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鏡頭對準美麗中國

2020-11-20 中國文明網

《我們誕生在中國》海報 資料圖片

《我們誕生在中國》海報 資料圖片

 

  【文藝觀潮】  

  5月22日,我們迎來了第27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近期,《天行情歌》《岷山秘境——王朗》《方舟·東黑冠長臂猿》等多部國產自然題材紀錄片紛紛上線,在疫情期間為人們提供了重新思考和審視自身與大自然關係的窗口。

  前不久,由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研究中心、五洲傳播中心和嗶哩嗶哩(B站)聯合在線發布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顯示,自然紀錄片是近年來國際傳播的「硬通貨」。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當下,紀錄片如何講好生態文明的中國故事,已成為相關從業者的必答題。

 

  高科技助力 營造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 

  真實是紀錄片的生命,自然紀錄片從誕生之日起,就表現出鮮明的自然觀察特性,攝製團隊的「秘境之眼」或將生活中罕見的動物及其行為記錄下來,或以微距等比較新奇震撼的視角展現給觀眾。

  但捕捉野生動物的畫面無疑是巨大挑戰,攝影師常常為了克服自然條件限制和極端環境的阻隔而付出巨大艱辛。攝影機的相機鋰電池在低溫環境下耗電加劇,工作時間大大縮短,《岷山秘境——王朗》攝製組人員不得不冒著零下10攝氏度的低溫和山谷裡沒膝的雪坡進山為不久前安裝的觸髮式相機更換電池,以免電量耗光關機。自然紀錄片攝影師除了配備紅外自動觸發相機、微距、熱成像等高科技「秘密武器」,還要掌握與野生動物「打交道」的本領,這就需要科學顧問和具備相關知識的調研員加盟指導。紀錄片《遷徙的鳥》攝製工作歷時三年,跨越70多個國家,參與者除了150多人的拍攝隊伍和17位飛行員,還包括一支科學顧問團隊。

  紀錄片《天行情歌》的主角天行長臂猿,是由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唯一一種類人猿。攝影師跟隨科學家的腳步,在山上與長臂猿長期適應相處,經年拍攝才得到這些珍貴影像。實際上,拍到動物畫面只是一部自然紀錄片的最低標準,為了使觀眾獲得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國際自然紀錄片領域對畫質、音效的追求從未止步。近期上映的幾部國產自然紀錄片採用4k超高清攝像技術,從而使視聽呈現達到國際一流水平,讓觀眾獲得了在日常審美中無法企及的視覺體驗。

  通過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觀眾通過自然紀錄片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從中體會到動物和人類一樣的情感,同時也能激發人們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跨文化傳播 從自然視角生發客觀敘事 

  一部自然題材紀錄片的國際傳播,往往要越過價值觀、生活方式等多道檻,文化差異會導致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吸引力降低。有學者用「文化折扣」來解釋這一現象,而自然紀錄片在降低文化折扣率、跨越文化邊界進行傳播上具有顯著優勢。

  如果說視聽呈現是自然紀錄片影像意義表達的第一層面,那麼敘事則是自然紀錄片影像意義系統的第二層面。一部優秀的自然紀錄片會在展現普及自然科學知識的同時,兼顧藝術美學表現手法,用國際通用語言展現生態故事。《天行情歌》中,天行長臂猿的「天行」二字,英文翻譯為SkyWalker(天行者),既展現該長臂猿具有在樹上靈活行走的功夫,又為中國的長臂猿保護行動賦予了更加鮮明的國際標識。

  在劇情電影中,人物的對白和獨白可以直接推動敘事,而對於以野生動植物為主角的自然紀錄片而言,旁白解說有時也並沒有那麼重要,展現自然環境和行為狀態的鏡頭語言成為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關鍵因素。擬人化手法是自然紀錄片常用表現手法,將人類社會的矛盾、衝突甚至情感心理投射在動物世界,給人以感染和啟示,往往能給觀眾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如紀錄片《未至之境》第一集解說提到,大熊貓媽媽讓孩子「自己去闖蕩」,畫面切換到年輕熊貓離開遠去的背影,仿佛一位人類母親送兒遠行,令人動容。《天行情歌》運用交叉蒙太奇手法,巧妙設置懸念和衝突,將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兩隻長臂猿的畫面迅速而頻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使觀眾在兩隻相距了3000多公裡的長臂猿通過人類通信工具你唱我和的交替畫面中,情緒也逐漸達到高潮。

