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分《放牛班的春天》:你不應該錯過的一部電影

2020-09-05 花花思語

暑假過了一大半,我問孩子最近看了什麼電影,他說:媽媽,你有什麼好的推薦嗎?嗯,我想了想,適合和孩子一起看的《放牛班的春天》很不錯。

樊登老師也極力推薦父母和老師觀看。

第二次看,又有了很多新的感觸!

《放牛班的春天》於2004年3月在法國上映。創造了三千多萬美元的票房。獲得2004年法國年度票房冠軍。

2005年該片入圍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原創歌曲兩項提名以及第62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等獎項。2005年第三十屆法國「愷撒獎」8項提名最佳電影音樂獎、最佳音響獎。

導演克裡斯託夫·巴拉蒂,本身是一位出類拔尖的古典吉他手,從著名巴黎師範音樂學院畢業的高材生。

《放牛班的春天》是巴哈提亞執導的首部電影長片。巴哈蒂涉足影界之前,曾擔任10年以上的音樂製作人,這使他在該片中對音樂的把握爐火純青。

創作背景

影片劇本靈感自1945年的音樂片《關夜鶯的籠子》,導演克里斯多福·巴哈提亞7、8歲時看過這部電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和雅克·貝漢一起合作的都是他的老搭檔。

關於選角

巴哈提亞希望找一位真正的唱詩班男孩演繹皮埃爾。他與製片人遊遍全國,終於在位於裡昂斯的聖馬克學校兒童合唱團中發現了十二歲的尚-巴堤·莫裡耶。

挑選片中其它合唱團成員時,巴哈提亞也不想起用專業的兒童演員,他透過工作人員從拍攝場地附近的小學及初中找來二千名有潛質的兒童試鏡,最終挑出了65名8至13歲、沒有演戲經驗但自然率性的孩子。

主要內容:

1949年的法國鄉村,音樂家克萊門特到了一間叫「池塘畔低」的男子寄宿學校當代課教師。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只顧自己的前途,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 性格沉靜的克萊門,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馬修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同時他也與皮埃爾的母親產生了一段微妙感情,但卻是一廂情願。最後因為失火事件被校長解僱,臨走前帶走了佩皮諾。

01

影片用倒敘的手法:

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重回法國故鄉參加母親的葬禮。此時少年舊友貝比諾給他送來一本陳舊的日記本。

50多年過去了,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留下來的日記。少年時的記憶,一幕幕從他的心底浮現開來!

克萊門特·馬修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可是在1949年二戰後的法國鄉村。他的才華沒有施展的機會,多年在不同領域的嘗試失敗後,最後來到了這間號稱「池塘畔底」的男子寄宿輔育院當代課老師。

院長的專制和殘暴,行為古怪的孩子們,連這裡的建築物,都令他感到害怕。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來這。

他深信即將面臨最悲慘的未來,連院名都好像是特意為他而取的。

一個沒有家庭沒有事業的中年人。從一個低谷走向了另一個更深的陰溝。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了吧。

02

影片最大的特點是利用了強烈的對比修辭表達手法:

一個是只知道升官發財,從來不用心思放在教育學生身上的院長。

一個是充滿愛心與寬容的代課老師。

馬修來到輔育院的第一天,麥神父的眼睛就被孩子們的惡作劇傷得不輕。

這時院長哈森想要揪出兇手。叫馬修隨機念出一個孩子來當替罪羊。要是找不出兇手,就要集體輪流關禁閉。

院長的教育理念就是「犯規即處罰」。除了關禁閉,體罰學生更是司空見慣。

當馬修知道葛架克是真正的是犯事者時。他為了維護孩子所以沒有告訴院長。可同時又讓孩子知道犯錯後該負的責任,所以叫他去醫護室照顧麥神父直到痊癒。

當馬修老師用手把葛架克的頭輕輕攬在胸口時,葛架克也許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安心。內心也感覺到了自己所犯的錯誤,明白給別人帶來多大的傷害,產生了無比愧疚和無所時從的觸動。

一個只知道用極端手段處罰的教育方式。註定不會帶來真正的誠服與信任,只會帶來更大的叛逆與惡性循環。不管專制的家長或者專制的老師。是不會教出一個懂事的孩子的。

被強權壓抑慣了的孩子們,從來不會有人去關心他們以後能幹什麼,能從事什麼職業?

