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的超強生命力,102億美元票房,迪士尼再造星球大戰宇宙?

2020-12-28 浪潮電影

自從1977年上映第一部《星球大戰:幽靈的威脅》以來,該系列共有三部前傳電影,三部正傳電影,三部後傳電影,以及兩部外傳電影先後上映。前後持續42年的超強生命力,11部電影共在全球範圍內收穫超過102億美元的總票房,在經歷了天行者傳奇最終章《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之後,迪士尼又該如何把控這一超強「IP」的未來呢?

可能會有同學會問,這跟迪士尼有什麼關係呢?

對了,忘了告訴你們,雖然《星球大戰》系列是由著名導演喬治·盧卡斯一手打造的,但是早在2012年,影視巨頭迪士尼已經打包收購盧卡斯影業的全部股權,售價為40.5億美元。對於迪士尼來說,盧卡斯影業並不是最緊要的,盧卡斯手中的影視IP卻是資本大鱷眼中的香餑餑。

其中,就包括了《星球大戰》,以及《奪寶奇兵》。

收購完成之後的第三年,即2015年,盧卡斯影業出品的《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全球公映,距離上一部星戰電影已經過去了整整10年。這部電影毫無意外地喚醒了原力,同時喚醒了全球觀眾積攢十年的觀影熱情,全球總票房達到了20.7億美元。迪士尼能夠成為好萊塢的資本巨頭,以他們對電影的商業運作,什麼時候吃過虧呢?

緊接著迪士尼推出了星戰系列的第一部外傳電影:《俠盜一號》,出於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特意邀請了甄子丹和姜文兩位星戰迷參演,最終票房竟也高達10.6億美元,是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外傳電影。

不過之後上映的《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以及《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就沒有那麼好的票房成績了,分別只有13.3、10.7億美元。至於2018年上映的第二部外傳電影《遊俠索羅》,更是以3.9億美元的票房成績慘澹收場。

從星戰電影第三階段的上映時間表可以看出,迪士尼對星戰的重視,2015-2019年以每年一部的速度穩步推進。不過隨著票房的節節敗退,「星球大戰」系列似乎也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如何讓經典IP重新煥發光芒,迪士尼也在苦苦思索。

除了《星球大戰》之外,好萊塢還存在著諸多經典電影系列,他們也在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只不過他們有些已經找尋到煥發第二春的有效方法,有些在經歷失敗嘗試後再不見蹤跡。雖然我們經常說「經典電影光輝永存」,但是我們內心深處也會經常發出疑問:經典是否意味著過時?

經典煥新秘訣一:自我革新

《007》系列電影開啟於1962年,比星戰系列還要早15年,到如今也已經拍了25部正傳電影,單單詹姆斯·邦德就已經前後經歷了6位主演。《007》雖然近些年的票房及口碑略有下滑,但是整體水平仍然是低戰類型片中的佼佼者。《007》每一次更換男主角,都會經歷觀眾的質疑,但是每次都能用電影品質給出回應,所以即便上一代觀眾仍在懷念肖恩·康納利,如今的年輕觀眾也已經把丹尼爾·克雷格認為是正統007了。

《007》能夠保持系列長青的訣竅在於,對傳統的傳承以及不斷地自我革新。不僅是極為果斷演員交替,還有不斷升級的燒腦諜戰、火爆槍戰、危險動作。似乎《007》也在吸收著其他系列電影的優點,只有讓電影跟隨時代潮流一直發展,經典電影才不會過時。

走自我革新路線的基本上都是以動作場面為主的商業片,而且每一部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故事,雖然和前作有些背景上的聯繫,但是對新觀眾也十分友好,不會因為沒有看過前作而產生觀影障礙。比如《碟中諜》系列和《速度與激情》系列都是如此,他們只需要寫出一個相對符合常理的故事架構,然後再把各種不可思議的大場面加進去,就足夠吸引觀眾。

自我革新路線也會遇到困境, 比如必須更換主演的時候,可能會對系列電影造成本質上的傷害,越是核心人物的更迭,這種毀滅性更嚴重。保羅·沃克的去世就是一個例子,但是《速度與激情》劇組成功化解了這次危機,以電腦技術重現了一個保羅·沃克,當時並未完成的拍攝不僅沒有因此停滯不前,之後更是引發全球性的懷念活動,推動電影獲得了更高的票房。

經典煥新秘訣二:推倒重啟

隨著時代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幾十年前的科幻電影可能在如今已經變成現實,使得電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科幻土壤,也就無法吸引年輕觀眾。或者是因為年代實在是久遠,電影不得不面對抉擇:懦弱地活在過去還是勇敢地推倒重啟?

