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的學生說,日本的設計水平為什麼這麼高?

2021-02-19 文案與美術

在日本的頂級美術學府讀書,成為原研哉的學生是怎樣一種體驗?聽親歷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聊他在日本,在原研哉身邊的所見所聞...

(文中大量結合原研哉作品,以供大家邊品讀邊欣賞!)

在進入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看欣賞一組日本的設計作品!

  日本LOGO設計  

  無印良品海報設計  

親歷者:陳夜宵

2012年從武漢到上海師範大學讀了一年設計,中途輟學來日本。現在在一所東京的還算著名的美術大學裡面跟著原研哉老師混了兩年,要論中日兩國的設計之差別,我想我還是有一些個人體會的。本來還有一大堆的課題要做,突然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現在就在微信上流傳甚廣的武藏野美術大學的圖書館裡打完這篇文字。我不想一味的讚賞日本,或者一味的貶低中國的設計,只是站在一個還未入行,為著中國設計而考慮的一個設計系學生的角度來簡單的說說我這幾年的體會。如果其中論點有錯誤還請指正。

我們的生活環境往往會把我們拖入無可救藥的平凡。

俗話說「視野決定高度,思維決定高度」,包括我們的心裡素質也決定了我們的高度。然而作為一個藝術從業者,「平凡」又或者說是從眾思維的「平庸」將無疑是致命的。作為一名學設計的學生我更加偏好稱呼自己為半藝術從業者,這樣比較讓我心安,不用為自己的定位而擔心,一旦有人稱呼我為某個特定的職業的職人的時候,我就會心慌,因為我並沒有達到所謂的職業標準。在很多方面我只算是一個愛好者,以後我也很有可能達不到職業的標準。但並不能說我不是專業的,畢竟我受父親的耳濡目染,學習美術到現在已經過了13年,交給我的任務還是基本能完成的。在日本的這幾年教給我的最重要的是謙虛的態度,學無止境,我們永遠都要虛心,你永遠都不會知道比你牛逼的人還有千千萬萬。首先這一點是所有做學問的基本,而多少中國的設計師專業知識也就半吊子還掛著一堆的職稱。

原研哉作品

回到主題,進入東京的美術大學之後,我一直在與我多年培養而成的中國人的思維與定式做鬥爭。在微博等網絡平臺上也好,包括我在中國的大學期間學到東西也好,都差點讓我走上了一條萬劫不復的道路。雖然我已經隱隱約約的感覺到了自己現在走的才是一條真正的不歸路。

原研哉作品

追求形式上的美,結果主義


這是中國目前大學生或者想進入這個行業的人的普遍狀態,而這可能就是中國一直做不出優秀原創品牌的原因。大學如此,社會也如此。在中國的大學時代,我覺得我的時間完全就被餵狗了。我所謂的學專業,就是一味的被微博或網絡上所謂的的優秀作品洗腦,被「一星期學會PS」「如何做出冰火效果的海報」之類的技術流的信息所淹沒。

原研哉作品

我的生活大部分都在看電影,泡妹子,然後再安逸的環境下,覺得要學習了,晚上看看的PS教程,練習練習我的C4D。那時候的我和千千萬萬的大學生並沒有什麼區別,行為上也好,心裡上也好。被稱為美術生的我們多的只是一門操作軟體的技術,這或許就是俗話所說的「普通」吧。這樣的環境下培養出來的設計的學生,突然就到了公司實習,拿著低薪水,還要被客戶逼得跳樓。整個行業的的環境也是以客戶那些個能弄哭小孩的審美為主,客戶一個不滿意就不付款。然後我們這些學設計的人就會懷疑自己為什麼學了這個設計,進而考慮轉行之類的。其實這裡面隱藏著中國的整個行業對於設計師的不認同,不尊重。其中也包括我們對自身的不認同。所有人都認為比設計師更懂設計,所有人都在指指點點,我們完全會淪落為一個技工,和一個工廠的工人並無太大的區別。從我有限的理解來說可能是如此。畢竟我也沒有在國內呆很久就來日本了,也就不再多談。

