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押送的生辰綱為何被劫?一首28個字的山歌,道出了背後的緣由

2021-01-16 史者之旅

金聖歎在點評水滸的時候,點評過三首山歌,他說每首山歌都有它自身的妙處,金聖歎指出,第一首山歌唱進了魯智深的心坎中,第二首非常巧妙的唱出了崔道成的事跡,我們今天來講金聖歎評水滸中的第三首山歌。

這首山歌在《水滸傳》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中,這首山歌是這樣寫的:「烈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內心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這首詩的意思也是很明確的,前兩句寫的是盛夏大熱天的苦楚,後兩句寫的是,農夫正當午在田地中汗流浹背,而這時候的王公貴族在幹什麼呢?他們身居水閣之中,搖著扇子,享受著涼爽的環境。

這首詩不但描述了楊志護送生辰綱時的炎熱環境,而且還恰到好處的描寫了當時的貧富差距,這種環境的描寫,襯託的是護送生辰綱是不義之舉,而奪取生辰綱是正義之舉,這一點或許是楊志護送生辰綱失敗的重要原因。

不過,楊志護送生辰綱之所以失敗,還和楊志這個人是有一定關係的。楊志為了順利押送生辰綱,他帶領眾人避開作息時間,選擇在天熱的時候趕路,而趕路的人因為天熱需要休息,這時候的楊志卻不允許,一旦這些下人不幹,楊志的計劃就泡湯了。

楊志之所以如此為難大家,就是因為他想通過成功押送生辰綱,最後實現光宗耀祖、仕途輝煌的美麗夢想。為了自己的私利,有兩個虞侯跟本上隊伍,楊志就屢次辱罵人家。在押送生辰綱的時候,還有一個老都管,他是講道理的,可是,老都管的建議,楊志也不聽,最後老都管和楊志也有了矛盾。

至此,楊志將手下的人得罪了個遍,幹活的不想幹,虞侯老都管都和楊志有了矛盾,可以說,這時候楊志的手下已經聯合起來對抗楊志了,某種程度上說楊志就是一個光杆司令。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楊志的性格缺陷。楊志不能擺正自己的身份,要知道,他在押生辰綱德的時候,還是一個犯人,本應該事事小心,而楊志卻不以為然,他認為梁中書的話就是尚方寶劍,這時候他完全忘記了自己囚犯的身份,也忘記了謝都管是什麼身份了。

在謝都管和兩個虞侯面前,楊志頤指氣使,最後將這三個人全部得罪,從得罪這三個人開始,楊志的悲劇也就開始了。本來這三個人就已經看不慣楊志了,可是楊志在押送途中,還是擺各種世家子弟的架子:「只要早行便早行,要晚行便晚行,要住便住,要歇便歇」,也不管天氣如何,而且毫不體恤為他幹活的手下:「輕則痛罵,重則藤條鞭打,不把人當人」。

總之,在楊志押送生辰綱的這個隊伍中,早已是離心離德了,而楊志也成為了孤家寡人,這就更加劇了內部的矛盾,金聖歎就說過:「觀楊志苦打眾軍,正是散眾人之心,致陷身之由。楊志處處使性,即不外劫,亦有內變」。金聖歎的這句話可以說一句道出了楊志的悲劇,這或許也是他沒能成功押送生辰綱的重要原因。

