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的角色設計,一部複雜而有趣的演化史

2021-02-07 動畫學術趴


對於一部動畫而言,角色設計是最困難的環節之一,而角色設計也正是日本動畫中頗具代表性的部分。上期我們分享過的內容「你名」與「國家隊」的角色設計師想跟你聊聊人設那些事 就是在討論這件事情。


今天,我們帶大家來回顧一下日本動畫角色設計的發展歷程吧!看看會不會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刺激到你~



一、上世紀60年代


早期的日本動畫角色設計受到了迪士尼的影響。角色的瞳孔會設計成巨大的橢圓形,並且佔據了人物臉部的很大一部分;角色的身體由基本形狀組合而成。


早期日本動畫,受到迪士尼較大影響


手塚治虫是對這種設計影響最大的人,他的早期作品幾乎都以此為特色。例如1963年的《鐵臂阿童木》或1969年的《多羅羅》。


《鐵臂阿童木》(1963)


時至今日,這種眼睛的風格仍很流行。現在被稱為「萌系」的作品就可以追溯到那時,我們可以從京都動畫的作品中認出這種眼睛的風格。


《AIR》(2005)


很明顯,當時的這種設計並非取材於現實,而是基於對豐富情感表達的需要,這也表明在那個時代現實主義並沒有真正成為設計師的著力點。進入上世紀70年代後,情況就發生了大變化。


二、上世紀70年代


上世紀70年代初的《明日之丈》裡的矢吹丈是劃時代的角色,他的出現象徵了更複雜的設計開始出現。矢吹丈的角色外觀設計更加成熟,儘管頭髮很簡單,服裝也不那麼細緻,但他代表著不同於60年代卡通風設計的重大轉變。


《明日之丈》(1970)


這一時期的設計師還開始考慮解剖學,嘗試塑造真實的身體比例。



之後的《宇宙戰艦大和號》的角色設計展現出更多的細節和多樣性。觀眾可以從衣服和頭髮辨認出角色,而不僅僅是通過他們的臉。


《宇宙戰艦大和號》(1974)


三、上世紀80年代


對現實主義的追求與多樣化審美的結合,使上世紀80年代產生了眾多非常好的風格。


60年代受歡迎的孩子主角重新出現。將1982年的《超時空要塞》裡的一條輝與《鐵臂阿童木》做對比,就會發現設計更真實,更成熟。


《超時空要塞》(1982)


1988年的《飛越巔峰》極大地考慮了人體解剖,尤其是女性角色的身體。服裝也成為了具有個性的物品;頭髮的設計從一個靜態的塊狀發展成動態的部分,使頭髮真正成為角色身份的一個組成部分。


《飛越巔峰》(1988)


女性角色的設計在這一時期變得非常流行,並開始成為一個焦點,而不僅僅是一個情愛對象或刻意推動情節的配角。《超時空要塞》的林明美就是一位非常成功的角色。


《超時空要塞》劇場版(1984)


《銀河英雄傳說》中,劇中的兩個主要對手,楊威利和萊因哈特幾乎是靠不同頭髮來定義角色。


《銀河英雄傳說》(1988)


另一個巨大趨勢是成熟男性的設計。通過誇張的寫實肌肉和血管來展現角色成為上世紀80年代的主流。這種非常經典的設計,我們今天仍可以在《JoJo的奇妙冒險》中看到。


《北鬥神拳》(1984)


在上世紀80年代中,影片《阿基拉》可能是最具象徵性的角色設計。大友克洋的獨特設計推動了動畫效果的展現,動畫裡難以置信的細節也增強了影片的效果。大友克洋的角色面部設計十分複雜,得以讓角色表達出豐富的情感。


《阿基拉》(1988)


簡單卻引人注目的服裝恰好提升了表現力。以金田正太郎的服裝為例,那就是一套紅色的連衣褲,但又極其具有威信感,使得角色看起來像來自異世界。



島鐵雄的布料披風就是一塊簡單的紅色布料,但它變成了他身體的一部分,在風中飄動的怪物的一部分,並且與他的其他服裝形成對比。這種變化將一個普通的少年變成了一個恐怖的反派。