原研哉作品

日本為什麼在各種藝術方面出大師的原因,我試著思考了一下。第一個我想到的就是整個社會的寬容度。沒人會告訴你你畢業之後需要幹什麼,雖然大部分還是會選擇就職,但作為讀藝術的我的同學們,其中有一撮人已經明確表示了不想就職,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小屁孩兒都是理想的,以後還不是都要被現實壓低腰,那我講一些我身邊的例子吧。

原研哉作品

第一個就是我們學科正在讀研的一個學長Sakasita,他出身北海道大學醫學部(日本排名前3的大學),拿著年薪2000w的工資在東京的一所醫院做醫生,現在已經30歲了。你要問我一個醫生怎麼成我學長了?他本人說因為原研哉老師的書,讓他了解到了自己原來真正想做的是設計,就毅然跑來考了研究生,一邊當醫生一邊讀書,但畢竟醫生和設計師都忙,他為了自己的設計夢,和交往了多年的女友不得已分手。前幾天和他一起喝酒,說現在準備辭掉工作,接下來去瑞士深造,將來要成為一個產品設計師。

原研哉作品

還有一個50歲的大爺和我修同一個攝像課,還有一個已經工作了3年的普通上班族,說為了繼承自己家裡的特產店,又重新來讀設計。還有一個學長畢業就回長野種田去了,聽說種的米賣的蠻好的。在日本沒有人覺得奇怪,這就是我生活日常的一幕。一個社會只有多元性和寬容性,它才是一個健康的社會。我們讀設計並沒有人說我們以後就一定要工作,一定要進一個公司,我們的選擇都是被尊重的,錯了可以再來,時間過了就沒有了。

第二點就在於美術教育這一塊了。

我們學校鼓勵的是獨特性,創造性。通過高密度的課題和評講來一步步逼瘋我們,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藝術生的身份。教授的安排也全部都是幾乎是在職的專業設計師或者藝術家。講座和上課都像是一次次的思想洗腦,你會漸漸意識到作品的深意,我們意識到一個設計師真正厲害的地方就在於能通過自己的說明,來讓對方真的喜歡上自己的作品。而這個國內的學生又有幾個能做的好?原研哉跟我們說「presentation is design」。很大的原因就在於我們從一開始進入學校的時候,就是真正從根源的問題和觀察來做作品,而不是為了某個結果而做設計,也不是像國內的大學一樣,一進去就教PS。我們進大學的第一課就是一個月做一本冊子,從選題,製作,攝影,排版全部由自己完成。然而大部分人連碰都沒有碰過PS。

原研哉作品

我自認為在國內混過一年,技術上一定不輸,結果他們的作品令我無地自容。要問為什麼突然布置這麼重的課題呢?估計教授覺得PS這種東西稍微學學就會了,再加上以後工作了,多的是我們從來沒有碰過的東西,短時間內學習,對設計師來說是一門必要技能。然而一個月做冊子這種小Case的課題,到現在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每個星期通宵兩天就是日常。我的時間表基本可以在6月就排滿了7月的,同學之間約吃飯基本都會具體到在下個星期某一天的某個時間段。地獄般的日子從我們進入大學一開始就持續到最後一年,我打工的地方一聽說我是美大生,都過來安慰我……

原研哉作品

可能國內的話在大一都是見不到教授的,但我們開學的第一節課就是由原研哉老師來教的設計論。基本所有的課都由教授親自來。並且他們從來不會以一個作品的PS水平高來評估好壞,所有的作品評獎都要先聽我們的自我展示。點子夠有趣,發現問題更獨特的往往評價很高。

原研哉作品


第三點就是設計這個領域的自豪感。

整個日本是尊重藝術家,尊重設計師的。其實在原研哉年輕的時候日本社會還不是這樣的,後來他們聯合起來辦展覽辦講座,將設計帶入生活,向社會發出自己的聲音,並取得了相應的成就,之後才得到了現在的地位。一般依賴主不會過於插手設計師的工作。但另一方面,我們的教授們的嚴格要求也會讓我時時刻刻的意識到自己離專業設計師還有多遙遠。柴田老師教的產品課光是最後的照片我們就重拍了10遍以上。日本人管這叫「プロ意識」(專業精神),因為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理想的遙遠,才會讓我們更加用心的深造,所以客戶才會信賴設計師吧,與其說是信賴設計師,不如說是信賴這個行業。

