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5日訊 臨沂一家成立於2012年的企業,靠「大黃米湯圓」在全國打開了市場,成為助推這一食品從「網紅」走向「線下」千家萬戶的重要力量。如今,這家企業生產的大黃米湯圓熱銷南北方各省市,「從銷量上說,大概全國每三粒大黃米湯圓,就有一粒是我們生產的。」公司總經理趙昌飛說。
這家在冷凍行業「資歷尚淺」卻頗具銳氣的企業,名叫「迪雀」。
公司初創前幾年,一直在「受挫」
迪雀的當家「掌門人」,是年僅30歲的趙昌飛。
趙昌飛大學學的是畜牧獸醫專業,2011年大學畢業後,他先去了一家知名飼料企業學習,但卻正趕上家禽飼養行業的幾波衝擊。一年以後,趙昌飛在父親的支持下,開辦了迪雀食品有限公司,專門做包括速凍水餃,湯圓,粽子,蔥油餅在內的冷凍速食品。
「我就想,民以食為天嘛,這些總歸是剛需。」趙昌飛說,那時組建團隊,跑渠道,才22歲的他感受到創業的激情,卻也很快受到市場的沉重打擊。公司初創的前幾年,一直在以每年幾百萬的程度賠錢,好在越往後,賠的越來越少,甚至,慢慢開始掙錢了。
抓住機遇,佔據「大黃米湯圓」市場
讓趙昌飛和迪雀真正實現「突圍」的,是一款新品——大黃米湯圓。
國內的湯圓市場,多年來一直以傳統芝麻、花生餡料的白糯米湯圓為主流。雖然後來幾家品牌企業先後推出一些水果餡料的水晶湯圓等新品,但是後來銷售也趨於平淡。
在這一背景下,大黃米湯圓,給了喜食湯圓的消費者新鮮,其區別於傳統湯圓的顏值和更軟糯口感,以及「性甘平,補中益氣,屬粗糧」的養生標籤,也加速了這款產品的走紅。
迪雀不是市面上第一個生產大黃米湯圓的,但趙昌飛絕對是最早發現商機的企業家之一。他組建了團隊,開始研發生產「大黃米湯圓」;2017年,通過與多個微商團體達成合作協議,迪雀大黃米湯圓開始通過微商群體,迅速推向全國。
除了傳統的花生、黑芝麻口味,迪雀還研發了榴槤、紅豆等口味,在市場上受到了一致好評。根據中國食品報網2018年12月的一篇報導,冷凍產業周刊曾對6款大黃米湯圓進行了測評,從沒關、色澤、外皮軟糯以及大黃米香味、餡料口感、綜合口感、性價比等多個方面進行打分,迪雀在特色、口感、性價比方面都得到了盲測最高分。
2018年,迪雀又開始通過「社區團購」銷售大黃米湯圓,通過口碑宣傳和社群帶動作用,這一銷售平臺也將大黃米湯圓的銷售再次「帶飛」,最旺的時段,日產超過100噸,當年銷售額超過1800多萬;2019年,銷售額再次增加到3700萬。趙昌飛表示,2020年迪雀大黃米湯圓銷售額有望超過4500萬。
在「大黃米」開拓市場的同時,迪雀的速凍水餃等產品也以良好的性價比佔據了很多地區的鄉鎮農村超市,這些線下市場的開拓,也給大黃米湯圓走向「線下銷售」帶來新的空間。
如今,「迪雀」品牌產品已發展成以水餃、饅頭、粽子、湯圓、餛飩、春卷、芝麻球、大包子等速凍面米食品為主,九大系列五十多個品種,年綜合生產能力達9000噸。迪雀還被連續評為「臨沂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山東省首批早餐工程示範企業」、「國家級安全生產標準化單位」、「全國主食加工業示範企業」「臨沂名優食品品牌」,迪雀水餃連續兩屆被評選為中國蘭陵優質農產品交易博覽會金獎產品。
「這些年能把品牌做出來,關鍵在于堅持。」趙昌飛說,迪雀下一步的宗旨也依舊是,踏踏實實做好產品,做性價比高也符合老百姓口味的好產品。
閃電新聞記者 宋儒雅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