2011年至2017年上映的《猩球崛起》三部曲,便是改編自1968年上映的《人猿星球》系列。原系列年代久遠,卻在科幻觀眾當中享有盛譽,所以把它重新搬上大銀幕是意料之中的事。《猩球崛起》三部曲讓新一代的觀眾重新認識了電影中所蘊含的政治、宗教哲理,而最新的電腦特效和動作捕捉技術也完美地呈現出了更為精細、真實的「人猿」細節,成為新一代的科幻經典。

自從2008年《鋼鐵俠》上映以來,迪士尼又創造了另一個超級IP——漫威宇宙。作為漫威宇宙中流落在外的高人氣超級英雄,蜘蛛俠的版權卻還死死握在索尼影業的手中,乘著迪士尼的這股東風,「蜘蛛俠」這塊金字招牌再次成為了吸金利器。

2002年-2007年索尼曾推出過由託比·馬奎爾主演的《蜘蛛俠》三部曲,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將近25億美元的成績,讓索尼掙了個盆滿缽滿。所以2008年《鋼鐵俠》火了之後,索尼迅速重啟蜘蛛俠,運用可以匹敵漫威的電腦技術,啟用更年輕的安德魯·加菲爾德擔當新一任的蜘蛛俠,抱著「一招鮮吃遍天」的態度開始了新的嘗試。

可惜天不從人願,電影口碑遭遇滑鐵盧,更高的投資卻帶來了更低的票房成績,直接導致《超凡蜘蛛俠》項目的夭折,拍完第二部之後加菲爾德便告別了「蜘蛛俠」這個角色。其實電影的失敗並不能歸咎於主演,而是因為糟糕的故事導致了觀眾的不滿。

雖然經歷了一次失敗,但是索尼絕不會放棄這個「金飯碗」,經過和漫威影業的談判,決定再次重啟《蜘蛛俠》,並且同意角色加入到漫威宇宙。面對迪士尼的虎視眈眈,索尼能夠從中撈取那麼大的好處,也足可見索尼影業的老辣之處。除了配合迪士尼共享蜘蛛俠,索尼甚至有更大的野心——打造一個蜘蛛俠宇宙,《毒液》的成功更堅定了索尼的想法。

其他推倒重啟取得成功的作品還有《侏羅紀世界》(1/2共獲得近30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哥斯拉》以及《金剛:骷髏島》。但是系列重啟也不是百試百靈的,還是跟電影本身有關係,比如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新木乃伊》就遭到了票房口碑雙失利,讓環球影業吃了癟,一時間成為好萊塢的笑柄。

經典煥新秘訣三:前傳、後傳、外傳

如果你擁有一個經典影視IP,但是主線故事已經拍完,而且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巨大成功。你擔心系列重啟會對IP造成損害,而拍續作的話又害怕會狗尾續貂,應該怎麼辦呢?

法寶有三:前傳、後傳、外傳。

另一個經典的科幻系列「異形」,便是選擇了拍攝前傳,最新的電影《普羅米修斯》和《契約》嚴格來說都是前傳性質,為我們講述了異形的起源。不過該系列如今已經在艱難晦澀深奧的路上越走越遠,對於新觀眾極其不友好,所以即便特效更逼真,故事更緊張刺激,場面更血腥化,觀眾緣卻損失殆盡。

成功拍出前傳三部曲的是《指環王》,2012年至2014年期間,華納兄弟影業終於還是對《指環王》下手了,連續推出《霍比特人》三部曲,在全球範圍內共獲得近30億美元的票房。新系列的成功之處在於拍攝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前傳故事,即使新觀眾對《指環王》的劇情一無所知,也絲毫不會影響他們享受《霍比特人》的視覺盛宴。