原研哉作品

在日本的普通大學生都不會怎麼搭理藝術生。因為我們的怪,而這個怪才是我們真正邁向藝術從業者的第一步。我們看世界的眼光不同,我們思想的不同,我們考慮的不同,我們生活方式的不同,這才能導致我們做出作品的獨特性。大學所培養的就是這個獨特性。設計與藝術一樣,一旦你落入了俗套,你就失去了成為一個真正獨立而長久的設計師的資格了。這就是為什麼國內的設計師說什麼到了50歲江郎才盡,而日本的設計師越老越牛逼,立身之根本不同。設計和藝術是一樣殘酷的世界,你要想做個普通人,你就放棄設計吧。

原研哉作品

作為設計師我們需要學習的是什麼呢?第一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獨特性,你可以變的怪,你要下定決心,走這條路,你的朋友可能就會離你而去,你得和孤獨相處,你會很多東西背道而馳,你不能再成為一個好好先生,我身邊的日本朋友很多都有這個覺悟了,「選擇了設計都是選擇了自己的一生」。第二就是如何傾聽用戶的要求,然後和自己的風格做融合的的技巧,很多人才是跟緊當下之風,跟著流行走,跟著客戶走,最後一定被流行拋棄,被客戶當成技工。

原研哉作品

我曾經聽TED演講說了一句話「成功的人是付錢請別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覺得一個優秀的設計師也是「讓客戶接受你想做的設計」,前提是你得有這個說服力。

我現在已經基本上把所有的技術的微博什麼的都刪掉了(此處@logo設計視覺 微博除外),訪問的網站都是Behance,Pinterest,Vimeo之類。一定要看最好的東西,並且自我辨別。

想給國內的學設計的同學們一個小小的建議,或許你將來能成擔負起中國設計的偉大的設計師,為不要讓你的「平庸」毀了它。

有人很好奇我們大一進學校到底做了什麼課題,在這裡我就貼一下我當時做的其中的一個課題的步驟吧,其實做得很簡陋非常拿不出手。

首先我們需要準備一些火柴和一個直徑為18cm的氣球。

接著我們就開始一個一個的把這些小棒子們粘到氣球上去。

抱歉一下越了這麼多步驟,反正弄成設計搞裡的那樣就愉快的噴漆。

然後我們互相的展示和評論對方的作品和自己的不足,不過日本妹子比較善良,大都互相表揚。

然後我們感覺下怎樣做封面效果好。

接著我們進入攝影棚,讓這些火柴們升格。

接著我們就可以按照設計稿來盡情的用PS和AI。

其實作為大一剛進去的課題,還是有很多的不足的,我並不是做的最好的,僅僅作為參考。

文章來源:logo設計視覺 (ID:logoshijue)

