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不相干的兩種植物-魯冰花和石斛蘭
李豔 文/攝影(原創)
母親節,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父親節,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每年這個時候,兩個起源國外的節日都會勾起我們對父母深深的掛念。
每年這個時候,我們的鮮花會讓爸媽會心一笑;我們的禮物會讓爸媽一邊埋怨亂花錢一邊眼裡卻藏著深深的愛意,我們的不期而至更是讓爸媽像孩子般開心不已。
母親節,花店裡出售最火的應該是康乃馨了。康乃馨,代表了愛,魅力和尊敬,我們把對母親的思念、孝敬、關心全都寄託於康乃馨。至於父親節送什麼鮮花估計知曉的人比較少。通常在一些國家,黃色被視為男性的顏色,黃色的月季、黃色的康乃馨、黃色的扶郎花、百合、劍蘭、向日葵等都表達了孩子們對父親的敬愛。其實,還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植物,代表了父母之愛,今天我們來說說它們。
母親寬廣的愛——魯冰花
第一次聽到魯冰花的名字是在20多年前甄妮的歌裡,第一次見到其真容是在西安植物園花卉區,那豐富的色彩和異域的感覺讓人久久難忘。
魯冰花(Lupinusmicranthus Guss.),也叫羽扇豆,有路邊花的意思。盛開時,紅、黃、紫、青、粉,白,各種色系應有盡有,美麗非凡。因其種子生物鹼含量高,苦澀異常,所以英文名為「Lupin 」(在希臘文裡有悲苦之意)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國家地理》2016年有一篇文章「魯冰花,隱藏著怎樣的故事」,講到了很多有關魯冰花讓人震撼的信息和美景,並一再提到它的多重角色-「母親之花」、「入侵植物」、「牧業救世主」、「景觀植物」、「健康食品新貴」等等,讓我們對魯冰花既愛又恨。
魯冰花野生種分布在南北美洲、地中海地區和北非,上世紀50年代,我國曾經從前蘇聯引進魯冰花,在東北和華北作為飼草飼料引種試驗。作為喜溫暖和涼爽的植物,魯冰花抗旱性極強,能順利生長在乾燥的沙地上,固有「沙地植物」之稱。其栽培土壤要求酸性到中性土壤(pH5.0-7.0),在西安地區栽培需要用硫磺粉等來調節土壤酸鹼性。因此,氣候和土壤的差異讓其只可充當其一:美麗的景觀植物。
魯冰花每百千克莖葉約含氮0.54kg、磷0.04kg、鉀0.42kg,是非常好的綠肥植物。在臺灣高山地區曾經常跟茶樹種在一起,因為根系的固氮作用使得魯冰花死後肥沃了土地,讓茶樹開得更加茂盛。這種「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精神,正如同世間最真摯的母愛一樣無私和偉大,用它來象徵母愛恰如其分。
父親深沉的愛——石斛蘭
母親節在熱鬧的五月天度完之後,隨之而來的是六月的父親節。
6月的陽光熾熱、沉穩,似父親給予孩子的愛,充滿無盡的人性之美。感受父愛,如同斟品醇濃香鬱的老酒。在日本、臺灣等地,色彩繁多、花姿素雅的石斛蘭由於具有秉性剛強、祥和可親的氣質,常常被視為父愛之花、父親節之花。
沒有康乃馨的溫暖和祥和,石斛蘭恰恰多了一份剛強和含蓄的氣質。因為父愛總是隱藏在一點一滴間,年少時或許體會不到,以為這一切不過是平常日子裡的生活態度。等到長大成人,才意識到這一點一滴中所耗費的心力,所包含的深情。
石斛蘭(Dendrobium Sw.)同常見的蝴蝶蘭、大花蕙蘭同屬洋蘭範疇,是蘭科石斛屬多年生草本,也是我國古文獻中最早記載的蘭科植物之一。其別名石蘭、吊蘭花,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鮮及我國臺灣地區和華南、西南各省。石斛蘭在當今世界栽培廣泛,尤以泰國生產最多,出口量最大。在泰國,商品蘭花主要是石斛類,佔到商品切花的92%。
石斛蘭種類繁多,花期長,許多種類氣味芬芳,尤其是近代經雜交育種培育出來的切花和盆栽用優良品種的觀賞價值更高,比如春石斛(D.loddigesii)、大苞鞘石斛(D.wardianum)、密花石斛(D.densiflorum)、兜唇石斛(D.aphyllum)、腫節石斛(D.pendulum)、鼓槌石斛(D.chrysotoxum)、串珠石斛(D.falconeri)等。其肉莖粗如中指,棒狀叢生,葉如竹葉,對生於莖節兩旁。總狀花序從葉腋抽出,每葶有花七八朵,有的甚至多達20餘朵。較大的花型,絲絨般的質地,常使人誤以為它是假花。
在國產種類中具細莖而花小的類群,如這幾年熱炒的鐵皮石斛(D.officinale)等是中藥「石斛」的原植物,其扁平的肉質莖對人體有驅解虛熱、生津止渴等療效。
從栽培角度來看,石斛蘭不長於土壤中,常附生於巖石或樹幹上,喜歡潮溼陰涼的環境。對日夜溫差較為敏感,只要保持10-15℃左右的溫差即可。對光照要求不高,可以在10點以前有直射光,其餘時間可遮去陽光的70%。當然了,春夏旺盛生長時光可以少些,冬季休眠期光照可以強些。
(父愛如山,母愛如海。節日即將到來,撰一小文,以念遠在武漢的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