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系列便是《X戰警》,作為時間線最紊亂的系列電影,從正傳到前傳,再到《黑鳳凰》、《死侍》等外傳電影,二十世紀福克斯使盡渾身解數,只為了能榨取《X戰警》的剩餘價值。一部電影失敗了?不要緊,後面還有十部八部排隊呢,總會有成功的。這不,雖然《黑鳳凰》賠了個底掉,《死侍》兩部曲卻賺了個盆滿缽滿。到了2019年,甚至把自己都賣給了迪士尼。

除了前傳、後傳,最受觀眾歡迎的當屬外傳電影。外傳電影,並不在製作廠商的計劃之內,而是根據觀眾的反饋及時調整增加而來。

換句話說,觀眾的喜愛度決定了哪個角色配得上一部外傳電影。

《速度與激情》系列發展至今,已經變成了範·迪塞爾的一言堂,但是觀眾卻對巨石強森鍾愛有加,廠商既不能在正傳電影中隨意刪減戲份,那樣會引發範·迪塞爾的不滿;但同時也不能對這種觀影需求視若無睹,那不是和票房過不去嗎?所以環球影業兵出奇招,將兩位最受觀眾歡迎的「非主演」放到電影《特別行動》中,一部小成本商業片借著《速度與激情》的招牌,也斬獲了7.6億美元票房。

這種例子不勝枚舉,比如《變形金剛》系列陷入困境之後,適時推出了最受觀眾歡迎的《大黃蜂》聚攏人氣;《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久盛不衰的前提下,硬生生寫出《神奇動物在哪裡》去分一杯羹;更不用提索尼影業逮著一頭羊薅羊毛的事了,從《毒液》到《蜘蛛俠:平行宇宙》,決心要把《蜘蛛俠》系列的價值榨取乾淨;甚至連動畫片《神偷奶爸》系列火了之後,環球影業立刻拍出了兩部「小黃人」外傳電影搶奪市場。

星球大戰未來在何方?

《星球大戰》的未來走向應該是目前迪士尼最為關心,也是最為頭疼的事情。繼續沿著目前的劇情線一直拍下去,還是為了適應新一批觀眾的審美,重啟該系列?亦或者靠拍拍外傳支撐生活這樣子?對於如此龐大、厚重、粉絲眾多的IP來說,無論採取哪種方略都需要極大的勇氣,因為會牽一髮而動全身,此刻的決定可能會影響該系列十年的布局和成敗。

對於國內年輕觀眾來說,《星球大戰》更像是一本厚重的科幻電影教科書,雖然其中瑰麗無比,卻也浩瀚繁雜,讓人望而卻步。

不過,迪士尼最擅長連點成線,由線及面,就連漫威宇宙這樣一個浩如星月的系列,從無到有也只花了10年的時間。到如今全球的漫威影迷早就以十億為計了吧?只要把握住了年輕觀眾,就掌握了票房,漫威電影如今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外傳電影只能帶來一時的票房,卻無法聚集真正的粉絲。

如果再給迪士尼10年時間,重新打造一個更年輕化、更具活力的「星戰宇宙」,你會期待嗎?

