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堅持一天,就要迎來激動人心的五一假期了,大家的心是不是早已不在工位上了?
話說除了即將休假的興奮,五月本身,也是一個我很喜歡的月份,它既不再有春天的那種惱人的冷熱不定,也還沒有盛夏的浮躁空氣與烈日當頭,它的溫暖恰到好處,讓人感到舒服。更令人開心的是,
每年的五月也幾乎都是音樂節「扎堆」來襲的時候。一場接一場的官宣定檔,對於愛音樂的人來說,簡直不要太滿足。
音樂是一種宇宙通用的語言,不分國度,不分職業,不分年齡。很多我們熟悉的作家、哲學家和物理學家們,如石黑一雄、村上春樹、尼採、霍金等,
其實也都是不折不扣的音樂發燒友。他們和音樂有著怎樣的故事?對於音樂有著怎樣的認知?想像一下如果他們出現在音樂節現場,又會發生什麼呢?提起石黑一雄,你可能知道他是201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可能知道他是一位有著移民身份的日裔英國作家,也可能你是通過他今年的新書《克拉拉與太陽》才關注到他的。
但如果你再更多地了解他,就會驚喜地發現,石黑一雄還曾是
一位留著長發、背著吉他,在美國到處遊歷了一年的嬉皮士,而他最初的夢想,是成為
一名創作型歌手、一個搖滾明星。在從事寫作之前,石黑一雄最大的愛好就是音樂。他5歲開始彈鋼琴,11歲開始聽流行唱片,高中畢業後,還在巴爾莫勒爾的Queen Mother樂隊做過一段時間的打擊樂手。
而早在13歲時買了第一張鮑勃 · 迪倫的唱片後,石黑一雄就深深為其「意識流」和「超現實主義」而著迷,那時起,
鮑勃 · 迪倫就成為了他崇拜的對象,他心中的英雄。此外,石黑一雄還很喜歡
作詞作曲,從15歲起就開始寫歌,希望自己能像具有詩人氣質的歌手萊昂納德 · 科恩那樣,創作出深邃動人的樂曲。直到現在,石黑一雄也依然是一個狂熱的音樂愛好者,
他把自己的作品都看成是「長版歌曲」,希望它們能吸引讀者沉浸其中。我猜,這樣的石黑一雄,如果出現在音樂節現場,很可能會為我們帶來一首
他的超級偶像鮑勃 · 迪倫的歌。搞哲學的尼採,對音樂也是真愛,他曾說:如果沒有音樂,生活就是一個錯誤。
尼採從小就很熱愛音樂且頗有天賦,能彈得一手好鋼琴,喜歡坐在鋼琴前即興彈奏,也早在9歲時就開始了自己的音樂創作。
雖然在作曲上的專業成就有限,但尼採確實還有一重常被人們忽略的身份,那就是作曲家,
他的一生至少留下了73首樂曲,多為鋼琴曲。此外,他也為自己的詩歌譜曲。【弗裡德裡希·尼採】鋼琴作品合集
指路B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39774784
少年時代的尼採酷愛貝多芬、孟德爾頌、莫扎特、巴赫等人的古典音樂,視他們為精神支柱。到了青年時代他傾心於華格納,不過後來與其決裂,再後來他則更加偏愛比才的歌劇《卡門》。尼採認為,音樂的功能是
為人們提供一種形而上的慰藉——即正視生活的苦難,在音樂中感受生存的意義。他認為
音樂是主觀情緒的直接流露,真正具備能直接與我們的內心「對談」的特質,而音樂的目的也絕不是為了取悅觀眾,而是為了一種新的藝術。試想一下,特立獨行的、富有個性的、堅持自我的尼採,如果出現在了音樂節現場,可能會旁若無人地為我們表演一首能讓人真正釋放情緒,且給人以慰藉的曲目吧,或者他會出其不意地即興演奏一首現場原創的鋼琴曲也說不定。
很多人都知道,在寫作之外,村上春樹不僅喜歡跑步,對音樂也十分痴迷。
很多年以前,曾有記者參觀過村上春樹的公寓,就驚訝地發現
他有一個房間擺放了七千多套黑膠唱片,無論是古典、爵士、搖滾、流行都有所包含。△ 村上春樹的唱片收藏
音樂對村上春樹有多重要呢?他甚至說過:
「如果沒有沉迷於音樂,我可能不會成為一個小說家。」談到音樂與文學的關係,他說:
「我是從音樂中學到的寫文章的方法。」他說自己寫作時會在腦海裡自動將文章轉化為聲音,用這聲音構架出節奏。他覺得文章就像音樂,也可以通過字詞的組合、語句的組合、段落的組合、軟硬與輕重的組合、均衡與不均衡的組合、標點符號的組合,以及語調的組合營造出節奏感。