  自然紀錄片通常以交叉剪輯敘事邏輯,展現動物或植物王國裡的奇妙世界,讓全球觀眾打破文化隔閡,共同陶醉於大自然之美。這類紀錄片打破文化壁壘,成為國際傳播的有效載體,不僅讓中國觀眾能感受到世界生物多樣態之美,也能讓世界觀眾體悟到中國獨特的動物種類與自然奇觀。

 

  多維度觀照 喚醒生命共同體意識 

  近年來,隨著拍攝技術進步和敘事手法的成熟,自然紀錄片的鏡頭離大熊貓、長臂猿、雪豹等「明星」物種越來越近。特別是前些年由陸川導演的《我們誕生在中國》上映後引發世界觀眾的共鳴。當我們將鏡頭拉得更廣一些,便可以從更多維度觀照「人與自然關係」這一全人類共同關心的話題。

  去年綿延數月澳洲大火奪走了數億動物的生命,部分物種或將在澳洲大陸徹底消失。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當下,人們已經意識到,78%人類新發傳染病與野生動物有關。一條條消息,一個個數字,敲響了生態警鐘。

  人與自然關係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從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到徵服自然,再到今天所提倡的「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摒棄「人類中心主義」的傲慢,不僅意味著觀念的回歸,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來看,也是一種人與自然在對立統一過程中形成的系統發生、協同進化的過程和狀態,這是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的靈魂和實質。在這個大前提下,自然紀錄片的作用不言自明,展示的是大千世界,投射的是人文眼光。展現並反思人類與自然關係,已成為自然紀錄片的必答題。

  紀錄片的傳播效果與受眾認知心理過程密切相關,大致可以分為認知、情感、行動三個層次。一部優質的自然紀錄片,能夠使觀眾在獲取科學知識的同時,激發美的感受和心理認同,影響生態倫理取向,從而激發參與生態保護的行動。中國、越南聯合攝製的《方舟·東黑冠長臂猿》,講述中越兩國科學家和保護工作者十餘年跨國聯合保護工作的歷程,使觀眾意識到全球共同行動的意義和價值,號召更多人加入到長臂猿保護行動中來。

  近期,我們已經欣喜地看到,濫食野生動物已被視為必須革除的陋習,更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加快調整,禁獵、禁售會有更加明確的法律法規依據……未來,將有更多的優質國產自然紀錄片把鏡頭對準美麗中國,為世界環境保護和生態可持續發展提供鏡鑑。

  (本報記者 徐譚)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03日 15版)

