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是「信仰般的存在」

2020-12-23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守島官兵眼中的「遠方」。
圖①:端午節前夕,老兵唐樂(左)與新兵李卓航(右)在山巔「喊海」。如今唐樂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說:「海的那一邊,寶貝們一定能聽到我的問候。」
圖②:一名戰士觸摸石壁上篆刻的「戰士第二故鄉」歌詞。該石壁位於連隊營區一角。照片由東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海防五連官兵提供
礁石上,官兵演奏著《戰士第二故鄉》。
李卓航與母親通話。
守島官兵常走的「談心路」。

近日,一段幾年前央視記者含淚採訪堅守「生命禁區」邊防軍人的視頻,再次在微信朋友圈刷屏。

不少網友深受感動,因為,在那常人無法想像的艱苦環境下,邊關軍人用站立的姿態、鋼鐵般的意志守衛著國與家,他們挺立的背影,總是令人敬佩又心暖。

走馬祖國邊陲,你會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會感嘆生命的珍貴。祖國漫長的陸地邊境線、海防線上,由於地質和氣候等環境原因,邊關軍人堅守的點位,很多都是被稱之為「雪海孤島」「生命禁區」「死亡之海」的地方。

而就是在這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我們的戰士用血肉之軀一次次拓開腳下的路,用腳步丈量著祖國的山河大地。於是,堅守,成為生活,成為日子。苦並快樂著,也成就了人生的光輝歲月。

「如果好的地方有人去,苦的地方沒人來,那祖國的國門誰來守,海防線誰來守?只要祖國需要,我願意在這裡守一輩子。」這是一位駐守祖國東極島海防戰士說的話。

話語樸實,聽來卻別有一番滋味。用青春守海島,很苦很累,但年輕的士兵從不會主動提及自己的犧牲與奉獻。他們明白,這身軍裝從來不是一件簡簡單單的衣服,它意味著職責和使命,象徵著精神和靈魂。

堅守,有苦有累,但總有一批「理想主義者」不畏艱苦、不怕犧牲,把一首歌當作「信仰般的存在」,把一座小島守成了生命中的「第二故鄉」。

有一種故鄉,就在心裡。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記者的視角,走近一群人的「第二故鄉」。

採訪手記

■李一葉

歌聲,斷斷續續地從那部舊手機中飄了出來。淚珠,從那張滄桑的臉龐悄然滑落。

這歌聲,來自祖國東極廟子湖島的守防新兵。電話這一頭,是當年創作這首歌的詞作者——張煥成,他曾是駐守廟子湖島海防連隊的一名老兵。

東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海防五連至今保留著這樣的傳統——每一個上島的新兵,都必須學會這首《戰士第二故鄉》。

「雲霧滿山飄,海水繞海礁,人都說咱島兒小,遠離大陸在前哨,風大浪又高,自從那天上了島,我們就把你愛心上……」湛藍的海水,把層層白浪推向海灘。廟子湖島上一座營院裡響起悠揚的葫蘆絲,新兵李卓航和著樂聲,與戰友們合唱這首歌。

他們的年齡,跟老兵張煥成的孫子一般大。穿越時空,為夢而來。對於通話雙方而言,這首歌,就像是「信仰般的存在」。

一代代守島官兵,傳唱著同一首歌

「一輩子寫了一首歌」的張煥成沒想到自己會「一曲成名」——這首《戰士第二故鄉》竟會被一代代守島官兵傳唱至今。這也成就了張煥成一生的榮耀。

老兵對軍旅生涯的回憶,常常由這首歌開啟。隨著歌聲,那個在他夢裡出現過無數次的小島,浮現在老兵眼前——

62年前,張煥成初上島時,島上荒涼極了,就如歌詞中寫的那樣:「從來不長一棵樹,全是那石頭和茅草……」條件雖苦,但在老兵記憶裡,「從沒有人叫苦叫累,反倒守著守著,我們都喜歡上了這個小島,就總想著為它寫首歌。」

只有小學文化的張煥成,「今天想一個詞,明天想一個詞,拼拼湊湊寫了整整3年」。時光飛逝,幾十年過去了。島外,流行歌曲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在這個遠離大陸的小島上,一代代官兵還在傳唱著張煥成留下的這首歌。

