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陳凱歌的侄子,陳赫在娛樂圈的口碑,一直處於兩極分化的狀態。
喜歡他的人,怎滴都行~
有意見的人,不是抵制他上節目;
就是拒絕購買他代言的產品。
今天這篇文,不討論他的八卦,只點評他的作品。
這不,最近《瞄準》開播。直到寫文這會兒,我已連追3天5集。
講真,還挺好看的。黃軒是一如既往的穩,其他演員也都可圈可點。尤其單稜,真俊~
唯一讓人擔心的,就是陳赫了。
第一集剛出場,陳赫的臺詞、道具就圍繞著舒芙蕾展開。
尤其挖一下放嘴裡的造型,讓人瞬間就穿越回跑男。
當年陳赫的「吃貨」人設,立得真穩。
雖然在開吃之前,陳赫扮演的「水母」殺人手法一流。
但旁邊的友情提示一出現——得~綜藝感又出來了。
不是劇作的問題,而是看陳赫太容易跳戲。
提到陳赫,作品也不是沒有。
但一部《愛情公寓》直到今天還掛他百科前列,怎麼看也這不是能吃一輩子的作品。
除此之外,圍繞陳赫的「作品」幾乎全是綜藝。
他自己也在上各種節目的那些年,跟氣球一樣肉眼可見地變胖。
平心而論,如果拋開那些固有印象和成見,陳赫這次在《瞄準》中的表現還算不錯。
代號「水母」的池鐵城心狠手辣,但平時卻是一副輕鬆愉快的樣子,而且還是個高級西點師。
這樣的反差在關鍵時刻,很容易將觀眾代入到情節的緊張節奏中去。
但正如文章開頭說的那樣,陳赫身上的標籤大多和演技沒關係。
別說《愛情公寓》,那只是一部具有時代濾鏡的現象級情懷作品。
圍繞著陳赫的,不光和演技沒關係,而且還都是搞笑的、和吃有關的、甚至於相對負面的。
這樣一來,《瞄準》裡很多精彩情節在呈現的時候,觀眾都不得不端正自己的態度,收回自己的浮想聯翩。
知道「成見」對演員不公平,而且很容易埋沒其身上的閃光點。
但怎麼著,都要給看了那麼多年跑男和《愛情公寓》的人,一個緩衝不是?
今晚會繼續追劇。
其實從池鐵城下場幹預蘇文謙被捕開始,這個人物就逐漸變得豐滿。
根據預告和先導片來看,池鐵城後面還有大量和蘇文謙的對手戲。
黃軒偏穩偏靜,陳赫的存在就能很好地調節鏡頭中的氣氛差異。
相信隨著劇情的發展,陳赫身上曾小賢和「吃貨」形象帶來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小。
年輕的演員演諜戰戲,這種搭配方式就很新穎。而且截止目前,出現的演員也都沒掉鏈子的。
但也正因為年輕的演員們,都活在巨大的流量之下,從出道開始就被人關注著,所以輿論場的「雙刃劍」效應,在他們身上也有了更明顯的體現。
陳赫當初選擇常駐綜藝,或許有其他因素的考量在裡面。
但從他回歸影視劇那天起,曾經帶給他利益的綜藝效應,也產生了不可迴避的反噬效果。
說到底,還是希望那些有資源、有實力的明星,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作品上。
流量聚焦了群眾目光的同時,分散的也不光是群眾自身的注意力,更分散了演員自己的凝聚力和實力證明。
最後想說,希望《瞄準》後面的整體表現會保持下去,或者越來越好。
至於陳赫,也期待他能讓一部分觀眾承認:除了曾小賢,他演別的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