相關焦點

  • 多部國產自然題材紀錄片上映 將鏡頭對準美麗中國
    在第27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前後,多部國產自然題材紀錄片上映,引起關注——             將鏡頭對準美麗中國5月22日,我們迎來了第27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天行情歌》中,天行長臂猿的「天行」二字,英文翻譯為SkyWalker(天行者),既展現該長臂猿具有在樹上靈活行走的功夫,又為中國的長臂猿保護行動賦予了更加鮮明的國際標識。在劇情電影中,人物的對白和獨白可以直接推動敘事,而對於以野生動植物為主角的自然紀錄片而言,旁白解說有時也並沒有那麼重要,展現自然環境和行為狀態的鏡頭語言成為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關鍵因素。
  • 現實題材網絡電影《中國飛俠》將鏡頭對準「外賣小哥」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張漫子)現實題材網絡電影《中國飛俠》10日起在愛奇藝上線播出,講述「外賣小哥」酸甜苦辣的奮鬥故事。《中國飛俠》作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精品工程扶持項目、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扶持項目,講述了「北漂」外賣小哥李安全為了給生病的女兒籌集手術費,在四處奔波工作的過程中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
  • 【第八屆嘉峪關國際短片電影展】魯豫對話俞白眉,「將鏡頭對準祖國的西部地區」
    本次訪談由知名主持人陳魯豫主持,分為「2019——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20——抗擊疫情」「2020——脫貧攻堅」三個環節,邀請經典老片、紀錄片的主創團隊以及國慶檔熱門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導演之一——俞白眉來到活動現場,與觀眾一同感受鏡頭下的中國發展,聆聽聲畫講述的故事。
  • 「第八屆嘉峪關國際短片電影展」魯豫對話俞白眉,「將鏡頭對準祖國的西部地區」
    本次訪談由知名主持人陳魯豫主持,分為「2019——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20——抗擊疫情」「2020——脫貧攻堅」三個環節,邀請經典老片、紀錄片的主創團隊以及國慶檔熱門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導演之一——俞白眉來到活動現場,與觀眾一同感受鏡頭下的中國發展,聆聽聲畫講述的故事。
  • 鏡頭對準誰?作品記錄啥?
    「作為一名攝影記者,我選擇用鏡頭記錄他們的心聲。」從重慶出發時,謝智強沒有來得及攜帶大型燈具。「當時的武漢,搞到燈具很困難。」無奈之下,謝智強將希望寄托在網購平臺。然而,他收到最多的回覆卻是:疫情期間無法發貨。「你這個時候在武漢買燈具幹什麼?」幾經周折,網購平臺上一個武漢本地人曾諍回復道。
  • GWP100 vol.08 | 「我的工作不是拍攝美麗的照片.」她將鏡頭對準野生動物交易30年
    演講的效果遠超預期,後來,中國的權威出版社也向亞申斯基遞上合作的橄欖枝。她感到意外,也非常喜悅。能夠讓中國公眾知悉她的工作,將這些圖片背後的故事展現給更多人,對她而言很重要。她將這張照片取名為「大貓們的架子(BigCat Shelf)」在20世紀末出版的《動物園》(Zoo)一書中,亞申斯基將鏡頭對準了被圈養在動物園裡的動物:水泥池中的企鵝和海豹,狹窄無菌柵欄院落中的長臂猿和水牛……「不理解為什麼要把野生動物從他們生存的自然棲息地帶走。」
  • 央視再次將鏡頭對準晴隆阿妹戚託...
    央視再次將鏡頭對準晴隆阿妹戚託小鎮 2020-10-06 14: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鏡頭下的生命美麗
    )有限公司主辦的「生命美麗」系列活動之奧林巴斯籤約攝影師主題影展現落幕了。行走世界,記錄生命美麗參展作品選登一次又一次沉浸在江南,我將自己的魂魄丟在了這裡。它光彩奪目,月如眸,花如衣,水做肌膚,江南之醉,難醒之夢。若把它比作女子,它應是怎樣的驚豔?這組作品是我對江南的理解,或許不同詩人的理解,不同觀眾的所見,但是它是最接近我夢中的江南。
  • 他把鏡頭對準小姐與嫖客,拍了一部禁片!
    寫完後卻覺得不過癮,「影像應該比文字更鮮活」,於是他選擇起攝影機,將鏡頭對準了那些更鮮活的人。《麥收》是徐童拍攝的第一部紀錄片。攝影機跟隨著來找厲百程算命的對象們,影片用中國傳統小說當中章回體的形式,每一章一段故事,徐徐展開了一幅幅關於中國遊民社會的畫卷。