《戰士第二故鄉》的旋律、歌詞,迴蕩在一茬茬守島官兵心間,融入他們的青春,漸漸成為他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這首歌早已成為小島的名片。通往「東海第一哨」哨所的山路上,一塊巨大石頭上刻著「戰士第二故鄉」6個大字。不知多少官兵的影集裡,「定格」著在這兒的留影。

「多想回去看一看。可年紀大了,去不了啊……」電話那頭,張煥成老人反覆說著他無盡的思念和牽掛。他還想給小戰士們看看自己家裡掛滿牆的守島老照片。

其實,這群新兵也格外盼望著這位老兵能來島上看看。秉承著前輩們留下的「廟子湖島精神」,一代代守島官兵用自己的雙手抬石頭、搬水泥、拉沙土,讓小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綠色植被覆蓋著小島,官兵們也住進了新營房。

那是一個地理坐標,更是一個精神坐標

每天清晨,廟子湖島哨所的巡邏小分隊,都會迎著祖國東海第一縷朝陽,踏上執勤路。

廟子湖島,是東海深處東極鎮主島。在守島官兵的視野裡,如今這裡越來越熱鬧。2014年,一部青春派的電影《後會無期》,讓原本寂靜無名的東極島,成為許多當代年輕人去尋找「詩和遠方」的目的地。

一些人來了,離開時仿佛找到了答案;一些人來了,離開時依舊湧動著青春的迷惘。

而對於這群守島官兵來說,答案始終是明確的。在這個面積僅有2.57平方公裡的小島上,他們用青春實踐著堅守的價值和意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守一座島,唱一首歌——用他們的話說,早已成為「信仰般的存在」。

有了信仰,人生就有了方向。

17年前,孔潤輝來到廟子湖島,在這裡留下了16年的青春。

這些年,組織曾多次把孔潤輝調整到團機關工作。可每次離開後,他都申請重返哨所。「就像有一種聲音在召喚,就像遊子回家一樣。」孔潤輝說。

一年多前,孔潤輝退役離開了小島。但在他心裡,自己好像從未離開過。「以前,通話時間最長的是妻子。現在,給連隊的戰友打電話,常常會講到手機沒電。」說到這裡,孔潤輝不好意思地笑了。

那天,電話裡,孔潤輝和戰友又唱起了《戰士第二故鄉》這首歌。對於他來說,這首歌就是他的青春,歌裡的世界,是他夢裡出現最多的地方。

孔潤輝始終忘不了,10年前一位老兵重回小島時的場景。那天,老兵告訴孔潤輝:當年一起守島的戰友,還能下床走動的只剩下他自己了。

在島上兜轉許久後,老兵在一處坑道旁停下,邊看邊用顫抖的雙手撫摸那凹凸不平的牆壁。

「就是這兒,就是這兒……」老兵撥通了電話,接通的一剎那,他突然跪在坑道前,淚流滿面地說:「班長,我找到坑道了,還在老地方……」

那一刻,沒有人知道老兵在想些什麼。但這一跪一哭,讓在場所有人為之動容。老兵的名字,孔潤輝忘記了。但這一幕,孔潤輝說他一輩子都忘不了。也正是從那一刻起,孔潤輝真正理解了「戰士第二故鄉」的含義——「某種意義上,那是一個地理坐標,更是一個精神坐標。」

生命中,總有一首歌是屬於自己的

「你為什麼愛一個地方,因為你把愛留在了那裡。」守島9年,雷達技師唐樂總結出的這句話,被戰友們視為「金句」。

和連隊其他官兵一樣,為了守島,唐樂情願割捨掉自己心愛的一部分東西。9年前,21歲的唐樂從大學入伍,來到小島。人如其名,樂觀的唐樂寫信告訴父母:「我們住的可都是海景房。」如今,他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我人生中重要的轉變,都與廟子湖島息息相關。」他說。

在指導員汪祺的眼中,小島見證並參與了一茬茬年輕人的成長。

今年2月,又一批新兵上島了。依照慣例,汪祺為每位新兵打了一盆島水洗臉,「希望他們洗淨塵埃、洗淨牽掛、洗淨心靈」。隨後,新兵們又參觀了連史館、連魂樹……從一開始的疲憊、新鮮,到油然而生的凝重,一路下來,汪祺觀察到新兵們臉上表情的變化。

