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熱點新聞,關注海口網
大腦裡夾出3釐米長的蟲子
8月14日,張敏上了手術臺進行開顱手術。術中,楊坤將白色像棉線一樣的異物夾出來後,最初還沒有意識到是什麼東西。「放在手術臺上的時候,它竟然動起來了,我當時就想到,這是寄生蟲。」楊坤說,「我們量了一下,蟲子有3釐米長。」
由於手術很順利,下周張敏就要出院了。昨天記者在病房裡看到張敏,她對過往的一切還是有點緊張,「我也不知道是怎麼感染上這個蟲子的。」張敏說。
醫生說,雖然蟲子取出來了,但是大腦也遭受到一定的破壞,不排除以後癲癇還有可能發作。
相關疑問
這是什麼樣的蟲子?
專家說,這應該就是豬肉絛蟲,也叫豬肉囊蟲。張敏肯定是吃了含蟲卵的相關食物,不一定是豬肉,導致感染得病。
「吃了沒有燒熟的肉、喝了不乾淨的水、吃了帶有蟲卵的生蔬菜,或者有不洗手的習慣等,都有可能感染上蟲卵。」楊坤說。
張敏一家對此也十分困惑。女孩子本來就很講究衛生,張敏也不怎麼喜歡吃火鍋、燒烤等食品。至於到底是通過什麼途徑感染的,已經沒有辦法確定了,不過,張敏說,以後一定會更加注意入嘴的食物。
蟲子怎麼長到大腦裡的?
蟲卵只有幾十微米大小,肉眼是看不到的,人吃下後,是怎麼跑到腦子裡,又為什麼長那麼大?
楊坤說,蟲卵其實對人體是最危險的,如果吃下的是幼蟲,反而只能老老實實地待在胃腸內,人最多有點營養不良,其他沒有太大的事情。蟲卵比較危險,會穿破胃腸壁,進入到人體血液系統。換句話說,蟲卵會隨血液循環,尋找安家落戶之處。一般從卵到幼蟲,會有2個月的時間,最長的豬肉絛蟲,可以長成2-4米。雖然在大腦裡,絛蟲長不了這麼長,但是大腦結構異常敏感,異物進去後,腦部功能會被破壞。「人的額葉部分,影響著人的智力,誘發癲癇。」楊坤說。
專家建議
吃魚吃肉不要只圖嫩
據介紹,目前已知能感染人的食源性寄生蟲有9種,分屬於吸蟲、絛蟲、線蟲、原蟲四類。最常見的吸蟲是肝吸蟲,它寄生在40多種淡水魚的身體裡。如果生吃了受到感染的魚肉就可能得病。
專家提醒說,食用半生不熟的豬肉容易產生「豬囊蟲病」,導致癲癇、頭疼、腦積水,而食用半生不熟的羊肉容易產生「包蟲病」,導致肺部感染、腹痛、肝腫大,食用半生不熟的田螺則容易產生血吸蟲病,導致腹水和肝功能損傷,所以,千萬不要為了追求口感嫩,吃生的、半生不熟的肉。
小編有話說:還能不能讓人愉快地吃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