這部影片也顯著提升了角色設計的標準。


四、上世紀90年代


上世紀90年代是角色寫實主義設計的巔峰時期。解剖學被充分地研究。科幻作品的流行讓人們真正地探索解剖學這個概念。數字動畫的誕生,使動畫角色能夠保持精度。


《攻殼機動隊》劇場版(1995)


《攻殼機動隊》中草薙素子這個角色被繪製得絕對精準。影片最突出的一個場景是片末她與坦克的戰鬥中義體損毀的片段。她的骨骼、肌肉和比例都是精確的。實現了震撼的效果。



《攻殼機動隊》裡所有的設計都在展現人類和技術之間的對比:巴特巨大的機械體格與他對草薙素子脆弱的感情的對比;抵制義體化的陀古薩,使用經典的左輪手槍來表達他更具有人類一面的生活方式。



好的角色設計是能夠表達出內涵的,《攻殼機動隊》裡的設計就是好的典範。這種真實的設計趨勢在之後幾十年的好作品中得以延續。


今敏的《未麻的部屋》是另一個極度使用寫實主義的例子。


《未麻的部屋》(1998)


未麻的身體設計得比較柔弱,不像《攻殼機動隊》裡的硬朗角色。電影通過危及柔弱的身體來創造緊張的氣氛。在影片末尾的打鬥戲中,女主角的受傷讓人多麼不安。影片通過如此寫實的角色設計表達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星際牛仔》的設計當然不能不提,該片的角色設計可能是最酷的。每個角色都被設計得個性鮮明。


《星際牛仔》(1998)


斯派克的爵士範髮型和西裝反映出他隨遇而安的個性。費的暴露著裝顯示了她對自己女性吸引力的自信。傑特的硬漢設計,禿頂的頭髮和簡單的著裝展現了其直截了當的個性。


上世紀90年代的另一面則是對80年代的延續。動畫《聖天空戰記》在《超時空要塞》明亮浮華的風格上,加入一些必要的複雜性來打造得更精緻。它採用了老派的設計。人物設計也很複雜。給人一種日式角色扮演遊戲的感覺。該片從上世紀80年代的寫實主義轉變到非寫實設計:在頭髮中加入反射光,成為當時的一種潮流。


《聖天空戰記》(1996)


機器人動畫的角色設計繼續發展。《新世紀福音戰士》在設計這些角色時喜歡利用顏色做對比。該作中的機器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顏色。這種手段以往被用於人物設計。


《新世紀福音戰士》(1995)


五、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


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動畫作品數量暴增,大量的工作室不得不為較小的市場做更多的實驗項目,這極大促進了角色設計的數量和發展。


這一時期出現了一場非常有趣的實驗動畫浪潮。《玲音》和《幻影死神》這類作品以暗黑著稱。這些實驗性角色大多基於傳統設計。只需稍作調整以適應作品所需的氣氛。


《玲音》(1998)


玲音的眼睛和頭髮與主流設計並沒有很大差異,只有一些用以區分的細微差異。因此把《玲音》的角色稍做調整,就可以變為輕鬆喜劇表演設計的角色。


SHAFT公司推動了實驗性設計的流行,其作品諸如《物語系列》和《魔法少女小圓》的設計非常受歡迎。


《化物語》(2009)


21世紀早期,京都動畫的設計自然是無法繞開的。當我們探討那種水靈靈眼睛的萌系動畫風格時,京都動畫真的是頂峰。《Air》和《Kanon》的設計都非常可愛。


《Kanon》(2006)


京都動畫在後面幾年裡改進了這種風格。例如《輕音少女》。角色設計仍然很可愛,但角色的眼睛設計得更微妙更簡單。


《輕音少女》(2009)