老海島精神,深深影響著每一位廟子湖島守防官兵。這裡的每一棵樹、每一塊石頭,都有著老前輩們灑下血汗的痕跡。

第一次登上山頂的「東海第一哨」,剛上島的11名新戰士就被一幅特殊的地圖震撼住了——草地上,一塊塊鵝卵石拼出了一幅大大的中國地圖。「這是老前輩們用一塊石頭一塊石頭拼出來的。」汪祺說。

新兵李卓航的故鄉,在距離廟子湖島不遠的浙江嘉興。那是一個沿海的小村莊,有著海水味道的新鮮空氣和大片綠植。能夠看到與家鄉相同的景色,李卓航一登島,便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很快適應了這裡的環境。

「前人栽樹,後人就應該把樹養護得更加茂盛。」李卓航希望,自己可以留在廟子湖島一直幹下去,與「連魂樹」一同生長。

《小王子》中寫道:「你在玫瑰花身上耗費的時間,使得你的玫瑰花變得如此重要。」對廟子湖島的官兵們來說,小島就是他們的玫瑰花,為之流過的血汗、為之奉獻的青春、為之付出的情感,都在澆灌著那顆紮根小島的「種子」,讓它生根發芽。

生命中,總有一首歌是屬於自己的。來到小島後,這群年輕人遇到了屬於他們的歌。

五四青年節那天,連隊組織官兵來到海邊,合唱《戰士第二故鄉》。歌聲、海浪聲,迴蕩成一片。這一幕,讓戰士們不禁想起連史館照片上的那群年輕人。

那一刻,站在這裡的新一代官兵,仿佛和62年前上島的老前輩們相遇了。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本報記者 李一葉

