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再拖的迪士尼新電影《花木蘭》,終於和中國觀眾見面了。當剛聽說有劉亦菲和甄子丹加盟時就開始期待電影的上映,然而從電影院看完出來一言難盡。劉亦菲還是那個高顏值,然而迪士尼的翻拍完全以失敗告終。
花木蘭的故事在中國婦孺皆知,在海外有了動畫版的探路,也算有一定的群眾基礎。然而面對同一部《花木蘭》真人電影,外國爛番茄目前評分75%,而中國評分只有4.7。作為迪士尼裡唯一的中國公主,為何面對東西方觀眾為何有如此巨大差距。歸根到底,這部《花木蘭》只是披著中國文化的外殼,傳達西方英雄個人主義,對於中國文化的內涵只停留在表象。
其實從電影海報宣傳就有些不用心的苗頭,對比中日韓美國本土的海報,中國海報仿佛回到了九十年代DVD的封面,用心與否一眼明示。說回電影本身,故事劇情與動畫版類似,花家沒有男丁,花木蘭頂替傷殘的父親出徵。在軍營中訓練成長,最後上戰場保家衛國立下偉業。當然,電影也有值得稱讚的地方,花木蘭(劉亦菲飾演)的顏值很耐看,無論是誇張妝容的相親樣子,還是在戰場灰頭土臉的戰鬥狀態,劉亦菲神仙顏值都駕馭自如。此外,電影多個場景的搭建也很給力,如中國傳統建築、高山白雪、荒蕪沙漠都很有氣勢。
不過回歸劇情,相比動畫差了不止兩條街,花木蘭從家裡走向軍營,再從軍營走向真正的戰場,只看到普通人變為戰士的武力增強,卻感受不到心智的成熟與自信的成長。此外,鞏俐飾演的女巫和劇情格格不入,前期為了敵方心狠手辣,和女主交流幾次後,就心甘情願給花木蘭做了擋箭牌。如果只是想體現女性地位的自我提升,可以說相當失敗。回顧大反派的行為也是有些莫名奇妙,前期驍勇善戰的外族騎士,最後卻在戰鬥中犯低級錯誤,一失手了結了自己的起義大業。
這麼多年來,西方對於中國的刻板印象依舊深刻,覺得武林高手是靠&34;的力量,女兒強也不如兒子,只能找個好人嫁了;覺得鳳凰圖騰指引心靈,甚至將鳳凰實體化。更可笑的是最後決戰時,鳳凰仿佛化作花木蘭的翅膀,這個想法是好的,可特效組拉胯的五毛特效水平,實在不敢恭維。如果說這就是迪士尼的水平,我只想說用點心吧,不是你們出品的電影都會叫好。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只是收穫如此觀影體驗,那距離被觀眾拋棄就不遠了。想拍出中國文化的底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不是僅僅照著古文:雙兔傍地走,拍出來就能呈現的。還是那句話,好的電影是會講好故事,而好故事一定是有底蘊的基礎,這次的《花木蘭》迪士尼引以為戒吧。
我是電影日記人,願意和你們分享電影的一切。這樣的《花木蘭》,你們會打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