在過去的15年裡,很多設計師試圖複製京都動畫的特點。京都動畫幾乎開創了一種獨特的風格,可以說是現在大家都在談論的那種萌系風格的影響源。


六、最近十年


近年來,角色設計向各個方向發展。即使是最細微的細節都能成為角色自己的風格。再想追蹤所有特點的發展幾乎成為不可能。但你總能看到一個設計源於何處。


我們可以從《天元突破》的女性設計中看到和《飛躍巔峰》的角色強烈相似。


《天元突破》(2007)


湯淺政明的實驗作品《海馬》中的設計幾乎是對上世紀60年代的極簡設計的致敬。


《海馬》(2008)


以上內容參考整理自Youtube視頻,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請點擊這裡收看完整字幕版的視頻解析:




無論動畫角色設計發展成什麼樣子,這些最初的設計所帶來的感動與回憶都不會消失。歡迎學術趴的小夥伴們在評論中分享你所鍾愛的經典角色設計吧。


- END | 動畫學術趴 -

歡迎置頂公眾號,分享文章到朋友圈哦




點擊進入近期薦讀熱文


| 折枝 | 韓國動畫 | 捉妖記 | 春晚超牛動畫 | 動畫中的狗明星  | 春晚吐槽 | 狗糧動畫 | 春節動畫人 | 老動畫合集 | 學術趴網站 | 

相關焦點

  • 【動漫】日本動畫的角色設計,一部複雜而有趣的演化史
    動畫學術趴一、上世紀60年代早期的日本動畫角色設計受到了迪士尼的影響。早期日本動畫,受到迪士尼較大影響手塚治虫是對這種設計影響最大的人,他的早期作品幾乎都以此為特色。二、上世紀70年代上世紀70年代初的《明日之丈》裡的矢吹丈是劃時代的角色,他的出現象徵了更複雜的設計開始出現。矢吹丈的角色外觀設計更加成熟,儘管頭髮很簡單,服裝也不那麼細緻,但他代表著不同於60年代卡通風設計的重大轉變。
  • 一段有趣的日本動畫史
    這部動畫電影,實際上是一部提取了《銀河鐵道999》《六神合體》《機器人小8》等日本動畫或特攝作品內容元素的「究極縫合怪」,並沒有太大的觀賞價值。又比如各種有關福爾摩斯的沙雕配音視頻,其使用的動畫素材則是來源於1983年澳大利亞製作的《福爾摩斯四大奇案》系列動畫。
  • 2016年最有趣的動畫是哪一部?NICONICO用戶選了JOJO
    在日本 TV 動畫方面,日本彈幕視頻網站 niconico 正好做了一次用戶投票,評出了今年「最有趣」的 TV 動畫。藉此可以梳理一下今年的日本動畫,看看其中是否也有你中意的作品。  單就系列本身而言,《不滅鑽石》也是系列中很「有趣」的一部,舞臺背景「杜王町」是以荒木飛呂彥老師的家鄉仙臺為原型設計的,整個故事有了現代、生活的氣息。最終反派也從一直以來復古的純·惡棍變態,變成了有現代特點、反映現代社會的,變態……第二名:《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
  • 迪士尼是如何設計動畫元素和角色的?
    裡面用舉例形式講解了迪斯尼在設計角色的一些技巧和經驗。本來想把視頻加上中文字幕直接發上來,但是感覺看著不太方便,所以這裡我提取了其中重點內容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迪士尼不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成功的故事和世界觀,還創作了一個又一個讓人記憶猶新的動畫角色。假如讓你不假思索的說出幾個你最細喜歡的角色,你會想起哪幾個?瓦力?愛莎還是無敵破壞王?
  • 今年有哪些有趣的動畫?日本niconico用戶做了次票選
    錯過了哪些好看有趣的動漫呢?日本niconico用戶做了次票選。票選結果已經公布,不過由於調查的對象是在電視上播出的動畫,所以一些只在網絡平臺播出的動畫並不在此次的投票範圍內。讓我們來看一下吧。(日本niconico是指日本著名二次元彈幕網站,類似於國內的Afun、bilibili)1.
  • 輕音少女,一部改變了日本動畫行業的番劇
