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部經典之作的譯製版重現天日了。昨天發給幾位為本劇配音的老師,他們都欣喜不已。。。。
遼藝配音的手塚治虫力作《騎士公主》
微信號lock-your-dream
功能介紹在這裡 發現奇蹟 --- 我們坐在燈上/我們火光通明/我們做夢的胳膊摟在一起/我們棲息的桌子飄向麥地/我們安坐的燈火湧向星辰
在創作者手塚先生心裡,
騎士公主顯然是其最青睞的角色之一。
這一點只需留意他手繪的彩色紙即可瞭然。
像這幅,
騎士公主、阿童木和雷歐
或是這幅
日本許多知名漫畫家
都曾在彩色紙(サイン色紙)上繪製
自己作品的角色,
並附親筆籤名,
作為一種商品發行
手塚治虫動漫體系的角色實在是龐雜
這些角色在所屬作品以外,
時常互相客串,
這被稱為明星系統(Star System),
或在群角戲裡出沒,
廣受矚目的就有這位騎士公主
手塚治虫作品中,
代表性的角色很貼心地照顧到四方,
男有「怪醫黑傑克」
女有「騎士公主」
老有「鬍子爺爺」
幼有「三眼神童」
獸有「白獅雷歐」
禽有「不死火鳥」
機器人自然「阿童木」
他們經常集體出沒
《漫畫學校》的一幕
1979年《朝日新聞》手塚描繪的未來世界
1984年手塚為馬自達設計的未來汽車
手塚治虫紀念館紀念戳
1997年豐田公司
第一款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廣告,
騎士公主與手塚同臺宣傳
手塚治虫先生,這就是您想像中的汽車
手塚治虫動畫作品在中國一樣倍受歡迎,
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
小飛龍、三眼神童
騎士公主、怪醫黑傑克
藍色閃光(青色杜馬)
曾先後被引進譯製
中國人最早接觸騎士公主同樣始自漫畫
首部引進漫畫《雙劍俠傳奇》
又名《雙子騎士》
其實是騎士公主的姊妹篇
1988年新世紀出版社《雙劍俠傳奇》
第二部漫畫《彩帶騎士》
是騎士公主的縮略版
1989年農村讀物出版社《彩帶騎士》
《勇敢的小騎士》成為
國內首部騎士公主正傳漫畫
1991年科學普及出版社《勇敢的小騎士》
在中國傳播最廣的
當屬春風文藝出版社的《騎士公主》
其內容來自深圳電視臺譯製的同名動畫片
因為片源來自美國
被深圳臺誤認為美國動畫片
1994春風文藝出版社《騎士公主》
1994年春風文藝出版社還發行了
深圳臺從美國引進譯製的
《超霸恐龍》和《新忍者神龜》
同名漫畫
香港地區版本譯名《藍寶石王子》
收錄了重繪版、少女俱樂部版和雙子傳奇
同名動畫中的主角由趙雅芝配音
臺灣地區版本譯名《寶馬王子》
同名動畫1974年經臺視(臺灣電視公司)播出
與漫畫相比,動畫的明顯優勢在於配音,
出色的配音能賦予角色以鮮明特質
深圳電視臺1993年引進《騎士公主》動畫時,
譯製配音再度交給長期合作的遼藝
| 完整52集由提比里西地下印刷所搶救重現 |
深圳電視臺與遼藝合作了一批譯製動畫
擅長飾配童聲的王曉燕擔綱主配,
柔弱中透出堅定,
將這個雌體雄心的勇敢少女
表現的貼切淋漓
擅長配男童的劉藝為小天使喬基配音
劉喜瑞為尼朗配音
韓力為弗蘭克配音
《騎士公主》被奉為日本第一部少女系漫畫,
手塚治虫很早便意識到細分市場
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
於是1953年起他開始創作
這部以少女為主角的長篇漫畫,
直到1956年完稿
手塚曾自述,
1949年繪製的漫畫《奇蹟森林》,
其中松鼠變身的布裡亞羅斯公主
以及孤島上的女巫
是他後來創作《騎士公主》的靈感來源
《奇蹟森林》中身著騎士服的公主
騎士公主(Princess Knight),
或者說緞帶騎士(リボンの騎士 /
Ribbon Knight / Ribbon no Kishi)
又或藍寶石王子(Prince Sapphire)
作為漫畫角色最早登場,
出現在手塚1952年《洛克冒險記》中的一頁
1953年手塚治虫開始編繪《騎士公主》漫畫,
由此塑造出女扮男裝的少女英雄耐特公主,