相關焦點

  • 《賽德克·巴萊》:為信仰唱一首讚美之歌
    不同的元素、不同的情愫交織在這短暫的兩個半小時中,「野蠻」和「文明」的衝撞,信仰和生命的抉擇,殖民和自強的爭奪,鋼鐵和血肉的拼殺,都值得人們靜心思考。電影也因其自身內涵豐滿,而飽受大眾好評。然而在這些宏大問題之前,我們是否可以回到電影本身,思考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們到底為什麼感動?因為這是一部反抗壓迫,反抗殖民的電影?似乎並非如此。
  • 周深的每一首歌也喜歡,他的人品很喜歡,他就像個天使般的存在
    周深最打動我的,就是東方春晚的時候,他跟李克勤老師下臺,走的比較快,有個姑娘離他比較遠,跑了幾步,大概覺得跑過去周深就走過去了,又坐回去了,周深看到了,就停下了,等那個姑娘又跑過去擊了個掌,笑著走了。我覺得他是個很強很強的人,參考那些大佬,只不過那些大佬沒有掩藏自己的鋒芒,而他是本來是一個很主動,很有主見,比較強勢的人,但掩蓋了自己的鋒芒。發自內心的尊重別人和對人善良(因為有人感染了他,他就把溫暖傳播出來)。他的確是白酒。最濃烈,最強,卻無鋒芒。他不是白開水。
  • 信仰是迷信嗎?基督徒怎麼表明上帝存在?
    上面這個對「迷信」的界定與討論,主要是希望釐清,人們不應該在未經認真思索與探尋的情況下,就輕易的去相信那些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信念;相同的,我們也不應該在未經認真思索與探尋的情況下,就輕易的就排斥或拒絕那些聽起來好像沒道理的信念。有了這個釐清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討論關於信仰的議題。基督教信仰是迷信嗎?
  • 艾怡良《Forever Young》,那是一場跟愛有關的信仰
    前些日子看到徐佳瑩在直播裡唱這首歌,還蠻意外的。在之前的《歌手.當打之年》時,眾網友對這首歌的呼聲就特別高,可是她最終還是沒有唱,留到了直播中才唱給大家聽。我自己猜想啊,她之前不唱的原因,可能是覺得這首歌不適合用來比賽。只是呢,聽完之後我覺得,這是一首完完全全屬於艾怡良的歌,誰的翻唱也不能勝過她唱出來的那種感覺。這首歌很挑人,也很難駕馭得好,甚至連唱功都不是其中最重要的事情。
  • 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淚流滿面
    提醒:點上方↑「碑林路人」即可免費訂閱本刊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淚流滿面作者∣碑林路人
  • 我有四首歌:一首致信仰,一首敬師長,一首為自己,一首贈友人
    去年九月,趙曉老師和向陽兄委託我為第一道光紐西蘭禱告晚會創作一首歌詞,並邀請楊天光作曲。我沒做過歌詞,更沒寫過讚美詩歌。
  • 網友:張信哲這首歌,前奏一響,就受不了了,這也許就是一種信仰
    就因為吳昕見到自己的偶像唱這首歌,可能大所數人都受不了這樣的場景,或許這就是一種信仰。《信仰》這首歌包含了太多人的回憶。「是多麼清楚,多麼堅固的信仰,是多麼溫暖,多麼勇敢的力量,是忠於自己,忠於愛情的信仰」看到有網友寫下:「我們都是在夜裡崩潰的俗人,看著阿哲在臺上唱著這首歌,載滿了我們多少人的回憶,但是平庸的我們卻漸漸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 汪峰最經典的十首歌,每一首聽了都震撼心靈
    有較強的歌曲創造能力,被稱為「音樂才子」。他的《飛得更高》《怒放的生命》《春天裡》等作品廣為傳唱。那麼,汪峰經典歌曲有哪些呢?汪峰經典又好聽的歌又有哪些呢?第一《北京北京》是由歌手汪峰作詞作曲並演唱的歌曲,收錄於2007-06-01發行的專輯《勇敢的心》中,同時也是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的片頭曲。
  • 送給自己的一首歌,特好聽!|歌曲
    :怎麼才能每天收到這麼好聽的山歌答案:只需點擊箭頭上邊《笑瘋情歌臺》即可監製:錢先生 | 主編:紫竹思雨 | 編輯:小貝監製:錢先生 | 主編:紫竹思雨 | 編輯:小》》送給自己的一首歌》》1、春天我會給你清新的愛,夏天我會給你綠蔭般清涼的愛,秋天我為你灑下金色的愛,冬天一片片潔白的雪花便是我純白的愛!2、人生的色彩無論是單調還是絢麗,都是由自己一手調成的。3、戀人的眼睛比貓頭鷹的還瞎。——克雷克4、謙虛日久人人愛,驕傲日久成孤人。——諺語5、總考慮自己的得失,就會忘記他人的存在。——宮玖6、只要有了目標,就可以向著目標前進。怕就怕,根本無法追求。
  • 張信哲網易雲有一首歌《信仰》,歌曲評論中熱評且扎心!
    網易雲熱評一,情歌王子張信哲的嗓音簡直天籟,《信仰》曾是《匆匆那年》的插曲,經典哲式情歌之一。這一live版由張信哲起承,在婉轉而又悠揚的旋律中逐漸遞進,直至高潮處和聲響起,感情開始完全迸發!在真摯、直白的歌詞中,他的聲音力量十足,愛情是一種信仰,令人難以忘懷。網易雲熱評二,2016年湖南衛視跨年晚會上,張信哲在臺上唱,主持人吳昕在臺下哭。
