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時代,智能家居概念被炒得火熱,大家都希望通過網際網路技術,賦予孤立的家電以「靈魂」。從智能電視到最近風靡的智能音箱,到智能電視,好不熱鬧。
如果說,智能電視是客廳經濟的最佳詮釋者,那麼智能冰箱無疑是廚房經濟的最優載體,智能電視行業火爆,智能冰箱也並不遜色,先後一大批傳統家電廠商進軍該領域。
專注家電市場的研究機構中怡康預計2020年智能冰箱滲透率將達到38%,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智能冰箱作為傳統家電廠商網際網路化,網際網路企業落地的重要場景,成為了各大企業爭奪的高地。
去年阿里分別聯手美的和惠而浦,以及天貓電器城、天貓喵鮮生,推出兩款智能冰箱。隨後美的又與騰訊推出智能生態冰箱,可以連接騰訊智能雲屏,通過手機QQ遠程查看和控制冰箱。今年年初百度人工智慧則與海爾、美的同時合作,推出了搭載Duer OS能夠人工對話的智能冰箱。在今年3月AWE展會期間,小米生態鏈企業雲米科技也發布了一款網際網路智能冰箱。今年6月份,京東聯手美的歷時三年推出京東智能冰箱。
新的風口浪潮下,從來不單單只是「土著」選手的機會,智能冰箱這一利基市場的門口迎來了不少「野蠻人」——京東阿里等零售企業。
雖然玩家雲集,但是姿態卻是各異。
對於傳統冰箱廠商而言,進軍智能冰箱領域,主要是,增加賣點,刺激銷量,追求高盈利。目前,市場上在銷冰箱產品共計1600款,主流廠商34家,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不言而喻。中怡康公布的2017上半年冰箱市場銷售數據顯示,上半年冰箱行業整體零售又以負增長1.2%告終,國內冰箱市場不能再用慘澹二字來形容了,而是要用「太悽慘」更為應時應景。其實,不止是冰箱領域,但凡是成熟的硬體市場,其競爭都極為慘烈,智能機,智能電視,智能音箱均概莫例外。
冰箱作為耐用品,更新換代慢,單靠自然增長顯然難掩頹勢,唯有擴大市場需求量,在使用良好的情況下,要想說服用戶換冰箱,唯有冠以潮流之名,因此各大廠商心照不宣,大肆宣揚智能化,為的就是刺激用戶換機,除此之外,硬體廠商生存困難的另一原因是,價格過於透明化,供給遠大於需求,價格戰下,傳統冰箱盈利微薄,智能冰箱無疑是增加毛利潤的良策。
對於阿里,京東這樣的電商平臺,進軍智能冰箱領域,更多的是搶佔用戶購物場景,踐行多終端,多場景覆蓋的戰略。智能硬體廠商增長乏力,廠商日子不好過,電商平臺也好不到哪裡,移動網際網路下半場,流量趨於枯竭,尋找新的流量入口是當務之急。冰箱作為廚房電器,與生鮮存在天然的強關聯屬性,也符合用戶習慣,自然就成了「香餑餑」。
另一方面,在行業之初就布局智能冰箱,可以避免陷入「孤島困境」。新的硬體平臺,做硬體的公司如果比較強勢和強大的話,那麼就會形成孤島,過大的硬體佔有量將能要挾或者控制軟體。京東智能冰箱,內置購物網站一定是京東商城,而且對其他電商平臺一定是具有排斥性的,假如京東智能電視佔有量過高,那麼天貓在廚房這一場景將孤立無援,很難再搶佔到廚房入口,為了避免陷入孤島困境,被硬體邊緣化,那麼天貓,蘇寧等平臺也會及時跟進。
