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聞(情感自媒體人)
在感情這個領域,你聽到比較多的一句話是:要學會好好愛自己。尤其是經歷過感情的背叛,更是要學會好好愛自己。因為,如果自己都不懂好好愛自己,這個世界上,可能不會再有人懂得愛你。
但是,什麼才是好好愛自己呢,關於此,你卻未必能夠明白,更不清楚怎麼做,才是真正的好好愛自己。
好好愛自己,並不是自私自利,只是在感情中學會為自己負責,能夠讓自己最大程度避免遭受感情的傷害;或者,在遭受傷害以後,也能把傷害降到最低。
好好愛自己,就是要學會照顧自己的感受,以自己的感受為先。
一個人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其實內心都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我們經常會放棄我們內心的感受,而違背我們自己真實的意願。
在一段感情關係中,尤其如此,可以解讀為太重感情,也可以解讀為迎合一段關係。
凡事,第一時間先關照自己,看看自己內心的真實,不要去違背自己,也不要去迎合別人——這有點像以自我為中心,但這與自私自利是不同的,二者的根本區別,就是我只是尊重我自己,而不會去傷害其他人。
比如,兩個人一起吃飯,你吃麻辣的,我吃清淡的,我不會強制你非要跟我吃清淡的,但我也不會逼著我非要吃麻辣的。
這個例子,只是小事,而情感關係中這樣的小事當然可以不計較,但是,大是大非的事情,就不能將就,一定要堅持自己。
為什麼要照顧和尊重自己的感受,因為一個人只有內在和諧,才會身心一致,才會幸福,也才真正獨立;而為了追求所謂的外在和諧,違背自己內心真實,那麼內在就會衝突,就會擰巴,就會自己跟自己打架,這就是折磨和煎熬。
為什麼婚姻中最怕遭遇控制欲強的人,尤其是精神控制,因為精神控制所要控制的,就是那個真實的你。
好好愛自己,就是要學會為自己負責。
你最終會發現,一個人這輩子究竟過得如何,與自己能不能為自己負責任緊密相關。
如果自己無法為自己負責,那麼就會依賴別人,或者任由命運擺布,自己無能為力;而如果一個人能夠學會為自己負責,那麼,就算遭遇再大的挫折和傷害,也能夠從逆境中求生,並最終走出困境。
負責是全方位的,但涉及情感範疇,說到底就是兩條:第一,有能力滿足自己的生活和物質條件;第二,有勇氣在關鍵時刻做出決斷。
這是底線要求,換而言之,如果這兩條缺失一條,就無法真正為自己負責;而這兩條具備之後,再下一條則是,為自己的喜怒哀樂負責,為自己的餘生幸福負責。
能夠為自己負責的背後,一定都是是某些「實力」或「資本」在支撐,這些「實力」或「資本」,既包括一些物質資源方面的實力,比如自己的經濟能力,社會地位,人際關係等;也包括自己的心智,比如承受力、執行力、堅強勇敢等。
所以,能夠好好愛自己的人,通常也是能夠吃苦受罪的人,只是他們明白該吃什麼苦,該受什麼罪,才是值得的,才是對自己好的。
很多人誤以為,好好愛自己就是就是給自己買點好吃的,穿點好看的,享受生活就可以,其實不是,好好愛自己也包括為了自己的幸福去努力。
好好愛自己,就是要為自己設定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受生活和外界的裹挾,我們經常陷入一種行屍走肉的模式,完全沒有任何想法——無論對生活,還是我們自己,就像那句話說的一樣,「忙著趕路,卻忘了要去往哪裡」。
所以,要時不時停下來,給一定一些沉澱和思考的時間,尤其是在感情遭遇挫折和痛苦的時候,藉助這樣的機會,歇一歇,好好想想如下問題:
你討厭現在的自己嗎?你希望自己過成什麼樣?你嚮往什麼樣的生活;怎麼樣才能夠實現這樣的生活……
這樣的思考,就是「方向+路徑」的問題,只有經常這樣思考,你才會越來越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想把自己過成什麼樣,這樣,在一些關鍵問題出現的時候,在自己矛盾糾結的時候,就會非常清晰了。
當然,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對自己的足夠了解——每個人都認為自己非常了解自己,但並非如此,我們很多人活了大半輩子,根本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好惡,不知道自己的邊界底線在哪裡,更不知道什麼樣的生活和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適合自己。
所以,給自己規劃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然後,堅定不移走下去,再苦再難也堅持下去,最終,一定會看到繁花似錦,因為,那就是你理想中的繁花似錦。
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理想的驛站,有的人居於幽靜,有的人居於喧囂,好靜者居幽谷,好動者居鬧市,就怕你心靜卻居於鬧市,可不是一天到晚都不勝其煩;當然,居於幽谷,就得放下塵世俗事——所以,好好愛自己,也包括懂得取捨,不因外物而牽絆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