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的車輛收費 2 元。
村民自己修建的簡陋小橋。
鋪路架橋本是好事,但是在朝陽市朝陽縣柳城街道南大營子村和朝陽市龍城區半拉山街道半拉山村中間的一座小橋,卻屢屢引來過路司機的舉報。究其原因,該橋是由一位村民在 20 年前自費修建的,建成之後該村民便在橋頭設立關卡,過往車輛必須繳納通行費才予以放行。
12 月 8 日,遼瀋晚報記者實地採訪中,採集到了兩種聲音,除了投訴舉報之外,橋兩岸有許多村民對此事表示理解,甚至是支持。
村民個人斥資修建的小橋 已收費 20 年
朝陽縣南大營子村和龍城區半拉山子村是以流經此處的大凌河為界,河南是南大營子村,河北為半拉山子村。這座小橋就建在大凌河上,成為連接兩村的必經通道。
記者現場目測,此處河道寬約 60 米,在橋體所在位置,河道收縮變窄。通過橋體後,河道又漸漸變寬。這座小橋長約 30 米,寬 2.6 米,橋面高度與兩岸地面持平,距河道底部大概 2 米。
儘管現在已是冬季,但河水並未上凍,依然有小的水流。在小橋上遊不到 10 公裡之處,便是當地稱為 " 閻王鼻子 " 的燕山湖水庫。
記者在橋的兩側都沒有看到收費人員,橋頭的欄杆是打開的,在欄杆上掛著一塊木板,上面用紅筆寫有 " 晚間關閉,開橋早 6,關橋晚 6" 的字樣。
在過橋 100 多米後,樹林中土路旁有一間簡易的紅磚房,門前的土路上有兩根水泥樁,上面拉著一根繩子,形成一個簡易的關卡,擋住了去路。
一男一女站在 " 關卡 " 旁邊。此時正好有一輛轎車經過,司機遞給他們 2 元錢,男子收起繩子放小車通過。
" 過橋還要收費嗎?收多少?" 記者問到。" 我們自己花錢修的橋,當然要收費了。一輛車 2 元,行人不收。" 男子回答。
記者在隨後的攀談中獲悉,收費的男女是夫妻,男的叫李玉喜,今年 60 多歲了,是南大營子村村民。
" 我這個橋修了快 20 年了。20 年前,這附近有一座橋,雨季衝毀後,就沒人再修,河兩岸的村民出行非常不方便。當時我修這座橋花了不少錢,水泥就用去了 30 噸,鋼梁更是在最貴的時候買的,2 萬 5,道木花了 1 萬多,總共投資 10 多萬吧。而這條路呢,原來都是垃圾路,都是我自己給整平整的。" 李玉喜表示。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座小橋的車流量並不小,短短半個小時內就有 30 多輛車經過,有轎車、三輪車、電動車、摩託車。有的現場交 2 元現金,有的掃微信支付,當然也有的直接經過,沒有收費。
" 這怎麼還有不收錢的呢?" 記者問到。" 步行走路的,一般我都不收。南大營子村和半拉山子村,有車的,比方說農用車、摩託車、電動車之類的,過橋次數比較多的,一年就讓他固定給個 20、30 元,算是包年了。還有一些單位,鎮政府、醫院、學校,這些工作人員過橋一般都是包月,一個月給 50、60、70 的都有。也有一次一給的。我這橋不讓大車和貨車走,怕壓壞了。"
" 這一天能有多少收入?"
"200、300 吧!"
" 一年收入多少?"
"6、7 萬!"
" 這收入也不少啊!那你還種地不?"
" 種地啊。夏天汛期時,7 到 9 月份,我就把橋拆了,汛期過後再重新搭上。加上每年下大雨,橋都會有所毀壞,都得進行維修,每年還得花個 1 萬多。今天趕上南大營子集,人更多一些。平時人沒這麼多。前些年,過橋的也沒這麼多,現在朝陽縣濱河路修通之後,走這座橋的車就開始多了起來。"
這座自建橋 實際上解決了很大通行問題
據了解,這座小小的簡陋橋,在通行上發揮的作用卻不小。
附近有朝陽縣烏蘭河碩、東大道、波羅赤、龍城區半拉山、大平房等地區,河的南面 1 萬多人口、河的北面 5000 多人口,都要靠這座橋順利出行。如果真沒這座橋,兩地群眾的交通將十分不便。
南大營子和半拉山子的幾名村民都表示,這家 " 私人收費站 " 已存在很多年了,雖然知道他們沒有權力收取通行費,但對這個收費站卻十分擁護。
" 要是不走這段橋,就沒有別的更合適的路可走了!"
