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民族的周歲禮被稱為「搖籃邊的禮儀」,從南北朝及宋朝以來,南北各地均有把抓周歲視為小兒盛禮之俗,還有「試兒」的活動,以預測小孩的未來。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傳統文化也越來越重視,在臨滄一位孩子的媽媽是一位國學愛好者,她想給自己的女兒舉辦一場有意義且難忘的抓周宴,所以就有了這一場「穿越」版的抓周宴。
現場的來賓都穿上了傳統古代服飾,似乎穿越到了千年前。儀式也是按照古代抓周禮儀式舉行。此次抓周禮,特邀請了雲南國學館館長辛豪傑老師,雲南國學館理事字元元老師主持。
祭祖(上香、讀祝)
願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奶奶給滿歲寶寶梳頭
一梳智慧開,寶寶聰明又可愛; 二梳財運來,寶寶財富滾滾來, 三梳手兒巧,做啥都成寶; 四梳人緣好,朋友多得不得了; 五梳六梳梳成個長命百歲的好寶寶。
爺爺帶領孩子們準備入場
儀式開始
爺爺給滿歲寶寶致辭
收涎禮
所謂收涎,是讓孩子不要再流口水,由家長準備十二個酥餅,用紅線串起來掛在嬰兒的脖子上,再由親友拿下一個酥餅,剝開後以餅在嬰兒嘴巴上抹一下,同時念著吉祥話,祈求嬰兒不流口水,健康長大。
手印儀式
祈福儀式(灑福水)
抓周開始
封酒
青紅酒的封壇儀禮,男為狀元紅、女為女兒紅,光陰如酒,愈釀愈醇;父母隨後在對應的每壇酒上寫上對寶寶的期望,待到寶寶十八歲成人禮之際,即可開壇飲酒,寓意長大成人。
掛長命鎖
家中長輩為周歲寶寶佩戴長命鎖,象徵著闢災去邪,「鎖」住生命,無災無禍,平安長大。同時也深刻的表達了家中長輩對晚輩殷切的疼愛及期望!
母親跪拜父母
一拜父母,感恩父母給予生命,二拜父母,感恩父母養育之恩,三拜父母,感恩父母的舐犢之情。
生命禮俗和歲時年節禮俗是傳統文化中優秀和重要的部分,跟老百姓生活至今密切相關,日用而不知,代代傳承。
責編: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