而倘若文章有節奏,故事有節奏,接下來自然會文思泉湧。村上春樹的小說中常出現
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在美國樂壇風靡一時的音樂曲名,及音樂家和樂隊的名字,據統計至少有800次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披鬥士的忠實粉絲,他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的小說名,據說就來自著名搖滾樂隊——披頭四的同名歌曲《Norwegian wood》。村上春樹根據這首歌重新書寫了一個愛情故事,創造了獨屬於他的「森林」。
「我腦海裡浮現的是十來歲時自己的模樣、在自己的房間裡,我坐在小半導體收音機前,有生以來頭一次聽沙灘男孩,聽披頭四,心靈深受震撼,暗想:『這是多麼美妙的音樂啊,以前可從來沒聽過這樣的音樂!』那音樂為我的靈魂開啟了一扇嶄新的窗戶。」
村上春樹曾這樣描述自己第一次聽披頭四時的感受。關於音樂,村上春樹覺得它是一種
超越了邏輯的,能讓人產生同感的東西,而那種力量可以產生很大的共鳴。如果村上春樹能到音樂節現場的話,我會無比期待他演出一首披頭四的《Norwegian wood》。
最後再和大家簡短分享下霍金和音樂的故事吧。其實物理學家霍金除了研究宇宙,還熱愛音樂,比如他對搖滾就一直充滿興趣,還曾獻聲搖滾樂專輯。
早在1994年,
他就與知名迷幻搖滾樂隊平克 · 弗洛伊德合作,為他們的單曲《Keep Talking》誦讀歌曲引言。「千百年來,人類像動物一樣生活。但突然我們的想像力被釋放了出來,那就是我們學會了講話。」「沒有必要這樣的冷漠,所有我們需要做的是確定我們在保持交流。」可見在霍金心中,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交流彌足珍貴。這段發言當時也震撼了億萬樂迷。
2014年,霍金又和這支英國頂尖搖滾樂隊合作,在後者的新專輯《The Endless River》中再次獻出了自己獨特的聲音。這一次在一段捉摸不定、極具神秘感的電子樂前奏之後,霍金用粗糙的金屬感聲音唱出了富有哲學意味的歌詞:"我們最偉大的希望永遠只能在未來實現,只要我們能自由支配科技,我們就有無限可能……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滔滔不絕(保持交流)。"
霍金曾不止一次表達過自己對音樂的熱愛,他說自己喜歡所有風格的音樂,
「只要有物理和音樂,我就不需要被拯救。」另外,霍金本身其實就很熱衷於去各種音樂盛會上湊熱鬧,比如早在1995年,就曾出現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阿斯本古典音樂節開幕式上,介紹他心愛的華格納管弦樂《西格弗裡德牧歌》。
雖然身體受限,但霍金的靈魂卻因音樂以及他心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無比自由。這樣的靈魂,無論在音樂現場還是任何地方,無論做什麼,都是快樂的。
拓展閱讀
8類搖滾樂分支,囊括42組音樂人
從披頭四到滾石到皇后樂隊、平克 · 弗洛伊德等
搖滾樂迷應該了解的偉大名字盡在書中👇
《搖滾信息圖》
點擊上圖了解這本書
新褲子成立以來的各種珍貴瞬間
創作故事和有趣八卦
了解一個全面立體的新褲子👇
《摩登天空:新褲子——最後的樂隊》
點擊上圖了解這本書
你最愛的樂隊是哪一支?
你喜歡什麼類型的音樂?
另外今年音樂節,你搶到票了嗎?
快說出來讓我羨慕下😂
🎸
編輯 = 半糖
圖片 = pexels、網絡、《搖滾信息圖》內頁
封面 = pexels
商務合作 wd@unreadsky.com
至少我們還有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