    #二次元#在二次元的世界有著這樣一部動畫,日媒將它稱為「強國之源」。它就是由簡單的四格漫畫改編、京阿尼負責製作,並且很長一段時間,作為京阿尼王牌存在的《輕音少女》。自《輕音少女》創造了「萌系文化」之後,產生了對業界極大的影響,日漫受它的影響就此進入了「廢萌時代」。
  • 有趣又新奇,盤點世界觀獨特有趣的動畫!
    四月新番中有一部名叫《Re:CREATORS》的作品引起了很多朋友的興趣,這部作品講的是各種動畫、遊戲、輕小說裡的角色來到了現實世界中,還將與「神」——也就是故事的創作者們進行交流。男主角水筱颯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熱愛二次元文化,還曾經想過自己創作故事,某天男主角在打開動畫《精靈機想曲弗格爾騎士》時,不知道為什麼突然看到了奇怪的景象,自己似乎進入了動畫中的世界。而令他感到更奇怪的是,在他回到現實世界中之後,動畫中的角色塞蕾西婭似乎也來到了現實!
  • 對話託馬斯·羅曼:機械設計之路[譯文] 動畫學術趴
    他的第一個企劃叫做《奧本車手》(Oban Racers),那會讓他正在為這個企劃尋找有激情的年輕畫師來幫他進行角色設計和宇宙設置。那是1997年,我才19歲,還完全不懂任何動畫的事情。我甚至不知道法國還有動畫業!當時我的確熱愛日本動畫,但我更想當漫畫家。不過,我覺得Savin的企劃很酷,就參加了一次在咖啡館舉辦的會議。那個咖啡館叫做「Aux sources」。意思是「開始」!
  • 中國魚人的演化史
    真氐人擁有較長的頸部,這種身體形態並不適合遊泳,但也因為它們有靈活的脖子,可以在更複雜的環境覓食。相反,之前說到的短頸氐人和真氐人,卻在唐宋時期極其興旺,並且發生了複雜的輻射演化。如南唐李璟墓出土的人魚俑顯示,它們的一對魚鰭特化成為了類似翅膀的結構。這種結構可能與飛魚科的魚類魚鰭作用相當,在遇到危險時,能迅速離開水面滑行一段距離。
  • 爛番茄滿分動畫心靈奇旅中的角色設計你「學廢」了嗎?
    影片的主題在於叩問「究竟是什麼塑造了真正的你」,《心靈奇旅》是一部與成功學毫不沾邊的作品,但是它又提醒了我們,當我們朝著夢想一路狂奔的時候,不要忘記曾經打動我們的那些平凡的瞬間。導演Pete Docter和導演Kemp Powers動畫師不只是要會製作模型動畫,更要懂得製作抽象設計的動畫。
  • 【神秘有趣】盤點中國風的日本動畫
    好在動畫中也有許多中國風的故事,有些發生在中國,有些則是以架空的中國,或者架空的、類似古代中國的地方為背景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中國風的動畫吧~        1 《十二國記》這部動畫雖然並沒有發生在「中國」,但卻擁有強烈的中國風。        主角中島陽子是一個平凡的日本高中生,她努力維持著好孩子的形象,聽從家裡的要求和安排,身為班長,見到被集體欺負的學生也不敢出頭,只因為她想融入「大眾」。但某天卻突然出現了神秘的男子將她帶到另外的世界——一個有些類似古代中國的世界,在這裡她孤身一人,在對一切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白天要逃離人類的追捕,晚上要與妖魔戰鬥。
  • 什麼是角色設計?以及角色設計師的工作是什麼?
    角色設計師(或角色藝術家)從頭開始創建角色的整個概念,樣式和插圖。 這通常包括深入了解角色的個性,以發展出對角色的身體特徵的視覺理解。 從頭開始創建整個角色(人類或其他)需要大量的創造力和精力。這就是為什麼角色設計過程非常複雜的原因之一。
  • 美國人評選「死前必須看的10部日本動畫」
    一提到漫畫,日本動畫想必是首當其衝的,如今日本漫畫早就不僅僅是屬於一個國家的文化,在全世界都擁有著大批簇擁。而大洋彼岸的美國也不例外,此前一家名為buzzfeed的網站就評選了「死前必須看的10部日本動畫」。必死都看可並非什麼經典、有趣那麼簡單了,大概大洋彼岸的人們認為這些漫畫足以改變人生了吧!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深度:解析宮崎駿動畫中的女性角色,中國動畫走出迷途的重要參考
