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謬神探》是劉德華第一部投資拍攝的電視劇,由張衛健、袁詠儀、潘結等聯袂主演,講述身具雙重人格的少爺方天謬破除疑案的故事。
張衛健飾演的方天謬在平時傻裡傻氣,但心地善良,而在發燒時就會變得異常聰明、好勇鬥狠,其喜歡冒險的性格也釀成一場大禍。
講述雙重人格的《方謬神探》
方天繆的母親十三娘,貴為富甲一方的銀鋪老闆娘,做生意雖是一把好手,卻在教育兒子的問題上束手無策,導致方天謬惹出天大簍子,害得家裡破產。
縱觀全劇,十三娘的教育方式漏洞百出,甚至可以拿來充當反面教材。
溺愛過度
具備「傻子」人格的方天謬智商偏低,還在孩童時期就被發現存在智力上的缺陷,別的小朋友在開心玩耍時他還不會說話。
十三娘見到兒子這幅呆蠢模樣,心疼不已,漸漸地開始滿足方天謬的任何要求,使方天謬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在這種成長環境下,「傻子」方天謬養成大手大腳亂花錢的習慣。只要他遇到困難,或者是與人發生糾紛,就會拿出鈔票來擺平。
正常時的「傻子」方天謬
可怕地是,十三娘對方天謬這種行為沒有絲毫阻止的意思,甚至是在心裡暗暗默許。
她相信憑藉自己的財力能讓兒子這輩子衣食無憂,故而放鬆對方天謬的價值觀教育,讓天繆在敗家子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如果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方天繆能過得很舒服滋潤。可是一旦離開母親、離開方家村,去到陌生的環境,天繆就會暴露出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
典型的例子是,方天謬偷偷跑到另一個村莊——悠閒村,因為偷食村民的祭品而被圍毆,甚至還被誤會為殺人兇手,差點村民們淹死在河裡。
方天謬差點被淹死
十三娘不僅自己不教育方天謬,甚至還幹擾警察學校教官對兒子的教育。
在方天謬前去警察學校報到後,封閉期間,十三娘擔心兒子在學校裡吃不好住不好,還通過關係給警察局長施壓,讓局長開後門,好進去裡面送飯菜跟被子。
局長迫於十三娘的壓力,不得不放她進去。得虧裡頭的教官明事理,阻止了十三娘,讓她吃了一癟,使得她下不來臺。
十三娘因為兒子智力上有殘缺,內心覺得虧待孩子,便想盡辦法去補償,想把孩子當成溫室裡的花朵來養育,生怕他吃一點點苦頭。
十三娘
然而,人生總要吃苦頭。同時,人生也沒有白吃的苦頭。
十三娘的做法,無疑會深深地傷害到兒子的成長。
矯正過急
十三娘因為給方天謬送被子和飯菜受阻,加上被一位名為笑佛的教官所點化,認為自己不能再溺愛兒子。不然某天家財散盡,兒子就失去了生活的能力。
笑佛教官的勸誡
於是,十三娘在亡夫的靈牌前做了個決定:要好好管教兒子。按理說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操作的方法卻並不得當,原因則是過於急迫。
方天謬從學堂裡跑回家後,十三娘讓他背誦教官教的警察教條(貌似是五十條),並吩咐下人:少爺背錯一條就要用鞭子抽他,然後撤走他眼前一盤菜。
這樣的做法實際上相當狠辣,畢竟方天謬整日在學校吊兒郎當,根本沒有用心聽教官的話去讀書,根本做不到一下子背那麼多書。
可此時的十三娘已經狠下心腸,根本管不了那麼多,似乎想一下子就把兒子教育好。
方天謬被打得遍體鱗傷
結果事與願違,天繆最後因為背不出書而回到學校。遭遇挫折的他徹底崩潰,與同學發生糾紛被毆打,隨後逃出學校。
春秋哲學家老子曾在《道德經》中說過一句話:治大國,若烹小鮮。
翻譯成現代中文就是:治理大國就好像烹調小魚,油鹽醬醋料要恰到好處,不能過頭,也不能缺位。
這句話的意思簡單明了,不能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
教育孩子實際上也跟治大國一樣,都需要有烹小鮮的心態,一點一點地循序漸進。
十三娘就沒有明白這個道理,本來她就已經把方天謬寵過頭,一下子收得那麼緊,而且還是用暴力的手段來規勸,換做誰都受不了這種方式,最終也導致了天繆離開這個家。
極度崩潰的方天謬
實際上在教育的過程中,最高的境界是孩子自己明白錯誤,這樣他改正的阻力就會小很多。
一味地使用暴力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前幾天那位因被母親扇巴掌而跳樓的中學生,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改造過分
這部劇裡實際上是有兩個方天謬,既主人公方天謬有兩個人格,一個是平常時的「傻子」方天謬,另一個是發燒後的「天才」方天謬。
十三娘非常喜歡「天才」方天謬,她曾幻想的兒子就是「天才」方天謬的樣子——聰明、機智。
發燒時的「天才」方天謬
對於「傻子」方天謬,與其說十三娘是喜歡,不如說她是可憐,因為她從來不對「傻子」方天謬有過任何期待,除了希望這個「傻兒子」能好好生活。
反倒是「天才」方天謬深得十三娘的歡心,她覺得這個兒子才是能繼承亡夫的衣缽,有足夠的能力管理好整個家族的生意。
聽說家裡的醫生能研製「發燒珠」——一粒藥能讓人發燒一天,十三娘大喜過望,悄悄地去偷取珠子,還讓醫生多研究發燒珠出來。
她這麼做,無非是想讓兒子能每天保持發燒狀態,好讓那個「天才」方天謬出來。
也許有人認為,不該這麼指責十三娘,誰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變得聰明,而且並不是只有她一個人這麼想——兒媳婦也去偷發燒珠。
有沒有想過,十三娘才是整個方家的一家之主,她是唯一一個有話事權的人。
如果沒有她的默許,醫生根本就不會想盡辦法來研究發燒珠。如果沒有她的帶頭,兒媳婦也不會跟著一起去偷發燒珠。
十三娘去偷發燒珠
她們婆媳二人分明就是想讓方天謬每天發燒,好變得異常聰明。
可憐天下父母心,十三娘這種渴望孩子變得聰明的做法可以理解,誰看到自己那個傻了二十多年的兒子變聰明不心動?
但是十三娘的做法不能被原諒,因為她在間接地「殺害」那個「傻子」人格的兒子,抹殺了「傻子」方天謬的人生。
這一做法也釀成了大錯,「天才」方天謬看到自己的親娘、媳婦、兄弟等人如此寵愛自己,變得有恃無恐,竟然拿整個家族企業去冒險,最終輸掉一切,變成窮光蛋。
釀成大禍的」天才「方天謬
尾聲
毫無疑問,十三娘深深愛著自己的兒子,肯為兒子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
但是她教育兒子的方式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溺愛、心急、偏心…這都是她的缺點。
這部劇不僅是優秀的講述雙重人格的國產電視劇,也適合用於親子教育。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能避開像方十三娘那樣的錯誤,也許效果會更加令人稱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