  • 於我而言,這首歌是信仰:Beatles《In my life》
    在滾石雜誌評出的The Beatles最偉大的100首歌曲中,這首歌名列第五。可以說這是奠定了The Beatles靈魂的一首名曲。也是賈伯斯iPod裡面的歌曲之一。1962年披頭四的第三次漢堡之行,他們永生難忘。1962年4月10日,在甲殼蟲到漢堡的前一天,Stuart Sutcliffe在經歷了劇烈的頭痛後,因腦溢血在漢堡去世。
  • 你最愛林宥嘉哪一首歌裡的「林夕」?
    網上有一句流行的話是這樣說的:「男不聽《七友》,女不聽《鍾無豔》。」為什麼會這樣說呢?我自己也聽過欣賞過這類歌個人認為大抵是這些歌詞的寫實程度已經到了步入人心的狀態何謂步入人心就是每個人在林夕的歌詞裡面都能讀到體會到自己曾經體驗過的那個故事這些故事大多是心酸不可言說遺憾不願再次體會的事情因為沒人會去願意面對那些血淋淋的現實。
  • 一首歌《春有百花秋有月》靜心、安心、舒心、暖心!
    藍色字體免費聽歌》》一首歌《春有百花秋有月》靜心、安心、舒心、暖心!2、當一種難言的情緒湧上心頭時,憂傷的花兒開始在心底肆意綻放,或許,今夜,註定是個回憶的夜晚,適合一個人,一首歌,念一段情。3、霧像一位畫家,盡情揮灑著畫筆,描摹著世間萬物。那海市蜃樓的景觀,在她的手中,神話般的呈現出來。這迷宮般的境界!4、迷茫眼下,望不穿秋水的盡頭,困在日子裡,猶如一場無聲的默語片,演繹的悲歡,表達的情感,恐怕只有自己能看懂,這一地狗血的劇情。
  • 一首歌,一個故事 修煉愛情
    ——林俊傑和女友人的故事修煉愛情的心酸  學會放好以前的渴望我們那些信仰   要忘記多難遠距離的欣賞   近距離的迷惘誰說太陽會找到月亮別人有的愛  我們不可能模仿修煉愛情的悲歡   我們這些努力不簡單快樂煉成淚水  是一種勇敢幾年前的幻想  幾年後的原諒為一張臉去養一身傷
  • 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想起我
    這一周都在上晚班,夜裡下了直播走出電臺大樓,開車回家的路上,隨手擰開音響,一首熟悉的老歌傳來,是周華健的《有沒有一首歌讓你想起我》,突然想起十多年前的廣播裡我常常會播放這首歌。那時候,時光很慢,一首歌,一個電臺節目就足以安慰我們…沒有瘋狂的朋友圈佔據著我們的時間,我們總有大把的悠閒時間可以安靜的聽一個節目,聽一首歌,可以純粹的和一個人面對面促膝長談。
  • 《我是歌手》的張信哲,一首《信仰》,眼淚打溼雙眼!
    張信哲在《我是歌手》中演唱了一首較經典的歌曲《信仰》,真的非常好聽,聽者落淚。張信哲那天登臺演出穿了一件金色西服,閃閃發光,很帥氣,在歌聲響起前一直未說話,一直在醞釀情緒,接著響起的嗓音使全場觀眾淚目,觀眾一直沉浸在這種氛圍中,直到最後一曲唱完,真的是邊哭邊鼓掌,感情投入的很深入。
  • 這一首歌被譽為陳奕迅最有殺傷力的一首歌
    今天介紹陳奕迅的一首被譽為最具殺傷力的歌曲《黑暗中漫舞》這首歌。看到很多讀者評論說陳奕迅的歌是老少皆吃,這句我是很贊同的,因為奕迅的歌大部分都是深入人心直擊人心底最薄弱的地方!陳奕迅的聲音,林夕的詞塑造了無數的經典,在這經典中卻只有十首歌老狼覺得是最具殺傷力的,好了,長話短說今天咱就接著來介紹這首《黑暗中漫舞》這首歌。
  • 曾經有首歌家喻戶曉,一首歌淨賺幾億,什麼歌曲含金量這麼高?
    不管怎麼說,各色各樣的明星都有,他們都有不同的風格,我們也都有不同風格的偶像。想必我們都知道娛樂圈裡的明星們賺錢都是非常容易的,我們也都是這樣認為的,覺得他們一部戲片酬下來就會好幾十萬,那麼自己幾年的衣食住行也都不用擔心了,但其實他們的花銷也是非常大的。
  • 音樂鑑賞:汪峰一首《存在》觸動內心的歌,熟悉的旋律怎麼也聽不膩!
    每一首經典的老歌都是一段難忘的回憶,靜下心來讓我們一起去聆聽逝去的時光記憶中有哪些經典老歌是讓你記憶猶新的?說說「你」與「歌」的故事吧!今日歌曲《存在》《存在》歌曲《存在》秉承了汪峰悲天憫人的詩人情懷,將無意義的存在感,完全剝離出自己的音樂空間。取而代之的,則是以歌載道,通過不停的拷問、疑問和質問,重新啟動了當代人在音樂裡,已經慢慢丟失的思考能力,從而以存在感這個介質,去提醒和警醒人們思考自己的存在、存在的意義,如何存在,以及怎樣才能存在的更好。
  • 每一首歌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而初戀般的回憶是最值得懷念的
    你聽,這首歌特別好聽,只要她喜歡的歌,都會告訴你,我們一起聽過了周杰倫的「稻香」,一起經歷了「灰色頭像」。當我大半夜跑到她家樓下唱著鄭源的那首「幸福戀人」。當我一次次的被拒之門外,唉,誰還沒有年輕過,這首big big world送給我曾經最愛的她。如今已是而立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