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擊》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成功的軍旅題材電視劇。
自2006年播出以來,它已經鼓舞了一屆又一屆的年輕人。這才是真正的神劇,神就神在劇情紮實,奮進勵志,人物形象個個豐盈飽滿,每一個角色都能圈粉無數。
王寶強扮演的主角許三多從一個腦子不開竅、任人欺負的農村少年,在好班長史今(張譯飾)和眾多戰友的幫助下不斷進步,成為我軍特種兵的「兵王」。
一部優秀的電視劇,情節絕不會單一,有主線,有暗線,每一個人物,每一段劇情,都值得細細品味。
劇中許三多還有一個對頭---同村的髮小,也是一同參軍的成才(陳思成飾)。
成才的性格特點、成長經歷與許三多幾乎完全相反。
許三多木訥,成才機靈;
許三多堅定不移,成才見風使舵;
許三多的經歷一步一個腳印,成長則大起大落。。。。。。
似乎成才這個人物,就是為了反襯許三多。
但很多觀眾還是看得出來,成才身上也有很多突出的特質,是一個深不可測的人物,而且未來的前途不可限量。
也許還有很多人爭論,如果放在現實軍旅中,許三多和成才這兩種截然相反的人,誰會走得更遠?
不過《士兵突擊》的編劇已經提前「欽定」了答案。
劇中的大boss,特種部隊老A的指揮官,中校袁朗(段奕宏飾)在選拔特種兵時,對許三多表現出了關注和喜愛,卻拒絕了成才,理由是他的人格有缺陷。
但成才經過一番磨礪之後,終於成功入選特種部隊,袁朗卻對成才和許三多說:
我年輕的時候,跟你們其中的一個人最像,那就是成才!
相對於許三多來說,成才,你將來還有更遠的路要走!
原來袁朗一開始拒絕成才,是為了磨練他,培養他,在他的心目中,成才比許三多更適合當將軍。
許三多身上有很多優秀的品質,他勤奮、努力、純粹,他是一個好兵苗子。
但不論是軍營裡,還是職場上,一個好兵想成為一個好軍官,還有一定的距離。
士兵的要求是身體好、單兵作戰能力強、意志堅定,但每個層級對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基層軍官就開始學習戰術、指揮,高級軍官和將軍的能力則需要上升到戰略、政治的層面。
在公司裡,一個技術精湛的工人,和一個不懂技術的管培生,誰走得更遠?很可能是後者。
如果你走了技術路線,將來技術再熟練,上限也就是一個專家。
如果你是管培生,就算你不懂技術,也會被公司用在各個領域,著力培養,接觸的都是公司中高層的領導,將來前途無量。
職場上的成長從來不是線性的。
你從一個基層員工當上小組長,再當上小部門的負責人,然後是大部門的經理,每一個層級,需要的能力截然不同。
如果你技術很好,業務能力很強,再加上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完全可以從員工升為小組長。
但在此之後呢?那就是政治能力。
對上要領會公司的戰略意圖,領導的安排部署;對平級,要有溝通、協調的能力;對下級,要有培養、整合的手段。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職場上還有一種現象,有些員工能力很強,也很受群眾歡迎,但就是性格太直,喜歡「放炮」,不招領導喜歡,所以一直升不上去。
不要以為這是因為他為人正直,不善於溜須拍馬,而上面的領導只喜歡阿諛奉承之徒。
好一個現代版的忠臣、直臣的故事,可能事實沒有這麼簡單!在一個正常的公司裡,能當上領導的人,大概率的比你聰明、能幹。
每一個公司都有自身的問題,而且很難克服,正如《士兵突擊》裡的金句:過日子,就是問題疊著問題。
「放炮」不光是簡單的發洩情緒,而且還讓幹部和群眾的關係更加對立。如果你是領導,你會喜歡這樣的員工嗎?
公司需要的是能解決問題的員工和領導。如果你沒有成熟的解決方案或者改進建議,那就先閉嘴,亂放炮是職場的大忌!
這樣的員工就算提拔到了領導崗位上,他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問題,難道還要向更高一層的領導「放炮」?
有一句很扎心的話:我沒有見過一個煤礦工人靠挖煤又多又快當上了煤老闆。
不要以為這只是段子。
挖煤的產出量是一個工人的主要業務能力,但能不能當上煤老闆,取決於你的資本和資源,與業務能力無關。
所以一個戰士,槍打得準,越野跑第一名,但未必能晉升到尉官、校官,這還不考慮能不能考上軍校。
同樣在職場上,每上升一個層面都非常困難,你不光是要把本職工作做好,還要充分表現出自己勝任上一級工作的能力。
在軍隊裡,高級軍官的工作不是親自帶兵衝鋒,而是平時組織訓練,戰時排兵布陣。在職場上,高層領導的工作不是親自做業務,而是統籌安排,管理項目,協調資源。
所以廣大職場人,不要幻想埋頭苦幹就能升職加薪。職場上的每一步升遷,都要伴隨著能力的成長,而這個能力不是一條線,一根筋,而是一棵樹。
那麼在工作中,除了做好業務,也要注重培養鍛鍊自己的各種能力。在職場上走得更遠的前提,是自己具備足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