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達錦綸擁有行業內首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美達錦綸通過「人才+科研」不斷解鎖錦綸的「新技能」,圖為該公司企業技術總監陳欣(左)與科研人員在分析數據。
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江門人耳熟能詳的一家企業。它從織染起家,在短短30多年內發展成為國內唯一涵蓋聚合、紡絲、針織和印染等領域的企業,是全國首家上市的錦綸6生產企業、中國化學纖維行業10強企業、全國500家重點企業、廣東省50戶工業龍頭企業、中國化纖學會錦綸分會會長單位,多年來一直領跑錦綸行業。
剖析箇中原因,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網站首頁醒目的「不斷創新的美達」七個字給出了答案。該公司企業技術總監陳欣總結了20多年的經歷後道出了更深層次的原因:「公司非常重視科研攻關和人才培養,這是我們能夠不斷創新、持續發展的重要源動力。」
全國錦綸行業的「領跑者」
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位於新會岡州大道東11號,是新會有名的「地標式」建築和「新會製造」的靚麗「名片」。
「公司成立於1984年,開始主要做織染,如今已涵蓋聚合、紡絲、針織和印染等領域,實現了產品應用的全覆蓋。」在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的展覽廳,陳欣指著錦綸6切片、纖維、面料等「達綸」系列產品,介紹著錦綸行業日新月異的變化。
「科技的加持,賦予了錦綸產品更多的特性,讓它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陳欣介紹,公司的發展映射了整個錦綸行業的規模化、差異化、功能化發展趨勢。只有不斷的深耕,迎合日益精細的消費市場,才可以在行業中站穩腳跟。過去的30多年裡,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不斷嘗試並成功「解鎖」了錦綸的多個「新技能」,多項產品被評為國家、省高新技術產品,廣泛應用於軍民兩用、新材料等領域。
如其研發的錦綸切片,廣泛應用於高速紡絲、工程塑料、超纖皮革及包裝行業;納米增強尼龍、高流動尼龍進入了汽車、電子電器等領域;負離子、抗紫外線、抗菌、抗靜電、冰爽等功能性纖維廣泛應用於無縫內衣、休閒運動服;高強、聚醯胺纖維則應用於運動繩纜、耐磨舒適的訓練服和襪子等。差異化、功能化產品的推廣,增強了公司的技術實力,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一步步從一家織染廠逐步發展為年產錦綸6切片20萬噸、長絲10萬噸、高檔針織布4800噸的上市公司,成為全國錦綸行業的「領跑者」。
科研引領發展的「樣板間」
今年初,全省22家企業獲批成為2020年廣東省重點實驗室(企業類),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華南理工大學共建的「廣東省新型聚醯胺6功能纖維材料研究與應用企業重點實驗室」成為我市近4年來唯一獲批的省級重點實驗室。
「挖掘錦綸的更多特性,解鎖錦綸的更多『技能』,離不開科研。」陳欣介紹,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就致力用科研引領發展,公司成立的第一個十年,就通過自主研發,實現了設備的國產化。
「2002年,我們在江門地區成立了全市首家、行業首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正式拉開了與各大高校、研究所全面合作的序幕。」陳欣介紹。隨後,該公司與華南理工大學、東華大學和軍需裝備研究所逐步建立起長久、全面的產學研合作關係。
2010年,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華大學攜手成立東華美達聯合研發中心,重點對錦綸進行功能性改造和差異化開發,取得了顯著成績。目前,抗靜電、吸溼排汗、涼爽等功能性纖維已實現成果轉化,工藝技術嫻熟,達到量產,產品在民用、軍用領域得到應用,今年以來,已實現產能1萬噸,新增產值約2.5億元,新增利潤2539萬元。
「未來,我們還將依託廣東省新型聚醯胺6功能纖維材料研究與應用企業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重點拓展民用和軍用兩個領域的錦綸材料的研究,並引導建立功能性聚醯胺產業技術的國際行業標準,引領產業進一步發展。」陳欣說。
人才推動發展的「實踐者」
陳欣入職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已經20多年,從一名普通的職工一步步成長為公司企業技術中心總監,她說:「美達錦綸非常重視人才,尤其重視人才的培養。」
2002年,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錦綸行業中率先建立了首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已先後引入約10位博士進站開展相關研究。「博士、博士後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先進的技術理念,我們一直堅持組織員工參與、輔助進站博士、博士後開展研究,以此提升員工的研發水平和研發能力。」陳欣介紹。
企業技術中心主任工程師諶繼宗是受惠職工之一。自2006年入職公司以來,諶繼宗先後跟隨多位進站博士後開展課題研究。「2016年至2019年,我跟隨一位從日本回來的博士後,針對『高溫尼龍』這一課題進行研究,接觸到了很多先進的研究方法、實驗方法。」諶繼宗說,每個進站的博士後都是各自領域的專家,他們研究的課題也都來自行業的領先領域,參與這些課題的研究,拓展了他的理論深度,對他個人成長有非常大的幫助。
「除了讓員工積極參與博士後課題研究,公司還以項目為載體,通過『老員工帶新員工』等方式,提升員工的實操水平。」陳欣介紹,公司還與東華大學聯合培養工程碩士,安排一部分優秀員工到東華大學學習,至今已經培養了30多名在職研究生,目前他們都在公司重要技術管理崗位任職,發揮核心作用。
緊抓人才這一發展「第一資源」,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凝聚起了一支強大的人才團隊,目前僅研發大團隊就超過200人,有博士、碩士高層次人才超20人。公司於2011年取得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而該公司的企業技術中心也於2016年獲評「全國化纖行業科技創新平臺」。
「新會有培育人才的土壤,近幾年出臺的人才優惠政策,為我們企業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創造了很好的條件。」陳欣說。作為新會高層次人才的她表示,新會區人才辦向各類人才提供了周到、細心的服務,除發放「葵鄉人才卡」為人才休閒、運動提供方便外,還搭建了各種平臺,讓不同領域的人才有了互相交流的機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會區人才辦經常打電話慰問我們,還給我們準備了防疫『暖心包』,提供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資」。
文/圖 林潤開 凌偉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