智能冰箱之所以能夠火爆,除了巨頭紛紛入局,炒火概念外,還離不開智能冰箱自身的實用性與商業價值。
實用性上,除了具備傳統冰箱的基本保鮮功能外,智能冰箱不僅能管理食材和推薦食譜,更能從視頻網站那裡調去相關菜譜進行烹飪教學,並提供聽歌、說書等系列消閒娛樂,把廚房中各種相關服務都囊括其中的綜合生活服務平臺。除此之外,智能冰箱還可以做到根據放入食材的時間,提醒使用者該食材臨近保鮮期,應快食用,或某個食材已過保鮮期,需要使用者處理。
冰箱不再是保鮮功能,就像手機一樣不再是用來打電話的,是綜合服務平臺,智能機火爆,幾乎人手一臺,智能冰箱其延伸功能對用戶來講,一旦適應之後,依然會成為新的剛性需求。
在商業前景上,智能冰箱一點不遜色智能電視在客廳中的地位。
冰箱在未來智能廚房的布局中將是一個最好的中心產品,因為在廚房中冰箱是唯一全天候待機的電器,具備了每天和用戶互動的基礎,為智慧廚房帶來極大的想像力。
廚房內,電器眾多,智能冰箱最有望成為智慧廚房的聯結中心——作為用戶在廚房中最常用的操作端,智能冰箱將監控和操作整個智慧廚房生態下的其他電器,諸如電飯煲、壓力煲等。比如用戶通過向冰箱喊話就能讓電飯煲煮飯,以及壓力煲關火,這也意味著未來冰箱廠商對決戰智能廚房的重視程度,就跟前幾年電視廠商決戰智能客廳一樣深。
在廚房,用戶的時間依然是碎片化的,比如炒菜等待菜熟,等待粥熟,這些碎片化時間不像開車一樣,需要時刻注意周圍動態,用戶大腦其實處於休息或者無所事事狀態,在這些碎片時間中看看視頻,聽聽電臺,會對相關軟體和網絡服務商帶來巨大的流量紅利,比如電臺,音樂等軟體廠商均有其商業空間。
除了用戶碎片化時間的商業價值,用戶在購買力上同樣有想像空間。通過智能冰箱購物,可以將屬性匹配的高濃度流量 更好的發揮出來,比如生鮮一直以來都是電商平臺頭疼的地方,不僅僅在於運輸,用戶的需求一直很難被充分挖掘出來,智能冰箱可以為用戶推薦菜譜,生鮮類產品此時的接受程度更高,更容易轉化為銷量,基於食材存儲、食材管理、食譜推薦功能,用戶在智能冰箱上的購買行為更貼近消費場景、利於消費轉化。冰箱與美食之間的天然聯繫,相比於其他家電更容易產生商業價值,也更具有生態建設價值。
因此智能冰箱已經具備相當濃厚的分銷作用,用戶點擊智能冰箱屏幕的一瞬間,不僅意味著食材得以消耗和補充,更意味著整個產業鏈生態都隨之而不斷流動發展。
智能冰箱火爆,改變了傳統的「把冰箱賣出就完成任務」的商業思維,推動企業從「硬體製造」 到提供「硬體+軟體+服務」 的新家電生態系統轉型。從「硬體製造」到提供「硬體+軟體+服務」,對冰箱企業來說,這樣的過程意味著賣出冰箱才是一個開始,隨後的增值服務,以及對整個智能家居業界、網際網路業界的幫助和導流,將會是一個源源不斷的「金礦」,也是進入整個智慧廚房生態的伊始。
大家都在討論智能家居的入口,在志剛看來,場景決定入口,智能家居的入口未來呈現出來的將是去中心化,有入口但是又沒有絕對的入口,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雖然同處於一個家庭中,但是各種卻代表著迥異的用戶習慣,用戶思維,因此很難有一個統一的入口,但是在不同的場景下,又都具備中心化,客廳經濟的最佳詮釋者是電視,廚房經濟的最優代言人是智能冰箱...
