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主之鄭莊公
話說周武王姬發在姜子牙等能臣的輔佐之下,繼承其父文王姬發積攢的雄厚實力,高舉討伐暴虐的大旗,一舉擊敗商紂王,取得天下,而後分封諸侯,內治外攘,開創了一代禮樂治世的祥和景象。
隨著時間流逝,周王室子孫逐步墮落,敬業之心日衰。從周厲王的改革失敗導致平民造反;到周幽王,為取悅褒姒,拿國事開玩笑(傳說烽火戲諸侯),導致幽王的老丈人聯合犬戎發生戰亂,幽王死,西周滅。雖然,威勢與武王開國時不可同日而語,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大臣的扶持下,東周建立。此時,雖然周王室的控制能力大不如前,畢竟基本秩序尚存,諸侯國主對共主的禮貌還在。但是,經過一場繻葛之戰,天子威信掃地,天下紛爭開始了。
繻葛之戰的甲方是周天子的部隊,乙方是(周天子麾下)諸侯國之鄭國的部隊,鄭國軍事統帥是鄭國國主鄭莊公。
鄭莊公,可以稱得上一代梟雄。鄭國在諸侯國中不算強也不算大,在鄭莊公的「重農興商」治理之下,逐步強盛,甚至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挑戰周天子的威嚴,卻立於不敗之地。
鄭莊公,名姬寢生,其父鄭武公,其母姜武。
姜武生有二子,長子寢生(鄭莊公),次子共叔段,由於寤生是難產而生,共叔段是順產而生,所以武姜不喜歡寤生,而喜歡共叔段 ,武姜曾請求鄭武公立叔段為太子,但鄭武公沒有同意。由此埋下鄭國內亂的禍因。
鄭武公病逝後,鄭莊公繼位。
鄭莊公元年,應母親武姜請求,鄭莊公把叔段封到京邑。叔段自稱「太叔」,京邑的人稱之為「京城大叔」。對此,大夫祭仲進諫道:「京邑比都城還要大,不宜作為弟弟的封邑。」鄭莊公說:「這是母親武姜的要求,我不敢反對。」祭仲說:「不如及早給太叔換一個封邑,不要讓他的勢力滋生蔓延,一旦他的勢力滋長蔓延就難處理了。」鄭莊公說:「多做不義的事情,必將禍及自身,你姑且等著瞧吧。」
不久後,叔段讓鄭國西邊和北邊的邊邑在服從國都命令的同時聽從自己的管轄。公子呂說:「國家不能有兩個國君,如今您打算怎麼辦?您如果打算把鄭國交給太叔,那麼我就去輔佐他;否則就請除掉他,不要使百姓們產生疑慮。」鄭莊公說:「不用除掉他,他會自取滅亡的。」叔段又讓兩屬的邊邑歸順自己,一直到廩延。公子呂說:「可以行動了!土地擴大了,他將得到老百姓的擁護。」鄭莊公說:「對君主不義,對兄長不親,土地雖然擴大了也會崩潰的。」
鄭莊公二十二年,叔段修理城郭,聚集民眾,修造盔甲武器,準備好戰車,將要偷襲鄭國都城,而武姜則打算在城裡為他打開城門。鄭莊公得知了叔段起兵造反的日期後說:「可以動手了。」於是發兵討伐叔段,叔段逃跑回京邑。鄭莊公命令公子呂率領二百輛戰車進攻京邑,因為京邑的人反對叔段,叔段於是逃到鄢邑,鄭莊公又到鄢邑討伐他。鄢邑士卒潰散,叔段於是逃到共國。
在平定了叔段的叛亂後,對於幫助弟弟奪權的母親,鄭莊公怒不可遏。他把武姜安置在城潁,並且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再相見!」但過了一年多就後悔了,後在潁考叔的建議下「掘地見母」,(在「黃泉」相見了),得以母子和好如初。
宰相肚裡能撐船,畢竟血濃於水,鄭莊公的掘地見母,既成全了母子之情,維護了雙方面子,又沒有「違背」自己的誓言。不留非議口食。
鄭莊公三十七年夏季,周桓王為了削弱不斷強大的鄭國勢力,不讓鄭莊公參與周朝政。鄭莊公也還以顏色,不再朝覲周桓王。這還了得,連禮數也不講了?得好好教訓一下鄭國。秋季,周桓王率領周軍及陳國、蔡國、虢國、衛國四國軍隊討伐鄭國。
為了自救,鄭召開軍事會議。子元建議先打弱敵,他說:「陳國正逢內亂,人民沒有戰鬥的勇氣,如果先進攻他們,他們一定會敗逃。周天子的軍隊見到陳國軍隊敗逃,一定會發生混亂。蔡國、衛國的軍隊支持不住,定然會爭先逃奔。接下來集中兵力對付周天子的軍隊,就可以取得勝利了。」鄭莊公接受了他的建議,讓曼伯率領右方陣的軍隊,祭仲率領左方陣的軍隊,原繁、高渠彌率領中軍跟隨莊公,擺設魚麗陣,即將戰車布列在前面而將步卒疏散配置於戰車兩側及後方,從而形成步車協同配合、攻防靈活自如的整體。
雙方在繻葛展開戰鬥時,鄭莊公命令左右二方陣說:「大旗揮動便擊鼓進攻。」戰鬥開始一段時間後,蔡國、衛國、陳國的軍隊開始敗逃,周天子的軍隊因此也混亂,鄭國的軍隊便從兩邊會進攻周軍,周軍大敗。鄭國將領祝聃發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但周軍敗而不亂。祝聃請求追擊周軍,鄭莊公說:「君子不希望過分地佔人上風,更何況敢侵侮天子呢!如果能挽救自己,使國家免於滅亡,這就足夠了。」於是沒有追擊。晚上,鄭莊公派遣得力使者祭足慰問周桓王,同時問候天子的群臣。
善後的做法,起到了一定和稀泥,緩和關係的作用,算給周王留了一點面子,也為日後還能交流留下了一條通道。
此一戰,猶如揭露了安徒生童話裡「皇帝的新裝」。不服王化的衝動,不只存在於逐漸做大的諸侯國主心裡,而是赤裸裸展現在了人們面前。自此,王道衰落,霸道興起,諸侯爭鋒,相互攻伐的春秋亂世拉開帷幕。傳統文化的興盛卻也逐步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