相關焦點

  • 楊志押送生辰綱從山東鄆城繞道,施耐庵真的是地理知識不過關嗎
    智取生辰綱都是黃河惹的禍這裡有個問題,楊志送生辰綱為什麼要從山東鄆城走呢?這三個人「五裡單牌,十裡雙牌,逢州過縣,買些酒肉,(楊志)不時間請張龍、趙虎吃。三個在路,夜宿旅館,曉行驛道,不數日來到北京。」
  • 名著人物賞讀(3)· 青面獸楊志
    楊志與林衝鬥到三、五十個回合,不分勝敗,兩個人「好兩口樸刀!神出鬼沒!」一員虎將的形象頓時樹立在了讀者面前。在「智取生辰綱」這一段故事中,楊志火爆急躁的性格更是被刻畫的入木三分。為了避免生辰綱遭劫,急於趕路的楊志對挑擔的十一個軍漢「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對職位比自己低的兩個虞侯張嘴便罵「你這般說話,卻似放屁」;對資歷、地位都比自己高很多的謝都管也毫不客氣,「你也沒分曉了!
  • 高俅惡治楊志,背後折射的是北宋一個作死國策
    歷史迷聚集地,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話題
  • 讀水滸9 | 楊志為什麼那麼衰
    那會就覺得老楊家滿門忠烈啊,不過為啥滿門忠烈的,最後也沒啥好下場呢?至於楊志,他也就是個武舉人,所謂的殿司制使官也就跟皇帝的家奴無異。幹的活也就是去押送」花石綱「,不小心沉了,只好流落江湖。至於之後的倒黴事,我都不想提。比如到了東京花完了錢,也沒有得到機會官復原職,而他求的對象,不過是他的先輩連眼角都不會斜一眼的地痞高俅。之後還在東京碰到牛二,被逼殺人,流放到大名府...
  • 索超既然能打平楊志秦明,為何十回合就敗給了關勝?
    如果按照武功能力來劃分,索超的武功應該可以進入一流,或者是弱一流,在八驃騎中,他的武功也只是弱於花榮和楊志,和史進不相上下,比起穆弘等人就高明多了。最能證明他武功強弱的有幾次交手,一是和楊志交手,五十個回合不分勝負,後來又和五虎中的秦明交手,兩人打了二十回合,照樣是平手。
  • 2014年,河南無意中發現楊志之墓,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青面獸」
    2014年5月,在河南省濟源市的一個建築工地內,出土了一座古墓,而這座古墓的主人名叫楊志!那這個楊志是不是就是《水滸傳》中的「青面獸」楊志呢? 河南無意中發現的這座古墓,是有墓志銘的,而通過這個墓志銘的我們大致可以了解這個楊志的一生。
  • 楊志:我原本不想殺人
    *電視《水滸傳》劇照01 楊志原本是不想殺人的。當時,他只是個小公務員,負責押送一批花石綱。那東西太重,要從江浙滬快遞到開封,走的水運,結果在黃河翻船了。他丟了工作。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楊志從中產階級變成一個擼瑟,連個自行車都沒有。
  • 《水滸傳》裡青面獸楊志的疑點
    )筆者幼時看過N遍《水滸》,對楊志一直抱有同情之心。楊志與九個殿司制使是一綱。奇怪的是其他九人都順利完成了運送任務,為啥只有楊志被風打翻了船,花石掉進河裡,爾後被迫逃亡呢?(二)他押運生辰綱的一整套作法,的確令人匪夷所思梁中書對前一年丟失了生辰綱的事還心有餘悸,於是他作了精心安排,由官府派十輛太平車裝價值十萬貫錢的生辰綱,每輛車派一名廂禁軍和一名軍健押送,每輛車上插上「獻賀太師生辰綱
  • 水滸傳讀後感600字 讀水滸傳有感500字 水滸傳讀後感400字
    使得武松、宋江、楊志、魯智深等一批人實在被逼無奈從而揭竿起義、落草為寇進行開始反宋朝統治的故事,其中把梁山一百零八個好漢之間 的義氣描寫得淋漓盡致,其中把他們受到朝廷壓迫是在被逼無奈的事情刻畫的十分曲折,使人不禁便為對當時宋朝的統治感到十分不滿,一種憤慨也油然而生。看完 了這本書我也記住了2個字「忠、義」。  「忠」是對祖國,對兄弟,對身邊的親人。
