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更新了,星標後不走丟
點擊上方「8小貓電影院」→右上角「...」→「設為星標&置頂」
從這個節目中走出來的的嘻哈歌手,獨立獨行,個性十足。但後來,TT身陷嗑藥風波,前紅花會成員貝貝直播自殘,夜宿門做頭髮事件被爆……這不,李小璐和皮幾萬秀恩愛的視頻,現在還在微博上瘋傳。猶記得兩年前,李小璐在聲明中稱自己正在籌拍一部嘻哈題材的電影。反觀無所不能的印度,竟然用嘻哈改變國家,甚至還送去了奧斯卡——隨便拿出一個題材,都能被這個「性侵大國」拍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不得不說,印度的嘻哈實在是太好聽了,看這部電影,絕對是一次完美的視聽享受。就這樣,被拋棄的母親,年輕的繼母,不倫不類的一家六口,住在一個破舊擁擠的小房子裡。即使對丈夫有再多的不滿,母親也要照顧一家人的起居。馬拉德不僅要應付大學生涯最後一年的學業,還要兼職供養這個讓人絕望的家庭。對於馬拉德這種底層人民來說,從來都不被認為是該擁有幸福的。從小青梅竹馬長大的女朋友,出生在高人一等的醫生家庭。因為階級的不同和男女之間嚴格的交往禁忌,兩個人之間本該甜甜的戀愛,卻每次都和地下黨接頭似的。只要有女生接近馬拉德,勢必會被她揪著頭髮大罵「狐狸精」。電影一開始,就像觀眾展現了男主角馬拉德糟糕壓抑的生活狀態。馬拉德無比熱愛說唱,每當他面對痛苦的時候,總是帶上耳機,用音樂隔絕一切。所有對現實的不滿,都被他化作歌詞,發洩,批判,無聲嘶吼。一次偶然的機會,馬拉德認識了熱愛嘻哈,並且實力強勁的Rapper夏爾。
他鼓勵馬拉德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並且用簡易的錄音設備,為馬拉德錄製了歌曲MV。就這樣,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馬拉德,突然在網絡上小火了一把。馬拉德為自己取藝名「gully boy」,意為「街頭男孩」,正式進入嘻哈圈。他還得到了一位來自伯克利音樂學院的美女製作人的賞識。於是,馬拉德和夏爾,在製作人的投資下,在印度貧民區的破敗街道中,拍攝了他們的第一支音樂短片。然而,嘻哈事業上熱火朝天,但馬拉德生活卻陷入了更大的困頓。因為出軌製作人,女朋友和他翻臉,更是把一個酒瓶砸在了製作人頭上。更慘的是,馬拉德的嘻哈事業,被固執保守的父親發現。暴怒之下,馬拉德第一次反抗自己的父親,並帶著母親和弟弟搬出這個破房子。為了養家餬口,他迫不得已和朋友合作,走上了盜車變賣的犯罪道路。絕望的現實,再加上應景的說唱,全片幾次都讓人想要流淚。電影的片名叫《印度有嘻哈》,但卻有很多看起來比嘻哈更重要的東西——馬拉德的女朋友,雖然家庭條件優渥,生活富足,但教育理念卻極其保守。她不被允許和男生戀愛,接觸,甚至連說話,都是一種原罪。眾所周知,在印度,女人的地位遠遠低於男人,她們只是男人的附屬品。馬拉德的母親,任勞任怨奉獻一生,卻從臥室被趕到了廚房的地板上。即使對丈夫和情敵有再多的怨言,也只能忍氣吞聲,默默照顧。即使父親再怎麼過分,再怎麼混蛋,但他在這個家中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當馬拉德帶著母親尋找舅舅的幫助時,舅舅竟然認為,這一切都是馬拉德的錯。而處在最底層的馬拉德,即使上了大學,接受了先進的教育,也依然是下等人。在他們的眼中,是僕人,就永遠是僕人,世世代代都是僕人。在印度,高聳天際的大樓,與低矮破舊的貧民窟,共享一條街道。富人享受著別墅,豪車,山珍海味,派對聚會,而窮人,只能流浪街頭,乞討偷騙,活得就像陰溝裡的老鼠。即使得到了給富人當司機的機會,但也從來沒被對方當人看過。這些錯綜複雜的社會問題,幾乎可以移植到每一部印度電影中。在馬拉德的歌詞中,完全可以感受到他對命運不公的批判,掙扎,和吶喊——雖然印度的Rap始終有一種咖喱的味道,但嘻哈的內核卻沒有因為語言的不同而產生距離。
用音樂反映現實,用音樂帶來自信,用音樂改變人生,用音樂把那些看不起的人打到跪地求饒。而不是反叛現實,不是彰顯個性,不是奢侈糜爛,更不是借嘻哈的名義奪兄弟之妻。李小璐的聲明中稱自己籌拍的嘻哈題材電影,兩年後竟然被印度人拍成了改變國家的神作。關於存在,關於夢想,關於價值,我們也要學會用嘻哈的精神來與自己和解——站在貧窮困苦的街頭,踏著自由自在的節奏,喊出魂牽夢繞的嘶吼。不願再是有錢人的狗,今後再也沒有人可以阻擋我這顆想要做自己的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