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信息通訊技術為疫情防控提供強大支撐

2020-12-25 大洋網

11月23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浙江烏鎮開幕。在大會主論壇「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上,多位大咖分享了對中國科技抗疫的最新觀點。

鍾南山:信息通訊技術為疫情防控提供強大支撐

2020年的烏鎮網際網路大會也是疫情之下的第一次世界網際網路大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給全球經濟社會帶來巨大衝擊。數位化手段正在全球抗疫中發揮獨特作用,極大提高了疫情監控分析、病毒溯源、資源調配效率。

「信息通訊技術為疫情防控提供了非常強大的支撐。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數位技術在態勢的研判、信息共享、流行病學的分析等方面顯示了巨大的能量。」在11月23日上午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主論壇上,線上視頻參會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

鍾南山表示,當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加速與交通、醫療、教育、科研等領域深度的融合,助推了全社會的信息化轉型升級。全國的網信工作者會同社會各界夜以繼日地在跟蹤調查、物質保障、大數據應用等方面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病毒沒有國界,疫情沒有種族、不分種族,面對全人類的共同危機,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鍾南山認為疫情之下,要堅持全世界開放合作、攜手抗疫,要進一步利用信息化手段來解決預警的響應機制,在疫苗研發、5G醫療數據共享等領域開展更緊密更全面的合作。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勇: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數位化的力量

「中國科技抗疫的實踐和取得的成果讓世人刮目相看,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數位化的力量。」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勇說,因為數位技術的廣泛運用,使得疫情的防控可以通過像健康碼這樣的載體精準到人,使得社會的零售商業可以在線下關店的情況不停止營業,使得遠程辦公、網上教育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因為疫情而加速了數位化,整個社會圍繞著產業鏈運轉發生了深刻變革。

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數字抗疫成功證明中國網絡安全不落後

「數字時代,打造網絡安全底板,要靠數據驅動的內生安全框架。」在11月23日浙江烏鎮召開的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上,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表示,網絡安全是數位技術的底板,沒有網絡安全,數位技術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據透露,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國遭遇的網絡攻擊頻率更高、烈度更大。但就中國而言,疫情期間並沒有發生災難性的網絡安全事故,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抵禦網絡攻擊的基本能力已經初步形成。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自學:「5G+醫療」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自學在發言中提到,在新冠疫情應對中,以5G、大數據為代表的數位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依託疫情防控大數據平臺,開展流行病學和溯源調查,對密切接觸者「追蹤」,大幅提高防控精準度和篩查效率。通過「5G+醫療」,多學科、多專家遠程為重症患者協作診療,提升抗疫一線醫療救治水平。智慧物流打通物資流通堵點,保障民生物資有效供給,包括醫療防護服等抗疫物資的緊急調配。「我們在全國210多家醫院緊急建設4G/5G網絡,搭建起一條條通信生命線。在北京小湯山醫院,3天時間完成5G網絡覆蓋。在武漢雷神山醫院,運用5G技術開展遠程會診,北上廣多家醫院的專家通過5G連線,對重症患者的CT影像研討和確定治療方案。」李自學認為,得益於5G等新技術深入應用,我國抗疫防疫能力大幅提升,為取得抗疫勝利提供了重要支撐。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記者倪明 發自浙江烏鎮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