直到馬修的到來,他在課堂上讓孩子們寫上自己未來的職業夢想。

當她看著孩子們一個個都寫上了具體的願望。可是沒有一個學生會想以後要當代課老師。此時的馬修有一種失落與無奈,但他同時也感受到了孩子們內心充滿著正義和對未來的渴望。

都說孩子不是天生的壞孩子。壞孩子一定有他生存的根源。

03

馬修準備組合唱團。

當他無意間聽到了孩子們的歌聲。馬修的內心燃起了在他塵封內心已久的音樂的火種。組合唱團的信念,也開始在他的心中徐徐升起!

他在日記中寫到:這曲調一直在我腦海縈繞,他們唱的不好,卻又非常愛唱。我甚至注意到幾個不錯的嗓音。難道他們真的無藥可救?我曾發誓永遠不再作曲。永遠別說永遠,凡事都有可能。

馬修開始付與行動,他每晚給孩子們寫樂譜,教孩子們唱歌。儘管院長對他的行為極度不滿意和趁機阻撓。他也不會動搖。

也許從此刻開始,一切都將改變。不管是孩子們和他自己,都是一次重新開始的心靈救贖。振奮激昂的歌聲打破了這個寂靜卻不安寧的高深庭院。馬修用音樂打開了孩子們封閉的內心。

他們的心靈在音樂中得到綻放,也在運動中得到了身體的解放。行為紀律也逐漸改變變好。他們遵守課堂紀律。也能專心寫作業。

馬修就像孩子們的一道光。讓他們看到了更廣闊的天空。心靈也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04

反觀哈森院長。

他用牢籠鎖住了孩子,同時也鎖住了自己。他曾經也是一個小喇叭手。好幾次,他也有被馬修的音樂感化,他親手摺起了紙飛機。和孩子們一起踢球。

可是僅僅維持那麼一瞬間,他早已被金錢與名利汙化的心靈。已是無可救藥。他在沒有查明真相的情況下。驅趕走了蒙丹,最後蒙丹也用一把火燒了輔育院。

院長最後被麥神父和幾位老師揭露他的罪行,被抓走了。

剛開始不明白為什麼會安排蒙丹這個人物的出現。應該是運用了這種強烈的對比。反映出了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最終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結局。

對於壞到透頂的蒙丹,一直被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籤,以至於他們都說他無可救藥。於是真的就無可救藥。

瓜得瓜,種豆得豆。對於孩子的教育也一樣,你付出什麼,你就會收穫什麼。

片子的主題看似都在講音樂。可是真正反映出來的是師生,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這道鴻溝。

