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裡有猛虎,在細嗅著薔薇,審視我的心靈吧,親愛的朋友,你應戰慄,因為那裡才是你本來的面目。」——西格夫裡薩松
相信知道李安的都聽說過這部電影,作為李安首部導演的3D奇幻冒險電影,該片一出轟動全球。在我們沉迷於電影中奇幻無比的海上美景,寂靜的夜晚和派一起在船上仰望夜空時,不知道你有沒有意識到,這不止是一場奇幻的漂流,更是少年的殘酷生死之旅。
年少時觀看只當是一部一人一虎在海上漂流227天的冒險故事,長大後才明白,少年的這趟漂流,究竟有多麼殘酷。
派是一個生於印度並且同時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親經營著一個動物園,所以派從小就了解動物的習性。在他想和動物園裡一隻孟加拉虎和平相處時,父親用血淋淋的教訓讓他明白,人和動物絕對是不同的,但這次教訓也讓他對於動物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在派17歲時,他們舉家遷往加拿大,與他們同船的還有動物園的動物,派的父親想把它們帶到異國他鄉賣個好價錢。但是他們一家卻經歷了一次類似鐵達尼號式的沉船事件,除了派,家人全部遇難。
派僥倖落在救生艇的艙蓋布上得以生存,與他同處一艇的還有一條鬣狗、一隻斷了一條腿的斑馬、一隻母猩猩,以及一隻成年孟加拉虎。
電影接下來的故事,就是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了。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馬,老虎又殺死了鬣狗。開始派想要戰勝老虎,但是幾番鬥爭後,自知無法戰勝老虎的他最終選擇與老虎一起面對漂流生活。
在派與老虎的相處過程中,他們一起經歷了暴風雨,鯊魚的襲擊等,甚至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比如奇幻的無人島,那個島上到處是狐獴,而且白天島上的淡水湖到了晚上就會變成散發酸味的腐蝕水,還有長著人牙齒的果實。
最終一人一虎在海上漂流了227天後,終於成功活著到達了墨西哥的一個海岸,上島後老虎頭也不回的走進了叢林,派流著眼淚昏迷了過去。
如果這部電影的情節發展到此為止,那我們其實也只是對影片中的3D景色感到迷人,但李安導演並不是那麼簡單,在電影美麗海上冒險之旅的背後,是一個血淋淋的殘酷生存之旅。
之前很多並無深意的打趣的細節這一刻都成為了伏筆,使整個故事融會貫通的串聯起來,打破了原本充滿和諧和愛心並且奇幻的冒險故事,一個有些殘酷無情的血淋淋的故事真相展現在觀眾眼前。
我們先從派的名字說起。
一、少年名字的含義
我們都知道,在數學中,π代表了無窮數位的無理數。在電影裡,派的名字象徵著人的成就和欲望,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成就之下,人的欲望也隨之增長,無窮無盡,只不過是掩藏在文明這塊布之下。
影片的開頭父親給他的關於老虎的教訓就是來告誡派,人和動物是不同的,因為人有思考能力,有信仰,絕對不能和獸性的動物混為一談,父親告訴他,在老虎的眼睛裡,你只能看到自己。
父親沒有錯,獸性沒有情感和憐憫,與神性是毫不相容的。但這教導也頗為諷刺,因為在派漂流的日子裡,飢餓之下,老虎和他已經融為一體,此時的派已經淪為野獸,可當派獲救之後,野獸也離開了。
獸性和神性是共存在人的身體裡的,如同派這個數的無窮無盡,人的性也不能輕易被定義。
二、關於派的信仰
派年幼是信仰多種宗教,印度教(家庭背景)、基督教(跟哥哥打賭去教堂裡喝聖水,從而和牧師交談)、伊斯蘭教(被伊斯蘭教的誦經所感染),他認為這些宗教是可以兼容的,認為自己這樣就接近了神,了解了神。
主人公這樣的設定其實是讓觀眾們對於宗教引起思考,爸爸教導派,說一個人不能同時信仰這麼多宗教,如果你什麼都信就代表什麼都不信,然後告訴他一個人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即人要有自己的神。但也正是因為派被自己心中的神引導,才能讓他最終擺脫獸性,回歸人類世界。
「我以為它會回頭,但它只是朝著森林深處望去,然後永遠消失了。也許父親說得對,它根本沒有把我當成朋友,但我非常確定,我在它眼中看到的,絕對不只是我自己目光投射的倒影。它就那麼頭也不回的走了,但在我內心深處,它永遠與我同在。」
三、奇幻冒險背後的真相
當派與兩個日本的公司代表講述了他的奇幻冒險之後,兩個日本人並不相信且視為兒戲,然後派講出了另一個版本—救生艇上只有一個廚子、一個斷了腿的水手、Pi和他的母親。
廚子先後殺害並吃掉了水手,然後又殺死了母親,最終派忍無可忍同樣殺害並吃掉了水手,最後因為食物短缺也吃掉了母親的屍體,最終只有派活了下來。
水手是斑馬、廚子是鬣狗、猩猩是母親、而派自己是老虎。導演在講述第一個故事發生的過程中已經數次暗示我們,第二個故事才是真是發生的:
大船遇到風暴,當Pi跳上救生船之後,在中國船員用漢語大喊「斑馬!斑馬!」後,斑馬跳進了救生船。此處暗示中國船員就是斑馬。當Pi的母親想換素的菜品時,廚子表現的極為惡劣,這也剛好符合鬣狗窮兇極惡的品性。派獲救之後老虎就消失在叢林中,救派的人們也並沒有看到,暗示派其實就是老虎。救生船上只有猩猩是在派的幫助下上船,以及在猩猩被鬣狗咬死之後,老虎才突然出現反撲了鬣狗,這暗示派和母猩猩之間的某種親情關係。或許你覺得這種殘酷的事情只能出現在虛幻的電影中,但你錯了,人的獸性真真實實的發生在世界中。
1884年,Mignonette號沉沒,4名船員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3名船員,還有一個名叫理察帕克的17歲男僕。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3名成年船員殺死了孤兒理察帕克,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還。
還有1972年,烏拉圭的571飛機墜毀在雪山中,3900米的雪山,16個人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生活了72天獲救,最後的這些都是吃著死去的人的屍骨活下來的,最後這件事情還被叫做「安第斯奇蹟」。
這部影片真實講述的並不是一個美的令人髮指的奇幻故事,而是對於人性選擇的一種思考。原著作者和導演向觀眾用近乎瘋狂而又含蓄的手法講述了這個殘酷的事實,在殘酷的生存環境中,神性可以被獸性支配。
在影片的最後,成年後的派和作家有這樣一段對話:
你更喜歡哪個故事?我更喜歡有老虎的哪個。對,所以你追隨上帝。
無論是獸性還是神性,其實都是一種選擇,人性在這二者之間來回偏轉,不曾確定。
歡迎關注我@電影陀螺儀,帶你領略電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