相關焦點

  • 數位技術如何助力全球抗疫?鍾南山等專家這樣說
    鍾南山院士:信息通信技術為疫情防控提供了非常強大支撐鍾南山說,當今,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加速與交通、醫療、教育、科研等領域深度融合,助推了全社會的信息化轉型升級。特別是在這次抗疫工作中,信息通信技術為疫情防控提供了非常強大支撐,在態勢的研判、信息共享、流行病學的分析等方面顯示了巨大的能量。
  • 靈雲疫情防控智能外呼機器人入選工信部科技司人工智慧支撐疫情...
    靈雲疫情防控智能外呼機器人入選工信部科技司人工智慧支撐疫情防控平臺 日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指導、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聯盟建設的「人工智慧支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平臺」上線
  • 航天信息諾諾網發揮「雲」技術優勢,為疫情防控貢獻央企力量
    近日,航天信息諾諾網繼上榜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官方微信「國資小新」發布的《超實用!疫情防控10個工具箱和多項免費服務!》後,旗下4款「雲產品」(諾言、諾諾電子合同、諾諾雲財稅、諾諾課堂)又被國資小新收 近日,航天信息諾諾網繼上榜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官方微信「國資小新」發布的《超實用!
  • 鍾南山院士通過視頻連線:談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
    11月23日上午,正在烏鎮舉行的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主論壇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通過視頻連線發表演講。鍾南山說,當今,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加速與交通、醫療、教育、科研等領域深度融合,助推了全社會的信息化轉型升級。特別是在這次抗疫工作中,信息通信技術為疫情防控提供了非常強大支撐,在態勢的研判、信息共享、流行病學的分析等方面顯示了巨大的能量。
  • 我國疫苗研發為疫情防控鬥爭提供堅強支撐
    我國疫苗研發為疫情防控鬥爭提供堅強支撐新華社記者董瑞豐我國5個已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疫苗,有望今年7月陸續完成二期臨床試驗。這在全球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疫苗中佔了「半壁江山」。立足於多年積累的科研基礎,我國科技界集中優質資源,爭分奪秒開展攻關。
  • 疫情防控期間的「四全媒體」
    今年疫情防控期間,主流媒體「四全媒體」特徵進一步凸顯,廣泛凝聚社會共識,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有效發揮了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作用,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強大輿論支撐,為經濟生活秩序有序恢復保駕護航。 全程媒體:5G傳播突破時空限制 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新興傳播平臺的不斷湧現,使傳播實現了「零時差」,隨時隨地都可以發聲。
  • 中國發布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紀事
    疫情發生以來,中方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態度,及時發布疫情信息,毫無保留同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分享防控、治療經驗,加強科研攻關合作,並盡力為各方提供援助,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評價和廣泛認可。
  • 一天三場重磅發布會,廣州透露了哪些疫情防控最新信息?
    4月12日,廣州市連開三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溫國輝詳細介紹了廣州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主要情況,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一一解答了關於廣州疫情的最新判斷,廣州市衛生、公安、外事、交通部門相關負責人分別回應了疫情防控的社會關注。
  • 疫情防控期間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問題
    何為個人信息?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繫方式、住址、帳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 厚積速發為戰「疫」提供科技支撐
    這將為新冠肺炎有效篩查、診斷和防控提供有力保障。」九三學社社員、江蘇省「雙創人才」、公司創始人楊文婷介紹。九三學社是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參政黨。疫情發生後,在九三學社江蘇省委會積極倡導下,江蘇的九三學社社員迅速行動,憑藉平日裡長期積累,緊急調整應用研究方向,把科研做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
  • 鍾南山:注意新冠病毒「環境傳人」,國內防控面臨兩大風險
    馬文峰表示,今年以來,以鍾南山院士為代表,諸位院士、各位專家不辭辛苦,攻堅克難,圍繞新冠肺炎的臨床救治、病毒溯源、疫苗研發、檢測診斷等多個領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抗擊新冠疫情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而金域醫學作為廣東省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的龍頭單位,充分發揮了第三方機構技術優勢,積極承擔政府委託的核酸檢測的排查任務,助力全省建立了具有廣東特色和廣東速度的抗疫經驗,多次得到國家和省領導的充分肯定。
  • 學術丨MapGIS疫情防控可視化指揮平臺解決方案
    MapGIS疫情防控可視化指揮平臺結合疫情實戰應用需求,利用大數據可視技術,大數據研判分析等技術,集成多個業務系統,從疫情監測、排查、預警、管控等業務出發,掌控疫情發展態勢,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為領導指揮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也為防止疫情擴散蔓延發揮積極作用。平臺依託公安專網,可以保證各級單位網絡暢通,保證數據和指令的互聯互通。
  • 鍾素娟:為美好生活提供科技支撐
    父親安慰她說:「知道你的工作艱巨,只要能給國家拿出好的技術方案,就是對家人最好的慰藉。」200小時極速攻堅鼻梁條「作為一家央企駐鄭單位,面對疫情,我們積極踐行央企責任,勇挑重擔、敢打硬仗,努力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積極貢獻。」鍾素娟表示。
  • 鍾南山透露這些重要信息!
    數據顯示,紐約州確診病例最多,為44870例;新澤西州確診病例8825例;加利福尼亞州確診病例4569例。當天,紐約州宣布,由於疫情持續,此前關閉的學校將延長停課至4月15日。這份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刺激經濟法案的內容包括加強失業保障、企業貸款補助以及向醫院、州政府和市政府提供更多醫療資源等。在本輪經濟刺激計劃前,美國國會已經在近期通過了兩輪應對疫情的相關法案。第一輪83億美元主要的幫助對象是醫療系統;第二輪1000億美元,主要用於提供免費新冠病毒測試、為受影響者提供帶薪假、額外的醫療補助資金和食品援助。
  • 【疫情防控宣傳】(五百三十二)近期疫情防控熱點及最新判斷
    ; 三是嚴格做好異地入境返回人員管控工作; 四是嚴格做好中高風險地區入(返)晉人員管控工作; 五是嚴格做好冷鏈食品、環境、從業人員的飛行監測檢測工作; 六是全面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持續開展培訓演練工作,做好人員、物資、技術儲備工作;
  • 鍾南山院士最新研判: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檢驗人如何應對?
    7月以來,各地本土散發疫情陸續出現,全球疫情在入冬之後尤為嚴峻,內外疫情防控形勢複雜。 鍾南山指出,目前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冷鏈外包裝的病毒會不會使人感染?病毒濃度達到多高會出現感染?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這些新問題都需要我們找出規律,研究預防措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認為,面對今年的冬春疫情的防控,要做好「防人」「防物」兩個方面的工作。
  • 2020軍轉幹申論範文:把科學防治貫穿疫情防控始終
    原標題:人民日報新論:把科學防治貫穿疫情防控始終戰勝疫情,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需要以科學精神為指引,通過科學共同體攜手合作,在科學研究的前提下多拿出專業意見和建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當前,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 徐明星:區塊鏈五大技術特徵 助力疫情防控阻擊戰
    區塊鏈技術不但在慈善捐贈追蹤、疫情追蹤以及醫療數據管理溯源方面有所應用,而且有利於在社區疫情防控過程中實現社區人員流動的精準管理和動態監測。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健康雲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表示,疫情防控中,未來的AI+區塊鏈,將對打造全國一體化的公共衛生應急響應會產生更加重要的作用。
  •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信息中心主任肖輝:疫情防控信息化應用與思考
    但在抗擊疫情蔓延阻擊戰和當今的疫情防控持久戰中,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5G等新興模式為首的現代化信息技術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在疫情傳播阻斷、疫情監測預警和評估、聚集性疫情應急處置等方面都展現出了高應用價值。疫情的全面爆發刺激了信息化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正快速推動整個行業高速發展,但在這其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 醫渡雲數據智能化技術助力疫情防控實現"三早"
    醫渡雲首席AI科學家閆峻受邀參加此次會議,並通過題為《疫情常態化防控新形式下的數據智能》的特邀報告,深度講解了如何通過數據智能化技術對疫情的傳播進行及時發現,及時預警,及時阻斷;以及如何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在降低疫情死亡率同時,有條件保障社會生產生活的恢復及正常運轉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