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毛毛
1月12日,湖南長沙一起案件通報引起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初步查明為,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法官周春梅,因拒絕在訴訟中為同鄉「打招呼」而招致同鄉心生怨恨、行兇報復,不幸被刺遇難。據了解,周法官工作17年來不徇私情,嚴格公正司法,拒絕人情幹擾,堅守法律信仰,勤勉敬業,多次被評為院機關優秀共產黨員、辦案能手,多次榮獲嘉獎,一次三等功,2019年被評為湖南審判業務專家。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這句詩是筆者讀到這則新聞時,最真摯的感受。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時代新形勢下,法治中國建設逐步深化,司法執法領域迫切需要向周法官這樣的大公無私、公道正派,堅決維護司法公正的法律權威的捍衛者,社會公平正義的捍衛者。周法官雖然殉職了,但她不徇私情、堅守信仰的行為展現了一個共產黨員、人民法官勇擔時代使命的英雄形象,是留給廣大黨員寶貴的精神財富。
法治中國建設是新時期新起點上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司法執法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方面,是高效法律實施體系的重要一環,必須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不徇私情,拒絕人情幹擾,說易做難;堅守底線,堅守法律信仰,知易行難。周春梅法官用公正司法守住了法律定紛止爭、化解矛盾的最後一道關口,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維護了社會穩定大局,維護了國家法治權威,令人敬仰。
堅持司法公正,堅守法律底線,總的出發點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個人私情與為民公情並不天然矛盾,但必然出現矛盾點,矛盾點出現之時,就是考驗一個共產黨員立場之時。周春梅法官拒絕為同鄉「打招呼」,拒絕用公權力謀取個人私情,向廣大人民群眾展現了共產黨員的堅定立場,展現了一個人民法官公正為民的形象,增強了黨和司法機關的公信力,維繫了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公情」,增強了廣大群眾與黨的情感聯繫,這樣的赤子情懷令人肅然起敬。
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只有自覺不斷學習,提升修養,磨練品格,自覺審視自己、反思言行的人,才能言有所慎,行有所戒。周春梅法官在面對同鄉希望她幫忙「打招呼」時,並沒有含糊其辭,也沒有表面承諾,而是選擇態度鮮明、毅然拒絕;在面對危險時,她選擇不懼威脅、不畏暴力,堅決同不法行為作鬥爭,始終堅守良知,自覺規範言行,堅決維護司法公正,這與她個人鮮明的是非觀念、良好的道德品行、崇高的人格修為是分不開的,這樣的精神品格值得我們學習。
總有一種力量令人無畏前行,總有一種感動令人心存敬畏。無論司法執法領域工作者還是普通黨員,都應該學習和繼承周法官大公無私,忠於職守的精神品質,自覺向優秀看齊,向榜樣看齊,自覺主動深刻對照檢查審視,不斷提升修為修養,不斷規範言行、涵養品行,在各方面的工作中做到不徇私情,堅守共產黨員的光榮信仰,以堅強黨性、高尚品格和大愛之心踐行初心使命,擔當好肩負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