" 走閻王鼻子(水庫),那有大橋,不過那邊繞遠,開車比走這得多出 20 多分鐘,而且還全是大坡,油錢可能 20 塊錢都不夠,誰都會算帳,還是走這橋划算。" 一名村民說,小橋的上下遊最近的兩座橋相距大概 15 公裡,這座橋基本在兩橋的中間位置,如果沒有這座橋,南大營子村和半拉山子村的村民到對面都需要多繞行十幾公裡。
" 以前沒有橋的時候,水面低時,趟河就能過,但是水裡的石頭滑,容易摔跤,水也涼,還得脫鞋換鞋。有了橋以後,我們在上面走挺好,行人不收錢,車過交 2 元錢。這也比繞 10 多公裡方便、省錢。" 一名騎著三輪的半拉山子村民說。
" 挺好,如果沒有這橋,得繞挺遠的路,我不開車,來回溜達也不收錢,方便多了。" 一名南大營子村村民這樣表示。
李玉喜說," 以前,大凌河剛上凍或者要解凍時,差不多每年都會有人被淹死在河中。自從我修了這座橋,這段河就再也沒淹死過人。"
" 修橋是好事,但是收費合理嗎?收多少錢合適?經過物價部門批准了嗎?給我們票據不啊?" 偶爾路過此地的一些外鄉人,則在過橋被收費時發出質疑。
這座橋應該收費嗎?
觀點
反對
認為收費不合理以過路司機為主:
手續不合法
支持
認為收費合理的以附近村民為主:
方 便
權威部門
目前不能一拆了之
政府建橋已經提上日程
" 這座橋收費,我們是知道的,它確實便民、利民,但私設關卡收費肯定是不允許的,我們前兩年也下過拆除通知。甚至今年 11 月份,我們也給他下了拆除通知,但村民並不支持拆除。" 朝陽縣凌河保護區管理局一位副局長介紹。
因為這座橋的位置特殊,龍城區凌河保護區管理局也曾要求拆除過,他們也表示,這座橋的存在 " 其實不合法。"
經常開車路過這裡的朝陽市民張先生表示:" 這座橋是村民自己搭建的,肯定比不上專業人士,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如果上遊水庫放水,或者突降暴雨而橋面上還有車通過,橋被衝毀,後果不堪設想。"
" 既然對大家都有好處,為何不讓相關部門出面修建一座質量可靠、沒有隱患的便民橋呢?" 記者電話採訪了朝陽縣交通局局長軒德新,他說,他知道這座簡易小橋的事情。
" 這座小橋已經存在快 20 年了,人們即使每次交錢通過,也願意走此橋,說明這裡非常需要一座橋,為什麼交通部門這麼多年沒有在這裡修座橋?因為這座橋的位置特殊,牽涉到兩個縣區,要想建一座大橋,會涉及很多部門,不是我一個部門能解決的。"
" 村民個人都可以修一座簡易的便民橋,為何交通部門不能暫時修一座簡易的便民橋?" 記者再問。
" 簡易的橋肯定存在安全隱患,上面是不會批的。不過,我們已經把在這建座橋列入『十四五』規劃中。" 軒局長這樣回答。
記者在 " 朝陽縣運輸局關於『十四五』行業規劃基本實施方案 " 裡看到:朝半線濱河路至半拉山連接線新建工程,規劃裡程 1.5 公裡,公路二級,路面寬度 24 米,橋梁工程 1 座 425 延長米。規劃年份 2022 年。
希望這個規劃能夠真正落實,儘快建起一座安全、可靠的大橋,那麼這座受到支持並產生實際作用但卻確實不合法的簡陋小橋,也就會結束它的存在了。
遼瀋晚報特派朝陽記者 張輝文並攝
【來源:遼瀋晚報·ZAKER瀋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