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履職,踏實工作,紮根基層,服務農村……」這是米脂縣桃鎮王坪村第一書記杜曉軍駐村第一天,在扶貧日誌上寫給自己的一句話。
駐村四年來,杜曉軍把這樣的承諾深藏在心底、付諸行動中,修路搭橋、為民解憂、發展產業……他帶動王坪村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生活持續改善的巨大變化。昔日山溝溝裡的貧困村,如今變成了一個小有名氣的「產業村」。
培育特色產業實現富民強村
12月8日,天剛微亮,米脂縣桃鎮王坪村村民黨學梅和丈夫便來到自己新擴建的豬棚裡清理豬舍,給豬飲水餵食,精心照料這些「寶貝疙瘩」。「多虧了杜書記,幫我們找到了這條脫貧致富的路子,讓我們從貧困中走了出來。等到明年這30頭豬出欄了,又能收入4多萬元。」黨學梅說,看著小豬仔一天天茁壯成長,自己的日子也有了新奔頭。
2017年,黨學梅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沒技術、缺資金,一家人苦於沒有脫貧致富門路。在入戶走訪中,了解到情況後的杜曉軍,積極幫助黨學梅分析原因、尋找出路,引導她發展土豬養殖產業,並幫她申請了2萬元扶貧互助資金用於購買10頭土豬,同時承諾解決銷路問題,打消她的後顧之憂。
2017年底,在悉心照料下,黨學梅飼養的10頭土豬順利出欄,當年僅銷售土豬肉就增收了2萬多元。2018年,嘗到甜頭的黨學梅還修建了新豬舍。幾年下來,黨學梅依靠養豬不僅脫了貧,錢袋子也鼓了起來,年收入達到了4萬多元,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有了黨學梅的典型示範,村民們對於發展產業有了更大信心,全村48戶貧困戶先後通過發展種植、養殖業實現了脫貧摘帽。
村子雖已脫貧,但是如何鞏固提升產業,持續增加群眾收入,又成為擺在杜曉軍面前的一個嚴峻課題。「想要鞏固脫貧成果,就必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結合前期調研摸底,杜曉軍認為,湖羊有著肉質鮮嫩、品種優良、繁殖周期短等優勢,而王坪村土地、飼草資源充足,很適合發展湖羊養殖產業。
說幹就幹,2019年,他積極向「娘家人」長慶油田公司第二採氣廠爭取100多萬元資金,在村裡建成了年存欄1000隻的湖羊養殖基地,並按照統一品牌、統一提供羔羊、統一提供飼料、統一提供技術服務、統一回收肉羊「五統一」經營模式,帶動周邊農戶發展湖羊養殖產業,形成「一村一品」規模化湖羊養殖村。目前,養殖基地存欄389隻,已出售156隻,預計到年底可實現增收20萬元。同時,村集體還實施了高標準谷坊農田200畝、擴壩造田220畝,不僅開拓了小米、綠豆、雞蛋等農產品銷售業務,還發展起了養牛、養豬等畜牧業,村裡的合作社也發展到了8個,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得到了發展壯大,村民人均收入從2017年的3000元增長到1.2萬元。
強基礎優環境村容村貌展新顏
王坪村位於米脂縣縣城東部,由前王坪、後王坪和木瓜溝3個自然村合併而成。王坪村群山環繞、道路崎嶇、交通不便。「剛來到這裡時,村裡的道路不暢通,還有2座斷橋。特別是村民生產生活的主幹道都是土路,且坡度較大、水毀嚴重,要遇上雨雪天氣,出行極為不便。」看到這個情況後,杜曉軍暗下決心,一定要讓小山村實現大變樣。
針對村子基礎設施滯後的問題,上任後的杜曉軍立即啟動了前期調研、論證工作,不到半個月時間修建好了2座便民橋,有效解決了村民危橋通行的安全問題;積極協調爭取各類資金365萬元,硬化了15公裡的生產生活道路,讓村民徹底告別了出行難題;同時,新建了村委會陣地,實施了農田改造;完成美麗鄉村入戶實施項目273戶;新建水井2口,確保村民喝上乾淨安全的飲用水。如今,王坪村面貌煥然一新,硬化的通村道路寬敞乾淨,兩側的路燈嶄新明亮,文化活動廣場上設施齊備,造型別致的文化牆更是讓人眼前一亮,處處呈現出一派祥和的農村新景象。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關鍵。杜曉軍堅持把基層黨建工作融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各方面,充分發揮支部引導、保障、協調、服務職能。規範開好「三會一課」,制定村級班子議事規則、決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務公開,加強班子團結,增強組織戰鬥力。積極開展以「黨建引領促發展,企地合力助脫貧」為主題的主題黨日活動,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形成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和提升農村黨建水平的雙贏局面。
記者閆景馬騰
作者/來源:榆林新鮮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