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8日電 (記者 楊凱淇)「文化藝術沒有國界,是最有力量的溝通。」旅德華裔芭蕾舞蹈家邱思婷對中新社記者表示,華人藝術家在國際舞臺上就像一個小窗口,外國觀眾可以通過這個窗口了解中國。
7月30日,邱思婷將在北京世紀劇院出演《足尖上的情人——邱思婷七夕芭蕾之夜》,攜手法國浪漫鋼琴王子理察·克萊德曼,獻禮中法建交50周年。在演出前夕,邱思婷接受了中新社記者的專訪。
在歐洲,邱思婷被譽為「東方天鵝公主」,她是第一位考進德國慕尼黑巴伐利亞大劇院的亞裔舞蹈演員,當地媒體稱其是擁有「小提琴琴弦般柔韌而充滿表現力」的東方淑女。近年來,她又用芭蕾詮釋時尚,在藝術形式上大膽創新,追求中西合璧,憑藉獨特風格受到好評。
一直以來,邱思婷始終為自己能到芭蕾發源地追逐夢想而感到幸運。回想起14年前初到海外求學的那段日子,她坦言至今仍記憶猶新。
「那時候我連德語都不會,只會一點英語,在學習、生活中碰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邱思婷說,當時自己年齡很小,父母、師長、同學都不在身邊,國外的教育方式又比較獨立,她只能逼著自己去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
事實上,也正是這段「痛苦」經歷讓她的生存能力得到了充分鍛鍊,她還經常打趣地跟朋友說:「現在把我扔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我都能夠活下來。」
邱思婷介紹說,德國的藝術學校會讓學生接觸很多不同的舞種,由此挖掘學生的興趣愛好或擅長的方向。此外,還會鼓勵學生去看大量的藝術展、美術展等活動。
「我就是在這些跨界的藝術領域裡汲取了很多養分,讓自己變得更豐富、更立體。」為了在藝術上尋求更新的突破,她還在2007年前往藝術時尚之都法國巴黎深造。
十餘年的海外生活,讓邱思婷從一名舞者,逐漸成長為集策劃、創作、表演為一身的藝術製作人。她告訴記者,歐洲的藝術氛圍給了自己特別重要的薰陶,也為她之後的創作道路提供了很多幫助,「但不管我在歐洲生活多少年,中國文化永遠都是我的根。」
從《梁祝》到《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在邱思婷的藝術作品中,隨處可見中國元素,她巧妙地將東方文化融入到芭蕾這種西方氣息濃厚的藝術形式之中,這都源於她多年來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著迷。
「藝術家的思想是天馬行空的,會把各種各樣的想法通過自己的藝術形式呈現出來。」邱思婷表示,西方人其實對中國的文化特別感興趣,所以華人藝術家應該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中國元素,讓更多外國觀眾能夠通過表演更進一步地了解中國。
邱思婷說,作為一個黃皮膚的女孩,每次站在國外的舞臺上,她都深知自己代表的是全體華人的形象。「外國觀眾會說,這是一個中國女孩演繹的天鵝湖,是一個東方的天鵝公主。」
在她看來,如今在全球升溫的「中國熱」,既為華人藝術家帶來了更多關注度,也帶來了很多壓力。「要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讓外國觀眾從我的演出中感受到東方文化的魅力,以及東方人獨有的細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