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家有孩子的,恐怕對於《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再熟悉不過了,在不同的地方都會聽到這部動畫片的聲音。而樂樂也很喜歡,從一兩歲時開始看,現在出了新的還會接著看。而跟他一起看的過程中,我也是很喜歡裡面氛圍。
但是,前段時間卻有寶媽吐槽:我不喜歡孩子看《小豬佩奇》,孩子看過這部動畫片之後,不管到什麼地方遇到泥坑就踩來踩去,很是令大人苦惱。而裡面的佩奇總想讓別人圍著她轉,別人惹她不開心就生氣;豬爸爸愛吹牛,還饞得要死;喬治只會哭個不停,一直把「恐龍、恐龍」放在嘴邊,我跟著孩子看幾集,就煩死了,也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
看到寶媽這麼說,很多網友坐不住了,開始要跟這位寶媽說道說道:
孩子的行為習慣關鍵在於家長引導,而跟動畫片關係不大
有些寶媽認為自己的孩子喜歡遇到泥坑就跳,跟《小豬佩奇》有很大的關係,說是裡面「跳泥坑」的行為誤導孩子了。而網友們卻不這麼認為:孩子的行為習慣全在大人引導,即使是沒有動畫片,孩子喜歡蹚水也是天性,具體怎麼做全在大人的引導。動畫片裡也做出了這樣的示範:在跳泥坑之前,先穿上雨靴。如果是大人引導得好,孩子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也就不至於讓動畫片背鍋。
而從樂樂身上,的確也能看出來孩子喜歡水還真的是天性。在看過《小豬佩奇》之後,遇到下雨天有積水,他也喜歡在水坑裡跳來跳去。但是,提醒他穿上雨靴,動作幅度別那麼大,小心滑倒,看到孩子玩得那麼開心,我真的沒覺得孩子跟著佩奇有什麼不好的影響。
他們是正常年齡應該呈現的樣子,真實,所以更令人喜歡
同時,寶媽吐槽佩奇身上有太多缺點:小性子,自尊心強烈。同時,還吐槽喬治愛哭,豬爸爸愛吹牛。這樣的觀點反受到網友的嘲諷:正是因為有缺點,才更真實呀,而我們生活中的孩子,處在同樣年齡的,大多不都是這樣的狀態,用成人的思維去評價孩子,還真的是雞蛋裡面挑骨頭。
而佩奇一家雖然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但也有自己的優點,更何況豬爸爸和豬媽媽的情商很高,教育孩子從來不用打罵的方法,尊重引導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比如,有一集是關於運動會的,佩奇沒有拿第一,很沮喪,而豬爸爸教育她說:「獲勝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參加比賽。」而當喬治沒有拿到第一時,佩奇就用這句話教育喬治,而我們的孩子們看到類似的場景,也能從中學到很多。
所以,從我的角度來說,我還是很喜歡《小豬佩奇》的。寶媽們,你們喜歡讓孩子看《小豬佩奇》嗎?歡迎大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