相關焦點

  • 42年的超強生命力,102億美元票房,迪士尼再造星球大戰宇宙?
    自從1977年上映第一部《星球大戰:新希望》以來,該系列共有三部前傳電影,三部正傳電影,三部後傳電影,以及兩部外傳電影先後上映。前後持續42年的超強生命力,11部電影共在全球範圍內收穫超過102億美元的總票房,在經歷了天行者傳奇最終章《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之後,迪士尼又該如何把控這一超強「IP」的未來呢?
  • 歷時42年的情懷,票房高達102億美元,卻慘遭中國打臉?
    》,這部在美國人眼中的科幻大片聖經,自從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戰:新希望》上映以來,該系列共三部前傳電影、三部正傳電影、三部後傳電影,以及兩部外傳電影,前後持續了42年的超強生命力,11部電影在全球收穫了超高票房102億美元。
  • 《星球大戰9》全球票房破10億美元,速度「新三部曲」最慢
    據迪士尼官方數據,太空歌劇史詩電影《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的全球票房在本周二突破10億美元大關,成為迪士尼在2019年第七部達到這一成績的商業大製作。按照目前走勢,《星戰9》北美最終票房將突破5億美元,但能否超過《星戰外傳:俠盜一號》的5.32億美元則並不是十拿九穩。《星戰9》媒體評價遠不如系列前兩部正傳,也未能吃到「大結局」的紅利,最終票房還反而要比《星球大戰8》倒退近1億美元。
  • 25部10億美元+,這便是迪士尼CEO羅伯特·艾格的在任表現
    羅伯特·艾格曾說過迪士尼的野心並不是讓某一部爆款突破10億美元,而是讓每一部迪士尼影片都達到10億美元。要知道10億美元是多麼高門檻的級別,但通過近些年迪士尼的崛起,真的把這個門檻給踏破了。而《星球大戰7》上映之前,羅伯特·艾格非常的叫囂和自信,揚言如果操作得當,票房將達到40億美元,超越《阿凡達》27.9億美元成為影史冠軍。
  • 截止2020年1月《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票房突破10億美元
    《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全球票房突破10億美元,成為迪士尼第7部2019年發行加入「10億美元俱樂部」的影片。影片的北美票房收入為4.813億美元,海外票房收入5.197億美元。在海外,該片的最大市場是英國(7200萬美元),其次是德國(6170萬美元)、日本(5640萬美元)、法國(5070萬美元)、澳大利亞(3030萬美元)、中國(2010萬美元)。
  •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星戰宇宙」開啟「外傳」系列
    自從迪士尼買下盧卡斯影業,重啟《星球大戰》系列後,北美票房又多了新的「爆棚級」增長點,世界影迷也多了「有生之年」系列。2015年末上映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以下簡稱《原力覺醒》)大賣9.3億美元,將《鐵達尼號》創造的6.5億美元北美票房紀錄提升了將近3億美元。
  • 《星球大戰8》最終票房會落腳在13億美元,比之前預期的要低
    作為告別老一代星戰,並為新一代星戰打下基礎的承上啟下的作品,《星球大戰8》還算不錯,關於最後的絕地武士盧克·天行者的故事也給出了答卷。不幸的是,《星球大戰8》的票房收入極有可能低於預期。目前,《星球大戰8》全球票房為12.74億美元,根據福布斯的最新數劇,《星球大戰8》最終票房會落腳在13億美元。
  • 《星球大戰9》北美元旦奪冠累計破4億,迪士尼2019年狂砍110億
    截止周三,《星戰9》北美累計票房已達4.08億美元,成為迪士尼2019年第六部票房破4億美元的作品(按上映時間)。至此,迪士尼影業包攬了2019北美年度票房前六名。跟前作對比,《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元旦單日票房比前作《星戰8》同期高了兩成左右。不過,《星戰8》上映時間略早幾天,截止元旦當天,其累計票房已達到5.31億美元。
  • 《星球大戰》火爆全球42年的真實內幕
    最新一集的《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是這一輪三部曲的終結篇,當然了,「星戰宇宙」茫茫大,可以發掘的故事茫茫多,只要能賺錢,各種外傳、正傳一定還會不斷地拍。結果沒想到,等他回來,《星球大戰》已經成了超級大爆款,每一家電影院門口都排起了長隊,無數的觀眾一遍又一遍地觀看這部電影。成本1100萬美元的《星球大戰》,最終在全球收穫了7.75億美元的超高票房,70倍的投資回報率,讓《星戰》一炮而紅。
  • 迪士尼票房創紀錄 2019全年有望突破100億美元