    一部動畫的思想表述依靠的是作品中個性鮮明的動畫角色。作者通過對角色的言行舉止以及情節的不斷發展來表述人物性格,因此研究一部動畫片的中心思想重點在於對劇中的角色研究。在動畫影視作品中,主角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居於主導地位的一般都是男性,女性角色所佔的地位和比重較輕,哪怕是以女配的方式出現,女性往往是以男性附屬品的方式存在。
  • 《海洋之歌》動畫團隊又有一部新作要上映了!
    52集×12分鐘的電視動畫系列,結合了動物、功夫、東方美學風格、中國書法、印刻等元素之包裝,創造出新穎有趣的FLASH動畫,獲得BAFTA(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最佳動畫片提名,並贏得2008愛爾蘭奧斯卡獎(IFTA)最佳動畫獎。
  • 【盤點】神秘有趣的中華元素!中國風的日本動畫
    好在動畫中也有許多中國風的故事,有些發生在中國,有些則是以架空的中國,或者架空的、類似古代中國的地方為背景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中國風的動畫吧~1 《十二國記》這部動畫雖然並沒有發生在「中國」,但卻擁有強烈的中國風。主角中島陽子是一個平凡的日本高中生,她努力維持著好孩子的形象,聽從家裡的要求和安排,身為班長,見到被集體欺負的學生也不敢出頭,只因為她想融入「大眾」。但某天卻突然出現了神秘的男子將她帶到另外的世界——一個有些類似古代中國的世界,在這裡她孤身一人,在對一切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白天要逃離人類的追捕,晚上要與妖魔戰鬥。
  • 日本機器人動畫簡史(6)
    但玩具和服裝行業一樣,行業歷史久,涉及的利益關係複雜,在各家老牌玩具商打壓下,萬代和一些新興廠組成了聯合,最早進入這個聯合的是作棋盤玩具出名的EPOCH和作女娃娃出名的特佳麗(TAKARA),後來陸續有了作合金小車的多美(TOMY)和作積木的日本玩具(NICHIGAN),以及作鐵道模型和智育玩具的學研。
  • 日本動畫行業裡的原畫大神是如何煉成的?(第一彈)
    平時看動畫的時候,覺得某部動畫感覺上不錯,往往能夠記住的是動畫的導演,以及為動畫角色配音的聲優。故事和畫面都歸功到導演的頭上,而演技都與相應的角色聲優對號入座。然而,影響一部動畫質量的,並不只有如此簡單的元素而已。故事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一部動畫作品沒有完整地把故事的核心傳達給觀眾的話,是給不了及格分的。而反觀一些有名的動畫,雖然故事結構簡單,但卻從市場獲取了大量的受眾。
  • 2019–2020設計趨勢·IP角色
    如果您查看流行角色的特徵,就會發現一個獨特且易於記憶的故事,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並沒有什麼不同,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它們。最近設計的Niniz和BT21角色也有有趣的背景故事。     隨著這些角色用作在線貼紙,可以傳達各種情感的機智角色變得越來越流行。除了簡單的可愛角色,還有些書呆子和獨特的角色很受歡迎。
  • 2016年春末完結動畫推薦——這些有趣的作品你可能錯過了
    在此重申一遍本欄目僅僅是Anitama編輯對當季可能被忽略的有趣的新番作品的pickup。本欄目不對任何作品的製作水平與及商業成績進行評價、批判以及排位。《虹色時光》這是一部少女漫畫改編的動畫,所以光是封面四個男人估計趕走不少人了。其實這片刻意在討好女性觀眾非常少,其實男性觀眾也可以心態非常平和的欣賞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