  • 山歌歌詞—陳俊跟王新蘭的山歌,再也聽不到了
    全縣轄25個鄉(鎮)、304個行政村,73萬人口,境內多山地、丘陵,蜈蚣山、大烏山、覆笥山、秦峨山分列東、北、西部,方石嶺綿亙中央,只有朝南一隅,地勢低平。山上林木茂密,古時山民多為樵夫或半農半樵。相傳,興國山歌「唐時起,宋時興,世代流傳到至今。」在興國縣誌中,就有唐朝「太上隱者」唱山歌的記載;宋朝大文人蘇東坡也留下了「山中木客解吟詩」的佳句。
  • 「輪椅」男人鮮師傅楊志背後的女人:相伴的動力
    3月8日晚天津衛視《創業中國人》節目中,鮮師傅骨湯羊肉米粉創始人楊志,自小因意外而終生與輪椅作伴,雖身殘但志堅,不斷改寫人生,締造成功。而妻子則不顧世俗眼光數年陪伴左右,兩人相互依偎共同打拼,在成都開闢了米粉「王國」。無論是楊志傳奇的勵志人生,還是與妻子伉儷情深的愛情故事,都讓人動容不已。
  • 一向退讓容忍的楊志為何痛恨牛二,不但殺了他,還要再補上兩刀?
    其實按照習武之人的脾氣而言,一個字「滾!」但是楊志只想賣刀換盤纏,好再尋棲身之處,所以表現得極為克制。抑或楊志出身名門,根本就不懂得底層事態的險惡。楊志不但沒有發飆,而且還耐心地把「祖傳寶刀」的「三個好處」給講解清楚。這一關過去了,但是牛二很快就在楊志的話裡找到了一個「漏洞」,從而給自己敲詐勒索,尋找「理論依據」。
  • 《天涯明月刀手遊》怎麼劫鏢 劫鏢技巧攻略大全
    導 讀 天涯明月刀手遊劫鏢我們應該怎麼玩呢,其實天涯明月刀劫鏢的玩法也是遊戲中一個很有必要的玩法哦,是不是你覺得不錯的問題還有決定呢
  • 名著導讀|梁山好漢英雄譜:青面獸楊志(五.4)
    (接上回)楊志兩次用以退為進的手法,成功地迫使梁中書改變方案,完全採用楊志的護送方案,並確立了楊志在這次項目團隊中的領導地位。
  • 不要小瞧白勝,他是智劫生辰綱的主角,還是梁山發展的關鍵人物
    白日鼠白勝通常給人不太好的印象,原本是一個愛賭錢的閒漢,除了智劫生辰綱有一次閃光表現,上梁山以後基本就是啦啦隊員,最讓人氣憤的是,他幹了一件出賣朋友的事,所以在梁山一直抬不起頭,排在106位。智劫生辰綱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搶劫行動,算得上當時的驚天大案了,這次行動是由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等七名好漢,名曰七星聚義,外加一個小白星白勝共同完成的。可從幾個人密謀開始到搶劫成功,我們發現,真正的主角是白勝,那些人除了吳用提供方案以外,什麼託塔天王,還有牛逼閃閃的公孫勝、劉唐、三阮等都是群眾演員。
  • 青面獸楊志為什麼總是悲劇?性格決定命運
    比如,林衝沒有被高俅父子陷害的時候,曾經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一身本事又在重要崗位,即使是在東京汴梁天子腳下,凡是知道的,也都要高看一眼;比如武松剛剛在景陽岡打死傷人無數的斑斕猛虎,陽穀縣令聽說了,命四個莊客用乘涼轎將他抬著,花紅段匹,一路炫耀,迎到縣衙。
  • 青面獸楊志的最後一戰:剛剛與昔日同僚重逢,卻遭好友暗算
    梁中書的親隨回答道:「老爺和夫人被劫上梁山後,眾頭領皆以禮相待,還置辦了酒席壓驚。但是,唯獨那盧俊義記得前仇舊恨,非要把老爺和夫人打死方才罷休。眾頭領苦勸不住,就連宋大王也無計可施。幸得楊志和索超拼死相救、苦苦哀求,楊志更是以身覆體,挨了不少棍棒,才將人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