相關焦點

  • 豆瓣9.3分,《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裡的音樂可以如此美好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央視電影頻道的「佳片有約」。電影的名字《放牛班的春天》很容易讓人錯過這樣一部佳片。這部上映於2004年的法國電影,在當年度的金球獎和奧斯卡都獲得了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在豆瓣上,900多萬豆友看過《放牛班的春天》,評分高達9.3分。
  • 豆瓣9.3分,《放牛班的春天》:音樂可以如此美好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央視電影頻道的「佳片有約」。電影的名字《放牛班的春天》很容易讓人錯過這樣一部佳片。這部上映於2004年的法國電影,在當年度的金球獎和奧斯卡都獲得了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在豆瓣上,900多萬豆友看過《放牛班的春天》,評分高達9.3分。電影的英文名Les Choristes,直譯過來就是「合唱團員們」。
  • 豆瓣9.3《放牛班的春天》:同樣是差生,他們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
    此片獲得2004年法國的票房冠軍、200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獎 、2005年法國金球獎最佳電影獎 ,豆瓣評分高達9.3分。 《放牛班的春天》這個名字好像並不怎麼起眼,很多人或許在看到這部電影名的第一刻就選擇了略過。但不可否認,這部電影的確是一部經典,尤其是對學生和老師關係的刻畫上,反映地尤為深刻。
  • 巴拉蒂:音樂劇讓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重生
    上周四,法語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早鳥開售,錯過的趕緊戳這裡了解一下。聽說大家搶票熱情過於高漲,首日票房直逼百萬,還沒買票的要抓緊了。出門前,55歲的克裡斯託夫·巴拉蒂跟媽媽告別,說他要去中國,因為《放牛班的春天》。媽媽有點不相信,以為他在吹牛,畢竟電影公映是14年前的事情了。2004年3月,《放牛班的春天》首映於法國,獲得好評。
  • 豆瓣9.3分《放牛班的春天》:身處陰溝時,愛就是那束救贖的星光
    >上映於2004年,是一部閃爍著人性光輝的法國電影。如果說《鐵達尼號》(豆瓣9.4)講述的是戀人之間跨越生死的永恆之愛,《美麗人生》(豆瓣9.5)是用一個個善意的「謊言」勾勒出如海如山般的深沉父愛,那麼,豆瓣網友之所以為《放牛班的》打出了9.3的高分,則是因為它的動人之處在於萍水相逢的師生之間所締結的那種彌足珍貴的情誼,所帶給觀眾的莫大溫暖與滿足。
  • 《放牛班的春天》拍中文版 導演:不為熱度拍續集
    2004年,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上映後,在全球範圍內受到一致好評。影片囊獲第30屆法國凱撒獎最佳影片在內的三項大獎,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在中國,《放牛班的春天》也極具影響力,豆瓣評分高達9.2分,位列豆瓣電影TOP250第14名,是影迷心中的經典之作。 電影原班人馬隨後在法國推出音樂劇版,同樣獲得觀眾的熱烈追捧。
  • 豆瓣9.3分《放牛班的春天》:身處陰溝時,愛就是那束救贖的星光
    文/安若兮用溫暖的文字 點亮孤獨的靈魂《放牛班的春天》上映於2004年,是一部閃爍著人性光輝的法國電影。如果說《鐵達尼號》(豆瓣9.4)講述的是戀人之間跨越生死的永恆之愛,《美麗人生》(豆瓣9.5)是用一個個善意的「謊言」勾勒出如海如山般的深沉父愛,那麼,豆瓣網友之所以為《放牛班的》打出了9.3的高分,則是因為它的令人感動之處在於萍水相逢的師生之間所締結的那種彌足珍貴的情誼,所帶給觀眾的莫大溫暖與滿足。
  • 豆瓣電影top250幕後的故事--top16《放牛班的春天》
    老師和學生,好老師和壞學生,永遠都不缺少話題,尤其是問題學生,更是話題的熱點。今天來說說一部老師和問題學生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問題學生集中在一個班,老師用音樂打開了學生的心扉,故事本身沒有任何曲折,概要說出來大家就知道內容會是什麼樣。可就是這樣的故事拍出了大概是電影史上最好的教育片,「大概」這個詞也許可以沒有。
  • "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開發布會 原版電影導演助陣
    網易娛樂9月8日報導 9月7日,由中國音樂劇品牌七幕人生出品的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在北京舉辦發布會。原版電影及音樂劇導演Christophe Barratier、原版音樂劇製作人Jean-Marc Vicariot、七幕人生CEO楊嘉敏、影評人木衛二等嘉賓現身發布會現場。
  • 經典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將有中文版音樂劇
