,讓更少的人記恨自己。
只要義無反顧的向前,不管如何轉型,能夠給社會帶來好處,不要使自己和更多的人墮入無盡的空虛便是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