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周迅離婚的新聞刷屏了。
說真的,像她這種有顏有錢的女明星,選擇婚姻生活還是單身貴族,真的不是一個問題。
我們吃瓜群眾雖然驚訝不已,但對於她們來說,什麼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拎得清呢。
就像常被誇贊情商高的楊冪——離婚了。
但,既沒有影響她的星途,也沒有耽誤她賺錢。
最近,楊冪接連出現在綜藝節目中,《奇葩說》裡金句不斷,在《追光吧哥哥》裡只是嘉賓,但說話一針見血的風格,還是讓人無法忽視她。
從2011年《宮鎖心玉》火了之後,楊冪一直活躍在娛樂圈一線,到現在,依然是頂流。
今天就來說說楊冪,這個紅了10年,結婚、生娃、離婚後,仍然保持著頂級商業價值的85後小花,是如何成功的。
唯一對賭成功的明星
夠努力也夠狠
火了的楊冪,成為最炙手可熱的流量小花。
但是,再火的明星,也不過是資本眼裡的賺錢機器。
楊冪想要接什麼樣的劇本,演什麼樣的戲,都要經過公司過目,自己並沒有太多的自主選擇權,而且,辛苦賺來的錢也要分一大部分給公司。
怎麼辦呢?
不想被資本壓榨,就只能成為資本。
有野心的楊冪,於是走上了另一條更艱難,也更廣闊的路。
楊冪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嘉行,自己當老闆。
但剛一開始,這家公司能拿得出手的藝人,就只有老闆楊冪一個。
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更重要的是沒有錢,如何支撐一家公司走下去呢?
楊冪不得不逼上梁山,籤下了著名的對賭協議:
尚世影業出資3億購買嘉行20%的股份,但嘉行必須在2015、2016、2017這三年裡淨利潤達到3.1億,否則就要按照15%的年利率回購尚世手中的嘉行股份。
投資人的錢可不是白拿的。
所有的對賭協議,都是經過精心計算過的,對賭的成功率不會超過40%。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影壇大佬,例如周星馳,也會對賭失敗,要抵押最心愛的豪宅。(了解周星馳的投資故事,詳情戳:虧了10億的周星馳很慘?)
而楊冪內心也非常清楚這份對賭協議的風險。
「你想要過上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要過上最好的生活,就會遇到最強的傷害。」
憋廢話,幹就是了!
於是,這三年裡,楊冪公司藝人的工作量直接拉滿,只要能賺錢,質量好和質量差的都上。
2015年,楊冪交出了《怦然星動》、《我是證人》等電影作品。
口碑雖然差,但合作的不是鹿晗就是李易峰,本身自帶流量,票房收入分別達到2.2億元和1.6億元。
但這一年,公司的淨利潤只有0.81億。
只剩下2年時間,要賺夠3億元,楊冪不得不跑得更快。
她瘋狂接下了各種代言,據粉絲統計,僅2016這一年裡,楊冪手上就有12個代言。
但接了太多的工作,沒有時間去沉澱,無法保證質量,楊冪的口碑嚴重下滑,鋪天蓋地的爭議和負面新聞隨之而來,甚至被叫爛片女王。
不過,這一招對於賺錢,確實非常有效。
2016年,楊冪的《親愛的翻譯官》上線,綜藝《真正男子漢》,還有旗下藝人迪麗熱巴主演的《漂亮的李慧珍》,給嘉行帶來1.27億元的淨利潤,相比去年的淨利潤直接上漲了59%。
還剩最後一年,楊冪必須完成1億元的淨利潤,才能完成這場「大逃殺」。
越努力越幸運這句話,真的在楊冪身上應驗了。
2017年初,《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大爆,嘉行一夜之間賺得盆滿缽滿,提前完成了1個億的目標。
嘉行傳媒在2017年全年營收達到了4.78億元,淨利潤1.94億元。
三年下來,比對賭協議還多賺了1個億!
楊冪不僅完成了「大逃殺」,成功保住了公司,也讓整個資本圈看到了她的價值和能力。
很快,完美世界宣布擬出資5億,收購嘉行10%的股份。
也就是說,在資本眼裡,楊冪的公司,價值50億。
從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價值只有2500萬,到成為估值50億的巨頭,楊冪只用了三年。
她,從楊冪,變成了楊老闆。
娛樂圈裡,許多女明星要實現階層跨越,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嫁入豪門,而楊冪非常特別,她要自己成為豪門。
而且,最厲害的是,她真的做到了。
懟人超有梗
背後都是職場雞湯
當然,楊冪能長紅10年,絕不僅僅是靠著拼命賺錢。
能賺錢是基本盤,在娛樂圈要想保持熱度,還需要有話題,有曝光。
楊冪的懟人金句,就常常成為熱搜話題。
不過,別以為楊冪的懟人,只是在耍嘴皮子。
其實她的很多金句,都非常勵志,分分鐘可以拿來當職場雞湯。
楊冪有一句名言:我把情緒戒掉了。
其實在投資界,巴菲特也曾說過一句相似的話,對於投資,情緒穩定比高智商更重要。
楊冪很早就意識到了,情緒化對於一件事成功的阻力。
她曾在採訪中說:
「不管天大的事兒,我會給自己一個晚上,或者兩個晚上,讓自己把情緒壓下去,不要再想了,然後就真的不會想了。」
說真的,我太贊同她這種態度了。
我在創業這三年,遇到的各種奇葩人,奇葩事,不要太多。
但是,大發脾氣,或者,逃避問題,難題就會自動解決嗎?
並不會。
最終,還是需要我們冷靜下來,專注於問題本身,找出解決方法。
很多時候,你並不是敗給了問題本身,而是敗給了自己的情緒。
不僅情緒穩定,楊冪對於自己的定位,也是非常清晰。
最近在《奇葩說》裡,楊冪當導師,有一位選手當著她的面,直接說:「可能你要聽點實話這樣子,我覺得你本人跟照片還是有點差別。」
作為一位刷臉吃飯的女明星,被人直接diss容貌,肯定心裡不爽。
楊冪也一樣,但她的回覆非常巧妙,沒有情緒化的鬥嘴。
楊冪說:「沒關係,反正我的受眾也不是你。」
這句話真的道出了最本質的商業邏輯。
根據二八法則,任何事情裡,重要的部分只佔20%,剩下的80%都不重要。
你只需要完成這重要的20%,就能發揮出你個人80%的價值。
楊冪也是如此。
她在早期拍戲時,被臨時換掉角色。
雖然那個時候的她沒有反擊的資本,只能默默接受,但她也非常清楚原因:
自己不夠強大,沒有足夠與資本叫板的實力。
所以,她才會拼了命地賺錢,讓自己成為資本,放大自己的價值。
放到職場上,我們每一個人也是一樣。
如果我們都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商業產品,想清楚自己的定位,弄明白自己的受眾,那麼焦慮和困惑,都會少很多。
寫在最後
楊冪很會賺錢,也情商在線,但不可否認,她的演技存在爭議。
我覺得,楊冪是有靈氣的,有演技的底子在,只不過,她選擇做一位商人。
4歲進入演藝圈,16歲正式出道,楊冪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個行業的競爭有多殘酷。
只有成為頂級,才能在這個圈裡長久立足。
如果不能成為好演員,那就成為好演員的老闆。
總之,你要清醒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如何做到,然後,心甘情願付出,一往無前。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