    根據法國經典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改編的同名法語音樂劇將於2019年製作中文版並在中國上演。法版音樂劇由電影原班人馬打造,昨日,原版電影及音樂劇導演克裡斯託夫·巴拉蒂,原版音樂製作人、七幕人生CEO楊嘉敏等亮相。
  • 大銀幕帶你看經典,豆瓣9.2分的高分片哦!
    9月終於來了,猶如樂章進入第三階段,輕快爽朗的樂符帶來陣陣涼意的秋風,讓人歡慶夏日的離去。怕熱的桃桃觀影團,很任性的放了整整一個八月的「高溫假」(傲嬌臉不過,我們可是給大家攢了個大的,其實是一個系列。今天,先介紹第一波。恰逢9月開學季,而9月10日的教師節也即將到來。於是,我們為大家帶來一部經典的教師題材電影。
  • 《放牛班的春天》豆瓣9.3分:鼓勵是最好的讚許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國電影,上映於2004年,很可惜我今天才看到,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看完,被電影中的感人情節感動得落淚。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49年的法國鄉村,音樂家馬修到一間青少年輔育院擔任代課老師,面對一群調皮搗蛋的問題學生,他用自己的真誠和耐心慢慢感化他們,逐漸打開孩子們封閉的心靈的故事。
  • 法國的票房黑馬,豆瓣9.3《放牛班的春天》,你真的看懂了嗎?
    前言:《放牛班的春天》是法國的一部音樂電影,於2004年上映。上映之前沒有任何關注,但在上映之後引發了觀影熱潮,成為當年的票房黑馬。他並不知道他父母不在了,他在等,等一個不可能的人,身世可憐。馬修對他很關注,佩皮諾不會唱歌,馬修說沒關係,我教你唱。佩皮諾害怕蒙東,馬修為他出頭。皮耶爾,因偷盜被送入這所監管學校。他有與生俱來常人無法比擬的音樂天賦,他一生中最大的幸運就是遇見了馬修,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放牛班的春天》導演:中國也會有類似場景
    14年前,一部法國音樂電影上映。一個懷才不遇的老師用音樂改變了一群「問題少年」的命運,也讓美妙的音樂乘著輕快的紙飛機,飛進了無數觀眾的心中。2017年,由電影原班人馬打造,仍由克裡斯託夫·巴拉蒂執導的法語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在法國演出,將觀眾再一次拉進「放牛班」。
  • 《放牛班的春天》導演也太可愛啦!
    桃桃觀影團在中國電影資料館和七幕人生聯手為大家帶來了一次難得的觀影機會!這也是桃桃觀影團第一次放映經典老片,9.2分的豆瓣高分片——《放牛班的春天》。同時,這也是本片導演克裡斯託夫·巴拉蒂首次參與《放牛班的春天》中國放映活動。
  • 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法語《Les Choristes》)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豆瓣評分9.3的法國老電影,由克裡斯託夫·巴拉蒂執導,傑拉爾·朱諾、讓-巴蒂斯特·莫尼耶、弗朗西斯·貝爾蘭德等人主演。
  • 《放牛班的春天》,一生一定要看的一部電影,教會你很多道理
    很多人都特別的喜歡看電影,因為電影的情節往往比較緊湊,最近幾年關於教育的一些電影越來越多,但是很多劇情都比較狗血,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絕對可以算得上是非常經典的,並且放牛班的春天一定是一生一定要看的一部電影。
  • 我抱著看《放牛班的春天》的心情,看到了放牛班的冬天
    當他終於帶著一部《熱血合唱團》宣告回歸時,卻創下了近4年來的最差成績。豆瓣上,《熱血合唱團》評分僅為4.8事實上,由憑藉《可愛的你》提名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的關信輝執導,金像獎影帝劉德華領銜,資深音樂人盧冠廷和雷頌德、「星女郎」鄂靖文以及老牌港星李麗珍等聯合主演,影片的班底並不差。
  • 放牛班的春天:國內評分最高的音樂教育片
    因為該片主要講述了指揮家嚴梓朗通過「熱血合唱團試驗計劃」讓一群「廢柴學生」在音樂中找回自我的故事,所以很多人將這部電影稱為「港版《放牛班的春天》」!因此,電影《死亡詩社》在國內主流的影評平臺—豆瓣上的評分是9.1分,並且還位列「豆瓣TOP250」的第54位。在美國主流的影評平臺—IMDb上該片的評分也高達8.1分!
  • 《放牛班的春天》豆瓣9.3: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對於這種體罰教育,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就曾說:「教育是要有規律的,如果不尊重規律,倒行逆施,給孩子身心帶來的傷害,是不可逆轉地。」這種對孩子身心的傷害,不僅僅只是特例,而是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這樣的現象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就有體現。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裡,導演通過一群孩子和老師的相處方式,揭示了不同教育方式下形成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