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特殊題材的限制,盜墓類電視劇一向是電視螢屏的「禁區」,根據廣電總局發布的相關文件的規定,禁止發布封建迷信、非法暴力等影視作品,我國也有相關法律規定盜墓行為在國內是非法的。盜墓題材的影視劇上映一般要經過嚴格的審查,但是因為題材的懸疑鬼魅,盜墓劇一向令觀眾趨之若鶩。隨著《盜墓筆記》即將上映,盜墓題材再次進入觀眾眼帘,下面,小編篩選幾部盜墓類影視劇,其間現實與科幻的交相呼應令人驚喜連連,觀眾可酌情篩選觀看。
《盜墓筆記》
上映年份:2015年
《盜墓筆記》系列是南派三叔的代表作,其堪稱近年來中國出版界的神作,長期佔據國內各大圖書銷售排行榜榜首,《盜墓筆記》系列創造了出版界的一個神話,與《鬼吹燈》共同開啟了中國通俗小說界的「盜墓時代」。除了原著的巨大影響力,搬上熒幕的《盜墓筆記》電視劇也集結了諸多明星,李易峰、楊洋、張智堯、唐嫣等主演陣容給粉絲帶來驚喜。書中的七星魯王、怒海潛沙、秦嶺神樹、雲頂天宮、蛇沼鬼城、謎海歸巢、陰山古樓等將在熒幕呈現。該劇採用季播劇形式,第一季拍攝12集,定檔於2015年6月12日首播。
《盜墓鬼吹燈》(又名《關中義事》)
上映年份:2007年
相比於墓葬中探險之旅的新奇特,《關中義事》則更傾向於家族爭鬥。在盜乾陵和保乾陵之間,秦寇兩家展開了一次又一次鬥智鬥勇的較量。該劇講的是保乾陵和盜乾陵兩個家族之間的恩怨。寇家是有組織的盜墓賊,整個家族把盜乾陵視為成功與幸福的歸宿,為盜乾陵幾代人均付出了生命與鮮血的代價。而秦家卻是祖傳的守陵人,因為乾陵的平安與否直接關係到八百裡秦川的平安,秦家幾代人以不懼生死的信念前赴後繼,與乾陵共存亡。家族利益配上墓地懸疑,情節性很強。
《東陵大盜》
上映年份:2008年
電視劇版的《東陵大盜》除了展現軍閥混戰的局面和人性貪慾之外,旨在展現民族責任感。民國時期的大軍閥孫殿英因自己的貪慾,率領國民軍第十二軍將乾隆和慈禧的陵墓炸開,盜走了墓裡大量珠寶和文物,最後落得眾叛親離。一位留學歸來的身懷絕世武功醫生,為了保護國寶不落入外國人手裡,和軍閥孫殿英、土匪馬福田做著周旋和鬥爭。民國初年,孫殿英盜取東陵寶物引起的一系列恩怨的故事也是十分精彩的。
《夜盜珍妃墓》
上映年份:1989年
算非常老的盜墓類影片了,但是至今被人提起依舊津津樂道。影片講述的是清末民初,民間流傳著一個關於慈禧太后謀害珍妃,之後又將珍妃厚葬的傳聞。六個目的各不相同的盜墓者、圍繞著盜寶、護寶、尋寶、奪寶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鬥爭。影片的畫面相對來說比較恐怖,觀眾慎入。
《墓道》
上映年份:2007年
電視劇《墓道》是根據李君紀實小說《關中盜墓賊》改編,以人性變化展現盜墓迷情。故事中的兩個主角身份差異是推動情節發展的主線,宋若虛幹起了盜墓,秦安平則成為公安局文偵隊隊長,寓意其中的愛與恨的情感糾葛是該劇的一大看點。
《盜墓之王》(又名《國家權利》、《孔雀河》)
上映年份:2009年
依舊是講述國家利益為主,盜墓故事為輔,情節主要傾向於破案。盜墓份子趁機攜帶國家級重點文物逃脫,由此引發的抓捕故事。該劇的重心是要為觀眾揭開樓蘭消失之謎。
《國家寶藏之覲天寶匣》
上映年份:2007年
《國家寶藏之覲天寶匣》改編自網絡小說《天眼》,該劇講述的是末代皇帝溥儀被困東北時,愛國勇士們為了保護皇太極陵中陪葬的一隻神秘的紅木盒子不被日本人搶奪,而深入皇太極陵,從此圍繞這個盒子發生的一系列死亡,失蹤等離奇事件。該劇的重大亮點是開鎖技藝。還原了小說中神秘莫測的皇家陵墓和玄妙精湛的機關場面,並首次在劇中展現了古代鎖具製造的玄機和中國傳統的開鎖工藝。
《古今大戰秦俑情》
上映年份:1990年
《古今大戰秦俑情》改編自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小說《秦俑》,主要講述了韓冬兒與蒙天放以及秦始皇等幾人發生的三世情。鞏俐、張藝謀在該部影片中展現出的穿越千年的相遇、相愛、相離引人入勝。鞏俐穿著白衣走向火焰的瞬間,回頭微笑,堪稱經典。2011年還被改編成古裝言情穿越電視劇,不過,相比於電影版,年代意味就稍遜一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