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下旬以來,上海網信辦紮實推進「清朗」專項行動,堅持「統籌推進、標本兼治、分類施策、從嚴執法」原則,工作取得實效。截至11月底,上海網信辦組織屬地網站平臺共查刪攔截違法違規和不良信息430餘萬條,處置各類違法違規帳號近17萬個,下架違規行動應用程式1840個,有力淨化了上海屬地網絡生態環境。
明紅線底線
專項行動期間,上海網信辦緊盯首頁首屏、時政要聞區、重點頻道、側邊欄、底邊欄、彈窗、頭部自媒體帳號等重點環節,共計約談網站平臺36家(次)。
針對微信服務號「全家微生活」發布低俗信息的問題,聯合市市場監管局約談運營主體上海福滿家便利有限公司。
針對嗶哩嗶哩「校園學習」頻道存在網絡生態問題,約談網站總編輯。
針對比心陪練APP傳播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害信息的問題,聯合市「掃黃打非」暨文化市場管理辦、市公安局網安總隊、市文旅局文化執法總隊,約談運營企業負責人,責令其自行暫停更新問題頻道,開展全面整改。
針對「醃黃瓜先生」網傳播「邪典」動畫片等問題,責令其自行關閉網站。
專項整治期間,共對「牆根研究所」「上海網事」等34個自媒體帳號予以依法關閉,對「中小家長聯盟」「上海本地」等32個自媒體帳號予以暫停更新7-60天,會同市教委、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對「全家微生活」「哈童上海升學」等11個自媒體帳號予以約談教育。
建制度規範
在「清朗」專項行動中,上海網信辦運用新理念,開拓新領域、探索新方法,完善管網治網制度規範,在事前、事中、事後全方位提高網絡綜合治理水平。
建立統籌協調機制
跨前一步做好交叉領域的綜合治理。上海網信辦聯合相關職能部門確立以行業發證主管部門為主要業務監管劃分依據,根據不同業務形態和體量加強協同治理的總體原則。各部門強化信息共享和協同處置,對屬地重點網站平臺、重大違規案例開展聯合治理。
建立信用管理機制
推動屬地16家重點網站平臺先行先試信用監管。落實《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指導嗶哩嗶哩、喜馬拉雅等屬地16家重點網際網路企業籤署《誠信自律承諾書》,探索建立網際網路企業信用評價和分級分類監管措施,根據企業信用狀況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
建立技術支撐機制
探索技術管網新手段。推動建立新技術新應用安全評估機制和企業自評估制度。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日常監看巡查技術系統,提高違規信息發現力。
建立宣傳引導機制
創新方式做好普法宣傳。委託第三方機構設計了漫畫形象「滬小信」——上海網絡清朗衛士,精選12個普法小故事,講解網絡信息內容生產過程中容易發生的6大類問題,總點擊率超過1700萬。
建立個性化培訓機制
採取「送培訓進企業」。首批選取屬地小紅書、拼多多等12家主要商業網站開展「小灶式」培訓服務,已有超過1000名網際網路一線從業人員通過現場和遠程視頻方式參加培訓。同時組織150餘家網站2.6萬餘人參與「共建良好網絡生態」在線學習和答題活動。
建立社會治理機制
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網絡舉報。在上海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官網上線「清朗」專項舉報入口,同時將舉報重點網站增加到145家。試點組建「啄木鳥」團隊,對屬地重點網站開展巡查舉報。
壓主體責任
在專項行動中,上海網信辦充分調動企業履行主體責任的積極性,指導屬地各類型網站平臺採取了一系列紮實有效的管理措施。
趣頭條
積極引入社會監督,在首頁首屏、每篇內容下方等位置設置投訴舉報按鈕,確保實時處理投訴信息,保障整體生態清朗有序。
嗶哩嗶哩
完善內容專項審核和回查策略,落實網絡清朗工作要求,持續加強管控色情低俗、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5類有害信息。
喜馬拉雅
重點採取「實時監測+同步防控」等治理措施,切實提高違法違規信息的防控強度與能效。
拼多多
結合電商平臺的運營範圍與實際情況,從商品發布、直播視頻、信息推薦機制和頁面生態管理等層面進行了專項治理,健全平臺管理制度。
SOUL
通過語音檢測與人工巡查區分成年人用戶和未成年人用戶,針對未成年人建立專屬內容池,限制廣場、評論等功能。
莉莉絲、米哈遊
重點治理低俗內容和用戶間攻擊謾罵行為,加強帳號處置力度,推出「小黑屋」板塊,公示違規封禁帳號及原因。
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下一階段,上海網信辦將繼續以「清朗」專項行動為總牽頭,以傳播秩序、自媒體、網絡直播「三項整治」為著力點,認真貫徹落實《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切實履行屬地管理責任,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為全面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網絡空間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