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男人」薛梟
薛梟 口述王永安 整理
(原載於《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5月12日)
也許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我身上最顯著的兩個標籤,依然還是十年前那喜感十足的「可樂男孩」與充滿悲情憐憫的「斷臂楊過」。如今十年時光悄然過去了,我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口無遮攔、超級逗比一般的男孩,而且「男孩」稱謂早就應該超齡退役了,目前已經也算是個資深成熟的「可樂男人」,不過,最好還是請直接叫我的名字——薛梟吧。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我像往常一樣,正在四川省漢旺東汽中學教室裡上課,在一陣突如其來的地動山搖劇烈搖晃撕扯後,身體隨著倒塌龜裂的地面急速翻滾下墜,後來就徹底地失去了知覺。
也不知過了多久,我才在一陣鑽心的疼痛和一股濃鬱強烈嗆鼻的塵粉味中驚醒,四周一片漆黑,感覺身上被水泥磚石重重壓著,頭部和胸部則處在一個極小極其壓抑詭異的空間中,周身絲毫不能動彈,好在呼吸尚能暢通自如。我聽到身邊一些同學還在說話和相互鼓勵,我心裡嘀咕掙扎著,我該不會就這樣徹底洗白、英年早逝了吧?在無盡的黑暗、餘震、巨響、重壓、恐懼、喘息和饑渴中,我知不道何時又昏昏沉沉睡了過去又反覆醒來多少次,可之後四周仍是一片漆黑。不知又過了多久,我聽到頭頂有金屬鐵鍬鐵鏟機器挖掘石塊的聲音,也聽到有人大聲反覆詢問「下面有沒有人?」的聲音,於是使盡全力回答了一聲。然後逐漸感覺頭頂縫隙中看到一絲自然光亮,卻一時間睜不開眼睛。當時救援隊員為了鼓勵我們一邊用吸管餵我們喝水,一邊問我出來以後第一時間最想幹什麼,我不假思索回答說想喝可樂,冰鎮的可樂。沒多久,我終於從廢墟中,幸運地被一群橘紅外衣的中國國家地震災害救援隊員救出。
那時我才從救援官兵口中知道,當時已經是5月15日了,我在恐怖黑暗的廢墟下被困了80多個小時。正要被送上救護車的那一瞬間,我舔了舔發乾的嘴唇,探頭吃力地大聲說:「叔叔,我要喝可樂,一定還要冰凍的哦。」現場救援人員頓時被逗得哈哈大笑,連聲點頭答應。後來我才知道,就這麼不經意一句年輕吃貨單純弱弱的心願,竟然讓我一度成了網紅。許多網友熱情點評說,這就是四川特色的幽默與歡樂,確實麻辣鮮香,是不可或缺的樂觀向上的精神,給人帶來了許多希望和幫助,衝淡和顛覆了當時全國籠罩的悲傷氣息,而且絲毫不違和。此後,我就多了這一個美名叫做「可樂男孩」。
5月16日,我被轉到了華西醫院,地震中,由於右手被重壓掩埋的時間過久,骨骼與肌肉神經組織失血缺氧、壞死嚴重,而且感染了氣性壞疽,為了確保我的生命安全,醫生建議對我立即採取保守性截肢。
一瞬間,我傻眼了。我原本以為先前那80多個小時,黑暗廢墟中煉獄一樣的困苦煎熬與一動不動,周身布滿塵土臭汗,已經是我有生以來所受的最大挫折和痛苦了。但醫生帶來的這個消息,更令我感到無比震驚、痛心與糾結。從小愛好打籃球的我,初中起就是校籃球隊隊員,難道,以後我永遠也許不能再瀟灑地扣籃了?!當時我父母還沒趕到醫院,可手術迫在眉睫,不容耽誤,否則我會有生命危險。我知道,在這場百年罕見的地震中,學校和班裡不少同學都已不幸遇難了,相比他們,在我這樣花樣的年紀,能保全性命繼續活下來,已經是人生的萬幸了,已經是老天爺對我最完美的眷顧了,我決不能再因此再抱怨命運的不公平。於是,我痛定思痛,破釜沉舟,在手術協議書上鄭重按了手印。
一瞬間,我失去了相伴十多年的右手,變成了苦情的「楊過」。說實話,我也為此苦惱消沉無助過一段時間。確實,對於任何一個正常人而言,左手確實遠不及右手那麼雄壯有力、靈活自如。我想,自己也要像楊過那樣,樂觀勇敢生活拼搏,再成家立業,威名遠揚。於是躺在病榻上的我,開始一次次試著鍛鍊左手的張力、力量與靈敏度,從端杯子、用筷子、翻書、扣扣子等最日常的技能開始,一次次連續練習幾個小時,往往練得手心是汗,手臂肩膀酸痛。
然而,地震同時卻也令我成長地更加堅強、堅定、全面而迅猛。我既然選擇了堅強活下來,那就該活得有尊嚴和更加精彩。此後我漸漸習慣用一隻左手學習生活,包括有點技術含量的繫鞋帶、敲電腦、玩手機、削水果,一如往昔的保持樂觀向上。那天,手術剛成功結束的我,還驚喜地看到營救我的中國國家地震災害救援隊員們兌現承諾,送來一大瓶冰凍的可口可樂。這幫帥哥,真夠義氣,真夠爺們!
2009年7月,我被上海財經大學金融與經濟專業免試錄取。2013年4月中旬,我很榮幸去了上海可口可樂(中國)總部財務崗位實習,我很珍惜和感謝可口可樂公司為我提供的工作崗位。雖然「魔都」綜合排名傲居全國城市榜首,而且是個不折不扣的「機會之都」,但家鄉成都平原承載了我太多關於生死愛恨情慾沉甸甸溼漉漉的回憶,畢竟,那裡是生我養我的故土家園。況且,倖存的高中同班同學中,絕大多數都就讀於川內的大學,他們都盼著我回去工作生活,周末節假日與他們團聚、把酒言歡。一個月以後,我就向公司提出申請,要求回我大成都工作。
後來,我成了可口可樂成都博物館館長,館內陳列著可口可樂從1886年誕生至今的經典流派代表作,以及可口可樂的大事件歷史。我每天接受電話參觀訪問預約、及時更新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的內容,接待不同的參觀來訪者,並為他們提供講解服務,早已愛上並習慣於享受這份工作的過程。
博物館每年都吸引著不計其數的參觀者,接待國內外各地的遊客,讓我有幸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喜歡他們跟我分享那些有趣的人和事。如今,一如既往的樂觀讓我繼續笑對工作和生活,我喜歡手中的工作,也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我甘於平凡卻不甘平凡中潰敗,我希望我的未來能夠來得更輕柔平緩一些,能在平淡之中,多一些夢想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