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字」關注我們
用「新」感受每一天
著名導演王新民十年磨一劍
「重走古駝道尋夢大盛魁」
大型電視劇《大盛魁》
開播發布儀式
暨「一帶一路風情」萬人徒步活動
將於2月27日上午9:35分
在新聞綜合頻道直播
活動現場主演、導演、編劇統統到齊
還有電視劇中的場景再現
精彩連連
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哦
宏篇巨製《大盛魁》作為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的開年大戲,已經定檔,將於3月6日在新聞綜合頻道19:35分的《巔峰劇場》與觀眾見面。
為了讓更多的觀眾了解電視連續劇《大盛魁》戲裡戲外的故事,王新民影視工作室公眾平臺,將推出「關於大盛魁你不得不知的故事」,有關《大盛魁》的歷史,民俗,傳說等等我們都會在這裡一一解答,此外該劇的下集預告、創作團隊介紹及幕後花絮等精彩內容也將在這裡呈現給觀眾朋友。
一帶一路上的商業帝國
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漠西蒙古準葛爾部挑起戰端,兵峰直指內外蒙古。為平息戰亂,康熙決定派十萬大軍出塞徵剿。但因之前平三藩,收臺灣連年用兵,已使國庫空虛,康熙不得不改變"禁止內地商民隨意出塞做買賣"的祖制,實行由商人先行墊付銀兩籌措給養,途中充許商民攜帶貨物隨軍貿易,所獲利潤折扺運費。這一新政不僅改變了草原貿易的格局,催生出一個"雄踞塞外三百年,縱橫歐亞九千裡"的商業帝國一一大盛魁,同時也拉開了走西口移民壯舉的帷幕。
就這樣山西太谷的王相卿,祁縣張杰,史大學三個一文不名的運糧民伕,隨軍來到烏裡雅蘇臺,在蒙古草原相遇,相識,相交。清兵取得首戰大捷後,主力部隊移駐土默川大青山一帶,大軍給養均由殺虎口轉運。於是,王張史三人找了幾個同鄉在此地創辦了個叫吉盛堂的小商號,往來於歸化(今呼和浩特玉泉區)之間。雖然他們沒多少資本,業務也不大,且困難重重,但他們始終秉承誠信為上,買賣公平,服務周到,遂渡過難關,使生意日漸興盛。幾年後,他們在歸化將商號改名為大盛魁,為開拓蒙古草原的買賣,便將總櫃設在烏裡雅蘇臺。創立了一系列適合草原的經營方式和規章制度。隨著買賣越做越大,約在亁隆後期,總櫃重新遷回歸化。
大盛魁是一帶一路上湧現的世界級巨商,鼎盛時在國內外設各種分莊小號八十餘家,擁有員工近八千人,駱駝兩萬峰,資產白銀一兩,年營業額一千餘萬兩,經營範圍內外蒙古各盟旗,新疆烏魯木齊、庫車、伊犁和俄國恰克圖、西伯利亞、莫斯科。隨著世界格局的改變和國內的動蕩,走過二百六十年的大盛魁,最終於1947年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電視劇《大盛魁》的第一部,講述的就是王張史三個小人物創立大盛魁的艱難歷程,展示他們悲歡離合的人物命運,破解企業百年不倒的經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