因為天使喬基的惡作劇,
她降生時伴隨著男、女兩顆心靈,
這使身著騎士服的她
很難被人洞察真實性別
《騎士公主》最初的版本
連載於《少女俱樂部》雜誌(少女クラブ)
這位長著亞麻色頭髮的少女
具有強烈的正義感,
並且精通劍術和騎馬
故事背景設定在中世紀歐洲,
幻想中的銀地國。
主人公耐特生為女兒身,
無法繼承王位,
被迫隱瞞自己的性別女扮男裝。
異於常人的她
同時具有男孩和女孩的心,
這都要怪那個搗蛋鬼喬基,
是他在神仙老人賜與耐特紅色女兒心前,
偷偷塞了一顆藍色男孩心給她,
因此劇中耐特常著藍色騎士服和紅色披風。
銀地國邪惡的大臣克朗和尼朗
總想揭開耐特性別的秘密,
以達到篡奪王位的目的,
這使耐特和王國都限於危險境地
對故事中的兩名主要反派,
手塚在設計上採取了常見的套路,
尼朗瘦高,格朗胖矮
這部漫畫所表現的一大手塚治虫風格,
就是他繪製人物眼睛的技巧,
在每個瞳孔中畫上閃爍的星星,
會使它們看起來格外靈動
當連載到1954年「少女俱樂部暑假特刊」時,
手塚插入了一部短篇漫畫,
名為「喬基和金蛋」
(Tink and the Golden Egg)
《騎士公主》漫畫的第二個系列,
是其續作《雙子騎士》(Twin Knight)。
耐特公主與弗蘭克婚後
誕下一對男女雙胞胎,
其中姐姐維奧萊塔為救弟弟,
再一次女扮男裝踏上冒險歷程
1963年手塚開始重新繪製《騎士公主》,
成為漫畫系列第三部,
除了劇情方面的改動,
還增加了一些重要角色,
並調整了若干角色的身份。
這一版本與電視動畫最為接近,
也仍然存在許多差異。
漫畫系列的第四部,
也是最後一部,
實際上手塚在創作伊始後不久即告放棄,
主要由北野英明繪製完成
連載於1967年《少女朋友》雜誌
(少女フレンド)
講述了一個科幻色彩的故事,
2440年生活在巴黎的發明家弗朗茲,
堅信自己的祖先耐特公主是一位女性,
為證明這一點,
他製造了一臺時光機,
回到了1581年的銀地國,
他與耐特公主相遇,
並雙雙墜入愛河
作為手塚明星系統的常客,
騎士公主在後來的《怪醫黑傑克》漫畫中
曾以不同面貌出現了六次
在漫畫世界以外,
騎士公主曾以系列廣播劇的形式
通過東京廣播電臺(Radio Tokyo)播送,
那還是在漫畫連載中的1955年
1955年參演廣播劇《騎士公主》的演員們
左立者為手塚治虫
而騎士公主最早出現在電視動畫中,
則要等到1963年的動畫片《鐵臂阿童木》了,
耐特公主以中世紀女裝的形象客串其中的一集
《騎士公主》動畫時代開啟於1966年,
這年的11月播放了試播集(Pilot film)
這部時長28分40秒的彩色試播集,
與後來的52集正片動畫相比,
劇情上更為接近漫畫原作
而且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木偶形象的開場
試播集主要講述天使喬基怎樣淘氣,
使得耐特公主以如此特別的身份出生
這一集的許多畫面
被52集正片動畫的第8集採用
(對應國內遼藝譯配版第2集)
蟲製作公司(蟲プロダクション)出品的
52集系列動畫《騎士公主》
1967年4月2日至1968年4月7日
經富士電視臺播放
片頭有女聲演唱主題曲
觀眾們可以注意到,
手塚在這部動畫的許多場景
還存有模仿迪斯尼的痕跡
劇情與漫畫第三系列比較接近
《騎士公主》動畫在背景繪製方面
用筆極為精心
在一些建築細節的處理上不厭繁複
人們不難領略到手工著色的卓越表現力
1999年手塚製作公司在一次活動上
放映了8分鐘的《騎士公主》劇場短片
短片簡單回顧了耐特公主的成長
並啟示人們
只要不喪失希望
世界永遠不會失去光明的未來
手塚明星系統的另一常客三眼寫樂
在短片中作為背景人物亮相
1980年版動畫《鐵壁阿童木》第26集中
阿童木與怪醫黑傑克
乘時光機來到騎士公主生活的時代
為她治好了傷疾
此外,騎士公主還參演了
1979年動畫電影《海底超級特快列車》
以及2000年動畫電影《20世紀最後之怪事件》
手塚製作公司與龍之子兩家老牌動畫公司
2014年聯合製作的系列動畫短片
《Peeping Life》中
也有騎士公主短暫的戲份