  • 《春江水暖》導演顧曉剛開發新作 鏡頭對準錢塘江
    據悉,影片以西湖的茶為切入口,將於2021年初進入製作籌備,2022年在杭州市區及周邊完成拍攝。有消息稱,顧曉剛欲打造該系列的「三部曲」。電影《春江水暖》以山水畫捲軸的形式講述杭州富春江畔一家三代人面臨的生活考驗、人間煙火裡的親情抉擇,溫暖呈現普通人對生活的美好嚮往。
  • 中國最大膽的導演,把鏡頭對準最真實的底層,可惜鮮有人看過
    但他卻自甘邊緣,把鏡頭對準乞丐、算命者、小偷……代價是,他的紀錄片——雖然在國外屢屢得獎,卻沒有一部在國內正式上映過。但翻開他的豆瓣作品列表,每一部評分都極高。他並非科班出身,但也許是新聞專業出身,他一直熱衷於觀察底層民眾的生活。在成為紀錄片導演之前,徐童做過很多職業,涉足過當代藝術,還寫過小說。
  • 跟著BBC的鏡頭 看中國到底有多美麗
    原標題:跟著紀錄片「雲旅行③|跟著BBC的鏡頭 看中國到底有多美麗 從長江以南的稻米之鄉,到酷熱的西雙版納雨林,再到極寒的珠穆朗瑪峰;從中國的標誌長城,到中華文化發源地黃河流域,以及蜿蜒曲折的1.8萬公里海岸線……中國到底有多美?
  • 《藍軍出擊》開篇即高潮,這部硬核軍旅劇將鏡頭對準假想敵部隊
    9月4日,一部集結了于震、梅婷、侯勇的軍旅大劇《藍軍出擊》,將鏡頭對準了軍隊中的「藍軍」——在部隊模擬對抗演習中,專門扮演假想敵的部隊,他們可以模仿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的作戰特徵與紅軍(代表我方正面部隊)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 專訪演員於朦朧 | 演繹自己,把鏡頭對準別人
    那麼平時喜歡用鏡頭、音樂還是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A:鏡頭。因為我很喜歡拍照,也喜歡拍視頻,把鏡頭不是對準自己,而是對準別人,拍一些小短片。 Q:你很喜歡看電影,那最喜歡的電影是哪一部?A:喜歡科幻片!最喜歡的科幻片是《太空漫遊2001》,也非常喜歡諾蘭的《星際穿越》。 Q:那有沒有去看《敦刻爾克》呢?
  • 沈夢辰張含韻當眾表演卻走光:請別再把鏡頭,對準姐姐們
    一開場,就用了一個從低處而上仰的角度,把鏡頭直接對準了 甚至還會特地將鏡頭拉近,直接對準姐姐們的裙底。,另外一個女藝人徐藝洋的表演裡,也存在著大量的從低到高拍攝的鏡頭。 別再把猥瑣的鏡頭,對準姐姐們的裙底。
  • 母親節,我們把鏡頭對準了這些動物母親
    母親節,我們把鏡頭對準了這些動物母親金羊網  作者:錢瑜 黎存根  2020-05-09 文/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錢瑜 黎存根5月10日為母親節
  • 紀錄片《百年大戲傳天下》開機,鏡頭對準桂城粵劇!
    紀錄片《百年大戲傳天下》開機,鏡頭對準桂城粵劇!近年來,桂城積極響應國家增強文化自信的號召,通過鏡頭講述「粵劇之鄉」桂城的故事。製作單位早年通過策劃、統籌,組織本地名伶、專家學者出謀獻策,幾經波折才最終敲定紀錄片《百年大戲傳天下》(暫名)的拍攝。該片力求彰顯粵劇的魅力和為中華文化所作的貢獻,讓觀眾感受粵劇文化對現代生活的深刻影響。
  • 美媒發布一則重磅新聞,蓬佩奧急火攻心,再次將矛頭對準中國
    此外,對於川普而言,目前選舉形勢惡劣,除了對華態度更加強硬之外他已經是無計可施,因此在川普政府之內,向中國「潑髒水」,甩鍋已經成為了最尋常的事情。蓬佩奧急火攻心,將矛頭對準中國作為美國的國務卿,蓬佩奧被多家美媒認為是有損美國最高外交官的形象,由於蓬佩奧出身美國中情局的原因,也使得他在不要臉上甚至比川普還要厲害許多。
  • 對話方欣:當鏡頭對準邊緣人群
    原創 圍爐weiluflame 圍爐前言提及對紀錄片的印象,可能更多的是BBC的《地球脈動》,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鏡頭下的鬼斧神工、饕餮珍饈,無一不吸引人。而在這場訪談裡,從方欣參與製作剪輯的《孩子,孩子》這一聚焦中國失獨家庭以及中國失獨再生養家庭的紀錄片出發,或許你能夠更多地認識到獨立紀錄片的存在與格調——雖小眾,但飽含著人文關懷;你甚至能夠不拘於文字,在每一個深刻的議題裡得到一部相關紀錄片的推薦。祝,閱讀愉快。
  • 一言難盡:沈夢辰張含韻被拍走光:別再把猥瑣的鏡頭,對準姐姐們的裙底!
    在幾個以女明星為主的表演裡,許多鏡頭的角度和運鏡都讓觀眾覺得特別不適。比如《乘風破浪的姐姐》們集體表演的《無價之姐》。一開場,就用了一個從低處而上仰的角度,把鏡頭直接對準了張含韻的雙腿。令很多觀眾最厭惡和反感的,是姐姐們在表演大幅度的舞蹈動作時,攝影機鏡頭絲毫沒有「避嫌」,反而繼續保持仰拍。甚至還會特地將鏡頭拉近,直接對準姐姐們的裙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