不可否認,智能冰箱確實代表著未來的發展大趨勢,但是當下的智能冰箱,現實與理想的差距過大,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兩種思維模式下的錯亂。
對於電商平臺而言,進軍智能冰箱領域絕非看上冰箱利潤,而是看重智能冰箱的入口效應,做產品的思維上,先天帶有零售商的特性,即使其想跨界進入家電領域,也只是賣產品的思維,而不是做產品的思維,更缺乏做體驗的全局思維,這或許是優點,但不可否認也是短板。因此電商平臺不能只是簡單地拿零售商思維、服務商思維在做智能冰箱,關注的並不是產品本身,而應是這個產品的功能和價值,產品做好了,市場培育起來了,後期的商業生態也會水到渠成。
對於傳統冰箱企業而言,要想切入服務增值服務,要求智能冰箱的參與者們,必須有完善的研發、生產、營銷到售後服務的全產業鏈體系,必須要加快走出產品創新的單邊維度,要真正基於用戶思維、生活場景思維,構建與傳統冰箱不一樣的使用體驗和服務體驗。
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說起來容易,在真正落地時,真正融合到一起卻並非易事。
其次,第一波智能冰箱具有強烈的「軟體屬性」。
智能冰箱最所以智能化,其實說白了就是傳統冰箱+電腦,電腦必然具有硬體配置不斷升級換代的屬性。這個屬性意味著什麼問題?所有不具備「相對短時間內更新換代」屬性的家電,都不適合作為智能家電。
從這個角度來說,冰箱顯然根本不是一個合適的智能家電,因為很少有家庭會在短時間內換掉它,所以它面臨兩個問題:第一,有冰箱的人在舊冰箱有問題之前不會輕易買新的,第二,買了它的人不定期更新為新款智能冰箱的話,很快就淘汰了,無論當時多麼高大上的智能冰箱,一兩年內就面臨淘汰,這會是非常糟糕的用戶體驗。
為什麼智能設備一定要更新換代呢?原因在於,第一波智能設備具有強烈的「軟體屬性」。
軟體跟硬體的不同點在於,硬體你賣出去了就賣了,而軟體需要不斷的維護。鑑於廠商一般不願意為已經賣出去的東西繼續付出精力,所以一個「智能」設備過不了幾年就會淘汰,因為無人再來更新該「智能」設備上的軟體。廠商只有興趣和動力為新的設備設計軟體,這就導致了,智能設備通常只能通過更新換代來保證軟體的升級。
最後,左右倒右手的零和遊戲。
對於零售企業而言,進軍智能冰箱領域,與其說是為了更為便捷的服務用戶,不如說是爭奪更多的用戶。
上文中,志剛已經分析過,為了防止陷入「孤島困境」,電商企業必須做硬體,避免陷入孤立無援境地,因此,急著進入該領域不免給人自衛之嫌,更像是在搶奪用戶,為了佔坑,要知道用戶是不關注這些的,他們要的只是好的使用體驗,過多的非體驗目的性多少會削弱智能冰箱的實用性。
另外,不在智能機上下單,而是選擇在冰箱上的電商平臺下單,更像是一場左手倒到右手的零和遊戲,只是購買終端的變遷,而非銷量的絕對增長。這就像華爾街一樣,每天財富變化不斷,換的只是財富的擁有方,而對社會總財富的絕對值貢獻不大。
冰箱作為家電產品中與用戶接觸最為頻繁的品類,也是智能家居最有希望引爆的商業新風口。近年來吸引大批的家電企業、零售企業,甚至是網際網路企業的參與搶奪,但是並未真正破解存在智能冰箱生態鏈過程中的一系列瓶頸和問題,現實殘酷,任重道遠,依然有著很長的進化之路。
行業發展初期,尤其是新興科技,難免在體驗上,用戶使用習慣上存在改進空間,這是所有硬體產品普及之路必然要面對的「原罪」,必然要忍受的「原生災難」。
原生災難不可怕,畢竟不可避免,唯有慢慢改進,一切交給時間去撫平傷痛,較之原生災難更令人尷尬或者惋惜的是「次生災難」,之所以惋惜,是因為次生災難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是廠商們自己zuo而產生的不必要的行業負面。
騰訊數碼近日報導稱,海爾發布冰箱新品「馨廚X9s,新品除了擁有精控乾濕分儲技術等技術以外,實用的智能功能據說還可以指導孩子作業,對你沒聽錯,冰箱輔導孩子做作業...,畫面可自行腦補。
海爾這個絕非個例,在其他智能硬體的普及之路上,都有過類似的尷尬功能,新產品,尤其是科技產品,普及之初,都不免給人雞肋,噱頭之嫌,畢竟宣傳大於實用性,大家都懂,但是宣傳也不能過於浮誇,要讓核心點為營銷主場景,增加一些過於不靠譜的功能,只會增加行業泡沫,降低用戶接受度,影響了智能化的普及進程。
原生災難我們不可避免,我們能做的是將次生災難降到最低或者不產生次生災難,而這一點上,又有多少企業能夠恪守最基本的底線。有克制的宣傳新功能,避免畫蛇添足式自嗨,或許更有助智能冰箱早日惠及廣大用戶群體。
*劉志剛,網際網路觀察者,TMT領域資深評論人士,2016年度自媒體人。以科技評論散文化、風趣化、深度化為業界所見長,是鈦媒體、艾瑞、四大門戶、界面等數十家國內主流網站特約撰稿人,《網際網路經濟》、《計算機應用文摘》等商業雜誌特約撰稿人。各大網絡媒體專欄累計點擊量過億,新書《移動網際網路後時代:新場景下的技術革命》即將上市,敬請期待。文章轉載與商務合作加個人微信號:131247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