最後需要一提的是
《騎士公主》動畫在英語國家引進的情況
因為國內深圳臺譯製遼藝配音的版本
即是從美國渠道引進
《騎士公主》1969年被美國人
Joe Oriolo和Burt Hecht
購買到完整52集播出權。
他們完成了全劇的英語譯製和配音工作。
為使動畫人物唇部動作更好地匹配發音,
他們給角色改了英文名字。
天使Tink被改為Choppy(喬基)
則是為了避免與迪斯尼動畫人物糾紛。
Joe Oriolo和Burt Hecht的商業合作不久破裂
導致《騎士公主》美國版沒能正式播出。
但仍有機會通過非正式渠道流出。
現在人們所能看到的英語影像,
是在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地區播出的版本
包括兩種譯名:
《Princess Knight》
和
《The Adventures of Choppy and the Princess》
下面這段片頭來自英國VHS版本
請注意其畫面與原版相比是左右顛倒的
在手塚治虫的動漫作品中,
《騎士公主》無疑是版本較為簡單的一部,
共包括四部漫畫
和一部電視動畫(包括試播集)
片中呈現的歐洲風情五彩繽紛,
所夾雜的著名童話橋段
也時常令人會心一笑
在電腦動畫千人一面的今天,
人們會愈發認識到它歷久彌新的魅力
附表:原版與譯製版集序對照
原版
集號
原版
集名
譯製版
集名
譯製版
集號
1關於所有消失了絕跡了的那些影視劇們
我們坐在燈上 / 我們火光通明
我們做夢的胳膊摟在一起
我們棲息的桌子飄向麥地
我們安坐的燈火湧向星辰
++++++++++++++
我們繼續忙活了,喜歡童年懷舊文化的朋友可以後臺留言,入群交流探討。。。
【童話往事:中國譯製動畫片(1979-1992)叢書介紹】
「童話往事」創作團隊花費8年多的時間,採訪了130餘位當年的電視工作者和配音藝術家,期間還前往中國國家音像資料館、上海音像資料館、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廣東電視臺,以及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廣東省圖書館等全國十多家圖書館,調閱和查看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以及珍貴視頻。書中對1979年至1992年間中央電視臺和地方電視臺熱播過的主要外國動畫電影和電視動畫片進行梳理與回顧。內容包括這些動畫片在原出品國的製作播出情況,以及引進中國後的譯製、播出情況和社會反響、觀眾回憶等。叢書涉及作品粗略統計約150部。以中央電視臺和中國各省市兩級電視臺首播的時間順序為序,每篇介紹一部片子,兩卷總計約67萬字、500餘幅圖表。形成了一條完整的中國大陸引進播出外國動畫片的時間路線圖。
1、對全書回顧的約150部外國動畫片當年的引進人、譯製者、配音員等歷史親歷者,在每一篇撰文時均以不同方式進行了相應的採訪,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生動鮮活的採訪內容定會令讀者感觸良多,讓我們更好的了解那個年代人們的精神風貌。
2、在梳理和回顧每部外國動畫片之餘,做適當的延伸,通過大量的圖表、注釋、附章等形式,以及章節概述等,對當時與作品製作、引進、播出相關的歷史、文化、社會事件、政策法規加以盤點介紹。信息豐富,史料翔實,是從業人員及研究學者理想的參考資料;
3、早年引進的一些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經典之作,由於部分作品較為冷門,作品情況及所屬公司情況曾長期為國人或動畫業界所忽視,國內鮮有介紹,此次,叢書就其製作發展史、作品特色、品牌營銷做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均屬國內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