文 案 與 美 術

冥  想

秋  子

顧  問

阿三、莫凡、黃燕東

相關焦點

  • 日本國寶級大師親自設計,金米蘭遇上原研哉會發生什麼奇妙變化?
    原研哉先生作為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日本設計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曾參與設計長野冬季奧運開閉幕式節的節目紀念冊、2005年愛知縣萬國博覽會的文宣設計,以及伊勢丹、味之素、竹尾花紙、米其林車胎等一眾世界知名品牌的設計。
  • 不會說中文,不願說英文,原研哉這個耿直boy為什麼招人喜愛?
    原研哉1953年出生在日本岡山市,大學時代曾經在高田修也、石岡瑛子(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事務所工作。1983年獲得武藏野美術大學基礎設計碩士學位之後進入日本設計中心,同事稱其是一個性格強硬堅忍、特別「軸」的人。「這可能和他的出生地有關。岡山是日本的中國地區,民間故事中桃太郎的故鄉,那裡以民風堅忍著稱。」
  • 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2020新作來拉!還有超多設計作品整理趕快收藏!
    說起原研哉 恐怕設計師沒有不知道的吧 他的著作《設計中的設計》 已經成為設計行業必讀書 還是日本MUJI(無印良品)首席設計總監 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
  • 日本的畢業設計到底是什麼水平?
    又是一年畢業季每年國內及日本一些院校的畢設作品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今天象君就挑了兩所日本頂級藝術院校武藏野美術大學和多摩美術大學原研哉、奈良美智都畢業於這所大學。在眾多學科中,武藏野美術大學的「基礎設計 Science of Design」專業顯的尤為特殊。這個專業旨在培養學生全方位的構想力和設計力,不針對某個領域的設計,而是探求設計方法的本質。
  • 日本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真的有那麼好?
    要了解日本的設計水平,一方面要看日本社會上的設計,另一方面要看學校的教育。好的審美可以提高設計水平,好的設計又養育了審美能力,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就是日本真正的美學教育優勢。 知乎上有個提問:日本的平面設計水平為什麼這麼高?很多高贊回答中都提到了日本NHK電視臺特地為少年兒童開設的一檔設計類教育節目,名字叫《Design あ》。
  • 「不刻意的設計」——對話 MUJI 設計師深澤直人、原研哉、杉本貴志
    對於這個問題,深澤先生強調了設計師本身的工作職責:根據人與周圍環境的相互影響和作用,來獲得啟發、展開工作,目的還是為了在人與環境之間建立一個舒適自然的關係。「現在中國的發展變化這麼快,倒是或許有不少人會感到焦慮,所以我想用 MUJI 的產品來提醒大家,關注一些簡單自然的事情。」
  • 原研哉說,他的T恤、毛巾和拖鞋都來自無印良品,但家具不是
    對習慣於每天早起工作的原研哉,這種強度的工作或許只是小菜一碟。「勤奮、守時、注重細節,他是一個骨子裡很傳統的日本人,而且總試圖將未來與這些傳統結合在一起。」作家原田宗典這麼形容自己從小的摯交。1958年出生的原研哉,是繼田中一光等老一輩設計師之後,日本新一代設計師的代表,頭頂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日本設計中心代表、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等眾多光環。同時,他也被稱為當下最具思辨能力的日本設計師。即便在設計教育還未普及的中國,他的《白》《欲望的教育》《設計中的設計》等關於設計的隨筆著作銷量輕輕鬆鬆到了數十萬。不止早起工作,據說,原研哉還有每天寫隨筆的習慣。
  • 原研哉:稍微再努力一下,人還可以這樣生活
    在說起這個家的故事之前,他還是一個很酷的人——原研哉是日本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作為無印良品的藝術總監、日本設計中心社長,極簡主義不僅存在於他的作品裡,還鮮明地活在他身上。純黑色的T恤、純銀色的眼鏡、純白色的頭髮,接受《人物》採訪的時候,他身上沒有一點多餘的色彩。
  • 原研哉為臺南市美術館設計的新LOGO,製作標識後遭網友吐槽
    設計師許瀚文也評論說「間距最少要鬆開啦」他舉了高松市美術館的例子——原來臺南美術館的LOGO確實是原研哉操刀據說館方對外公布後其獨特的造型引起了很多的討論上圖就是臺南美術館一館(近現代館)的原址——原臺南警察署此番新招牌的設定和製作與傳統建築如此不協調是誰所為?是原研哉?建築方?還是外包方?不知道!