    迪士尼票房創紀錄 2019全年有望突破100億美元 2019-07-29 15:48:09 來源:新京報  |  作者:周慧曉婉 | 字號:A+ | A- 7月29日,迪士尼影業2019年度全球票房已突破
  • 【票·資訊】三部新《星球大戰》票房已超40億美元,超迪士尼收購成本
    迄今為止,迪士尼和盧卡斯影業的《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以及《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Stars Wars: The Force Awakens),全球的票房總額已經超過了40.6億美元。
  • 【票·數據】《星球大戰9》北美元旦奪冠累計破4億,迪士尼2019年狂砍110億
    截止周三,《星戰9》北美累計票房已達4.08億美元,成為迪士尼2019年第六部票房破4億美元的作品(按上映時間)。至此,迪士尼影業包攬了2019北美年度票房前六名。跟前作對比,《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元旦單日票房比前作《星戰8》同期高了兩成左右。不過,《星戰8》上映時間略早幾天,截止元旦當天,其累計票房已達到5.31億美元。
  • 迪士尼影業2018年全球總票房突破70億美元大關!
    截止美國時間12月9日,迪士尼影業2018年全球總票房突破70億美元大關!
  • 真不容易:《星球大戰9》全球票房突破10億美元大關
    對於迪士尼來說,旗下又一部電影加入到「10億美元俱樂部」的影片隊伍中來,而它就是《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據外媒最新報導稱,《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全球票房突破10億美元,影片的北美票房收入為4.813億美元,海外票房收入5.197億美元。
  • 漫威總裁凱文·費奇打造《星球大戰》 他要離開漫威電影宇宙?
    美國當地時間本周四,外媒傳來一個讓漫威影迷有些擔心、而《星球大戰》粉絲則無比興奮的消息——漫威影業總裁、一手打造了擁有數百億美元票房的漫威電影宇宙的凱文·費奇,將負責製作一部新的《星球大戰》電影。此消息一出,人們也不禁紛紛猜測,凱文·費奇這次「跨界」究竟是玩票性質,還是他離開漫威轉投盧卡斯影業的前兆?
  • 42年傳奇IP《星球大戰》後傳完結,其中的隱喻你看懂了嗎?
    12月,盧卡斯影業新作《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中美同步上映。1977年至今,《星球大戰》是好萊塢最老牌、票房最成功的系列之一。《好萊塢報導》曾評價:「《星球大戰》毫無疑問是科幻與奇幻電影真正的經典。任何年齡段的觀眾都對它著迷。
  • 42年內收穫票房102億美元,星球大戰究竟講了什麼
    要說誰是最賺錢、最厲害的科幻電影,一定非《星球大戰》系列莫屬。星球大戰系列一共有11部電影,第一部《星球大戰:幽靈的威脅》於1977年上映,到今年的最終章《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星戰系列已經過去40多年了。星戰系列火爆全球也就算了,生命力還那麼頑強,它究竟講了一個怎麼樣的故事呢?
  • 42年傳奇IP《星球大戰》後傳完結,其中的政治隱喻你看懂了嗎?
    12月,盧卡斯影業新作《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中美同步上映。1977年至今,《星球大戰》是好萊塢最老牌、票房最成功的系列之一。▲42年間,星戰電影吸引了全球無數粉絲。唯讓市場不解的是,星戰系列在中國的票房表現一直不盡如人意。《原力覺醒》《俠盜一號》與《最後的絕地武士》的票房更是一部比一部糟糕。2018年《最後的絕地武士》在內地上映13天時票房不足5000萬美元,在北美卻狂攬近6億美元。
  •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中國首周票房爆棚 全國熱映一票難求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上周六(1月9日)於全國影院正式上映,首映兩天即攬下3.42億人民幣票房,創下周六首映電影最高首日票房紀錄
  • 迪士尼2019全球票房超80億美金,米老鼠將要統治好萊塢?
    2019年,不僅是中國,包括全球,都是被迪士尼電影支配的一年。截止目前迪士尼2019全球總票房超過80億美元,全年有望超100億美元!截止目前,迪士尼2019年全球總票房超過80億美金,2019年全球最賣座電影的10部電影中就有6部是迪士尼製作發行,佔據榜單第1——第6名,分別是:1.復仇者聯盟——27.9億美元2.獅子王——16.4億美元3.蜘蛛人:離家日——11.3億美元4.驚奇隊長——11.2億美元5.玩具總動員4——10.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