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絡購物退款詐騙
案例:今年3月份,王某接到一個陌生電話稱其網購的衣物出現問題需退款,並收到對方發來的連結,其輸入了驗證碼,向對方共計匯入28000元,之後對方並未向其辦理退款才意識被騙。
詐騙手段:冒充淘寶等公司撥打電話或發送簡訊謊稱受害人拍下的貨品缺貨或有質量問題等為由,可以退款,要求購買者提供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實施詐騙。
防範建議:不要相信第三方平臺以外的任何連結和退款客服電話。
2、網絡兼職刷單詐騙
案例:今年4月,張女士被人以刷單返還佣金為由,通過掃描支付寶二維碼方式共被騙23578元。
詐騙手段:網絡兼職刷單是網店賣家付錢請人假扮顧客,用以假亂真的購物行為,提高網店銷量、信用度及好評,從而吸引更多顧客的行為。兼職刷單詐騙中,詐騙分子冒充客服人員向被詐騙對象發送連結,聲稱點擊了其中的連結,購買商品成功後,貨款會退還,還有返利提成,甚至會讓被詐騙對象填寫一份入職資料,讓其以為自己是被正當公司聘用賺錢。在完成第一單購買任務後,被詐騙對象會受到客服之前約定的刷單返利,並以此為誘餌吸引被詐騙人購買更加大額的商品,當交易達到一定數量後,所謂的客服人員就會切斷與被詐騙人的聯繫,就此消失。
防範建議:凡是稱刷單的都是詐騙。
3、貸款詐騙
案例:今年5月,胡先生找了一個貸款網站,按照看似正規的流程辦完手續後,對方卻又以保證金、公證金等等名義向張先生索要資金,累計騙取10萬餘元。
詐騙手段:通過群發信息,稱其可為資金短缺者提供貸款,月息低且無需擔保。一旦事主信以為真,對方即以預付利息、保證金等名義實施詐騙。
防範建議:辦貸款、信用卡一定要通過銀行的正規途徑辦理,提到先收激活費、保證金的都是詐騙,切勿上當。
4、冒充公檢法詐騙
案例:今年6月,孫某某接到自稱公安局民警電話,電話稱孫某某涉嫌洗錢。孫某某多方辯解,對方以孫某某身份信息被洩露,需要進一步核查真實性為由,讓孫某某將銀行卡內資金轉入公安設立的指定安全帳戶,待核實無誤後返還。孫某某信以為真,向對方匯款10萬元。
詐騙手段:詐騙分子往往藏身境外,冒充公檢機關,以受害人涉案為由,讓受害人將自己的存款轉入 「安全帳戶」。
防範建議:公安、檢察院、法院不會通過電話辦案,從沒有所謂的安全帳戶,更不會要求當事人向指定帳戶匯款。接到此類電話,都是詐騙,一律掛斷。
5、裸聊騙局
案例:今年7月,21歲男子小軍看到QQ群一個名為「娜娜」的年輕女子在發布裸聊廣告。小軍看到「娜娜」的頭像婀娜多姿,便有些心動,按捺不住好奇心主動添加了「娜娜」QQ為好友進行聊天。然後娜娜說可以裸聊,要求小冉下載一個軟體,小軍脫衣服,和對方裸聊,3分鐘之後對方消失了。然後發了小軍的裸聊截圖,如果不給20000元,就發給通訊錄的好友,對其敲詐勒索,最後小軍轉錢,對方繼續要挾,小軍報警。
詐騙手段:QQ裸聊截圖,用木馬病毒提取受害者通訊錄好友,對其實施敲詐勒索。女方的裸照都是電腦提前準備好的網絡視頻,不是本人。
防範建議:請潔身自愛,凡是主動要求裸聊的都是騙局。
6、「殺豬盤」騙局
案例:「殺豬盤」,一種起源於東南亞的新型詐騙方式。顧名思義,該詐騙就像養豬一樣,先將受害者引誘進詐騙籠子裡圈養起來,然後通過感情、利益等催化,讓受害者胃口越來越大,投入也越來越多,等到膘肥體壯時,然後洗劫一空。今年8月,小張認識一個女生,對方在網上談起「戀愛」,女方朋友圈不是曬豪車就是曬豪宅,女方推薦一個掙錢的網站,開始小張贏了1000元左右,嘗到甜頭後,最後輸30萬元。
詐騙手段:「殺豬盤」是業界的一種俗稱,實際上它是指一種打著交友名義,通過培養感情獲取信任,再誘惑受害者至博彩網站投資,從而實施斂財的新型情感投資類詐騙。
防範建議:不要相信網絡上的「白富美」「高富帥」接到自稱是「投資專家」、「投資平臺工作人員」等加好友拉你進入股票、虛擬貨幣等平臺轉帳投資的均是詐騙。
7、網購遊戲裝備詐騙
案例:今年9月,喻某從手機上瀏覽遊戲裝備,後與一陌生人加了微信,雙方談以1600元交易遊戲裝備,喻某匯款後發現被騙。
詐騙手段:詐騙分子通過網頁、遊戲平臺發布一些賣遊戲裝備信息,引誘玩遊戲的人主動聯繫購買,騙取錢財。
防範建議:不可沉迷於網路遊戲,對網絡上的東西要保持理智,不要輕易匯款。
8、QQ、微信盜號冒充熟人詐騙
案例:今年10月,某公司會計趙某的QQ接到其老闆的QQ發來的信息,以公司業務為由讓其向一陌生帳戶匯款30000元。趙某匯款後,向老闆報告才得知其老闆QQ被盜。
詐騙手段:詐騙分子通過竊取他人QQ、微信等社交帳號,冒充帳號主人,通過借錢、緊急求助、公司業務轉帳等理由騙取受害人錢財。
防範建議:在QQ、微信上談及借錢、匯款的「親朋好友、公司老闆」,一定要採取當面、電話等方式核實真實信息,切勿匯款後再核實。
9、冒充老師詐騙
案例:今年11月,家長陳某在QQ群裡收到了一條消息:「各位家長,學校要交450元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資料費用,麻煩各位家長配合交到學校的微信二維碼,支付成功後截圖給我看,全校統一,我先通知咱們班的」。因為QQ頭像和資料一模一樣,家中相信後紛紛轉帳被騙。最後班主任稱QQ被盜,被他人冒用。
詐騙手段:這些家長群也為一些不法分子實行違法犯罪活動提供可趁之機,他們以各種方式混入家長群,盜取或者克隆老師的QQ、微信,利用家長對老師的信任、對孩子的期盼心理,假借「老師」的名義收取各種學雜費、資料費實施詐騙。
防範建議:家長群如果要收費,請直接致電老師或打微信視頻確認後再繳納。
10、...........
第十個案例,明sir想留給大家,請把你們遇到的最多的騙局發私信告訴我,明天公布!
最後獻上我自創的防騙7字口訣:
看完,請轉發給你最愛的人!
轉自微信公眾號」 小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