  • 別一說日本設計就只知道MUJI了!這本書說透日式極簡七十年
    那麼,說到日本平面設計美學,你會想到什麼呢?熊貓君最先想到的就是極簡!日式極簡的精髓就是去掉一切無效信息,直擊本質,毫無廢話。今天為大家推薦這本書,帶你迅速通曉十六位設計大師譜系,簡明扼要的為你講述日本平面設發展史,深入探索日式美學根源。一本書,說透日式極簡七十年!
  • 設計》,無驚嘆不設計
    設計》(今天隆重推薦)01.日本設計這麼牛,原來從小就在做美育教育啊說到日本品牌,MUJI和優衣庫深入人心,男生對索尼、佳能尼康、松下、東芝總是情有獨鍾。我們生活周遭的設計基本上還處於空白甚至還很差的狀態,所以我們還僅在追求「讓它們變得更好看些」,而日本是到處都被設計過的國家,這導致他們有很高的整體審美水平,並由此呼喚更別致和氣質不同的設計,很多優秀的日本設計師在設計時,開始把美放到次要的位置,這其中會有程度上的區分,而程度的差異也體現著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國家對兒童的設計教育的重視,呼籲兒童從小就參與設計,開闊思維。
  • 原研哉╳聶永真:緊張感與神經質,紙的無限魅力
    「TAKEO PAPER SHOW」策展人原研哉(右)與對談人聶永真由日本竹尾紙業株式會社舉辦以「紙」為主角的「TAKEO
  • 原研哉操刀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主視覺,打造暗黑系的生猛海鮮!
    三年一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近日公布了2019年的主視覺海報,由原研哉操刀設計,以瀨戶內海中的「
  • 原研哉 2020最新作品合集&經典作品回顧
    背景介紹日本設計中心始創1959年 朝日啤酒、東芝
  • 為什麼日本女高中生的裙子這麼短?穿過JK制服的女孩,會這麼說
    日本學生的校服,跟咱們中國學生的校服,是完全不一樣的,想必這點很多小夥伴都知道。很多中國的學生黨們,看到日本學生的校服,尤其是女生的校服,都受驚了!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女高中生的制服裙,可以這麼短呢?其實啊,大部分日本學校都是規定,女高中生的制服裙,不能短於膝蓋,有的嚴格一點的學校,會規定製服裙必須蓋住膝蓋。
  • 日本文具大賞刷屏,來自設計師的幕後故事和冷思考
    想想整個流程,應該是非常累的工作,但原小姐不這麼認為,她說,雖然很辛苦,但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最大化的實現,所以覺得很有幹勁。原小姐設計的DELDE產品,除了筆袋,還有筆盒,也是2019年1月才推出來的。為什麼要設計它,是因為「聽說有學校禁止使用站立式筆盒,為此開發了這款使用方便的平底長款筆盒。」更節省空間之餘,原小姐還說,它參考了摺疊式眼鏡盒。
  • 拆書|讀完《設計中的設計》,你也可以做MUJI風的性冷淡海報!
    只不過在眾多項目中,被更多人所熟知的,是原研哉從2002年開始,成為無印良品顧問委員會的成員,並從田中一光手中接下了藝術總監的職位。原研哉成為千禧年之後,帶領無印良品進軍全球的重要推手。 與其說,這是一篇拆書稿,毋寧說它是一篇推薦文。在《設計中的設計》一書中,沒有那麼多,看起來非常功利主義的經驗總結。
  • 直播 | 你真的了解日本設計嗎?今晚對話武藏野美術大學前輩x 頂牛新春特輯!
    設計師的復層角色——淺談日本設計 說起日本設計,有如數家珍的設計大師、炙手可熱的設計品牌,然而,要說他們為何如此受大眾歡迎,答案卻總是那樣的撲朔迷離。「武藏美」在二戰前後吸引來了許多當時具有先鋒改革精神的藝術家,構成了雄厚的師資團隊,所以「先鋒」、「自由」成為了「武藏美」長此以來的教育精神,「武藏美」的歷代名師都是日本設計界如雷貫耳的藝術大師,如,原弘、粟津潔、勝井三雄、新島實、片山正通、原研哉等,同時在80年代以後也培養了眾多傑出的藝術家,如,廣村正彰、今敏、森本千繪、奈良美智、原研哉、柴田文江、中野豪雄等。
  • 這些日本「殿堂級」設計大師,扎堆拍了一部大片,連火7年!目的竟是為了孩子們......
    然而,這麼多大師聚集起來只為做一檔兒童設計節目卻沒有一個觀眾覺得大材小用了!嗷~~所以電話線設計成醬紫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啊總監製佐藤卓說做這檔節目的初衷並不是讓孩子們來學習的只是希望能讓孩子覺得設計還挺好玩的
  • 它們是過去一年日本最棒的10個平面設計!
    作為日本平面設計水準頂點的組織,JAGDA 每年都會評出不少獎項,來推動日本的平面設計水準。今年又有哪些作品獲獎了呢,一起來看吧!1990年原研哉獲得 JAGDA新人賞的作品1997年,JAGDA 初代會長龜倉雄策去世,為了紀念這位大師,也為了繼承他的遺志繼續推動日本的平面設計,JAGDA 自1999年起額外設立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