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自動系帶球鞋,就好比是埃隆·馬斯克的特斯拉!
同樣科幻,同樣每款新品都萬眾矚目!從最早 Nike MAG 的橫空出世,到首款真正意義的市售版本 Nike HyperAdapt 1.0,再到 Nike Adapt BB、Nike Adapt Huarache,不知不覺已經形成完整矩陣體系,並且還在不斷進化。這個周末,自動系帶籃球鞋迎來全新一代 Nike Adapt BB 2.0的正式發售。
▼ Nike Adapt BB 2.0 小編實拍
不僅外觀更加前衛犀利,緩震配置與核心部件,都相比前作有了明顯變化!
發售帶來搶先開箱及上腳體驗,有哪些顯著的優點與不足,究竟值不值得第一時間入手?看完心裡就有譜了!
▼ 上腳實拍
1.第一雙搭載「氣墊」的自動系帶球鞋
首次搭載 Nike 獨家的氣墊科技,無疑是本次的最大賣點,而這雙 Nike Adapt BB 2.0 也是第一款搭載 Nike 氣墊的自動系帶鞋款!
中底在延續上代全掌 Cushlon 緩震的基礎上,前掌加入近幾年研發的 Air Zoom Turbo 氣墊。
為凸顯這一科技,在原有冰藍外底中,特別加入紅色映襯,並在中底外側加入 TPU 文字標識。
通過在增大體積的 Air Zoom 氣墊上增加凹槽紋路,使其可應對各個方向的彎曲,讓前掌響應更靈敏,實戰腳感進一步提升。
除此之外,本次對中底厚度也進行了調整,令後跟到腳尖的過渡更加流暢。
2.全新自動系帶結構,穿脫更輕鬆
上一代襪套領口對於腳寬的朋友,穿脫體驗不太友好。
這次則果斷採用傳統鞋舌,搭配外露自動系帶系統的方式呈現,改善非常明顯!
為穿脫帶來更大的調整空間,同時也能更直觀的看到自動系帶工作方式。
操作方面同樣支持手機無線互聯及手動按鈕調節。通過手機藍牙還可進一步設定多種鬆緊模式、燈光效果等額外選項。
由於回歸傳統鞋舌,鞋面外層也進行了相對調整!像素風格紋理採用四向合成織物打造,不僅輕薄柔軟,同時還結實耐用。
搭配覆蓋腳面的碩大 Swoosh、熱熔、橡膠補強,科幻之餘更散發出狂野的戰鬥氣息。
3.細節升級與不足之處
除了加入 Air Zoom Turbo 的氣墊與人性化的自動系帶設定,在鞋身用料方面,本次也更加豐富講究。
後跟皮革搭配 TPU 材質共同打造,酷似 Air Yeezy 2 的犀利裝扮,加強足跟部位的穩定保護。
中底鞋舌通體注入3M 反光,頂端鞋提輔以細膩皮革示人。
不足之處主要有 2 點比較明顯!首先就是重量沉。
42.5 碼單只 554.5g,對於目前主流實戰鞋 300g - 400g 的區間,超出不少!除此之外就是鞋墊跟此前一樣,由於印刷大面積圖案的緣故,雖然美觀,但難免會有打滑的現象。
最後說下包裝方面,除去球鞋和內嵌的鞋撐外,還包含充電板、電源線、電源插頭及一份多國語言的安全說明。
包裝體積依然不小,雖然比 1.0 瘦身了,但網購的話,運費肯定不止起步價。
▼ Nike Adapt BB 2.0 全部家當
▼ Nike Adapt BB 1.0 (不含手機)
正面 Swoosh 及字體均採用壓印反光呈現,背面貼有簡易的使用說明。
初代鞋盒側面的抽象按鈕,本次採用幻彩同心圓示人。打開後襯紙印有強調「2020 最新一代」的文字印花,細節上明顯比上一代酷炫許多。
4.上腳緩震明顯,包裹有驚喜
初次上腳先說尺碼不偏,小編平時 Nike 穿 42.5 碼,這雙選 42.5 碼正合適。
顏值方面,多材質拼接鞋身與反差色調的碩大 Swoosh,將層次感彰顯的淋漓盡致。
加之後跟誇張的曲線與特有的自動系帶結構,個性十足,回頭率相當高!
全新紋理的網狀鞋面,不同角度折射出不同的反光效果,雖不及 3M 鞋舌那般耀眼,但也稱得上獨具一格!
緩震方面是本次 Nike Adapt BB 2.0 最重要的升級,腳感的確比一代提升許多。
前掌 Air Zoom Turbo 微微隆起,發力時能感受到充分回彈。全掌 Cushlon 厚度足夠,移動過程中平順感非常好。整體緩震表現超出預期。
除此之外,得益於自動系帶先天的可調節性,當調緊鞋帶時,足弓至腳面的包裹感非常強,就好像雙腳讓棉被夾住一樣。
不過感覺這次前掌偏寬,腳趾並沒有感覺被緊緊包住,這點希望後續鞋款能進一步優化。
雖然球場全部關閉,無法進一步感受實戰表現,但小編還是測試了下抓地表現。
密集的人字紋,在乾淨地板上抓地非常犀利,但落有浮土的場地,吸灰比較明顯。
所以實戰的話,還是儘量選擇乾淨一些的場地為好!
FromFLIGHTCLUB中文站,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聲明:本人與文中品牌無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