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結婚真的很後悔,有很多沒有辦法去彌補的事情。」
在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4》裡,一向以好老婆、好媽媽形象著稱的胡可,在與其他女嘉賓聊天聊到動情時,竟然在鏡頭前崩潰大哭,說出了上面令人感到驚訝的一句話。
在一起九年,網友都以為他們感情恩愛穩定,沒想到胡可在婚姻裡積累了不少的失望。在回憶當初求婚的場景時,無論是妻子還是丈夫,幾乎每個人都是一臉幸福的樣子。袁弘跪在玫瑰花瓣與蠟燭中,向張歆藝求婚,浪漫的如同偶像劇。而張晉為了給蔡少芬驚喜,特地從重慶飛到香港,策劃兩場求婚,拿著戒指跪在地上。「完全沒體會過求婚的感覺。他特別不正式,在電話裡說,要不咱倆結婚吧。」很多不在乎儀式的人,把平淡當做夫妻間的常態。
他們的說法是,過日子不就是這樣,哪有那麼多轟轟烈烈,夫妻都最後都成了親人。
於是敷衍、嫌麻煩成為日常,日子越過越麻木。
明明是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夫妻,卻活成了合租室友。生活也變得一潭死水,毫無波瀾,了無生趣。
電視劇《三十而已》裡鍾曉芹的婚姻就是這樣。
鍾曉芹的工資,全部上交給陳嶼保管,就連兩百塊的急用,甚至都要借閨蜜的錢。婚前說好的不管多忙,都一起吃飯,聊聊每天發生的事情。
現實卻是,吃飯時一個吃豆漿油條,一個吃牛奶麵包,全程沒有交流,只玩手機。
就連洗衣服,收衣服都是只管自己的那部分,留下另外一個人獨自落寞。
在丈夫的世界裡,養魚的愛好才是第一位寧願花四個小時看魚,也不願意和妻子多待一分鐘,說一句多餘的話。婚前保證永不失聯,婚後微信不回,電話不接卻成了常態。戀愛時有千言萬語,結婚後卻相對無言。
多少人抱著攜手熬過喜怒哀樂的想法走入婚姻,卻漸漸地在天長日久的消磨中,變成了孤島。
好的婚姻需要雙方共同的經營,唯有兩個人共同努力,都願意花心思去維繫感情,為家庭付出,才能得到大於2的效果。
村上春樹說:「儀式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沒有小確幸的人生,只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罷了。」
婚姻生活是瑣碎的,每個人都逃不開柴米油鹽,
但是,越是瑣碎的日子,才越需要用心經營。
哪怕是一頓簡單溫馨的早餐,哪怕是上班前的一個擁抱,亦或是生日那天精心準備的蛋糕。
正是這些儀式,讓平淡的日常變得有趣,更讓人對生活有了期待。
綜藝《婚前21天》先導片的一段文案,讓我印象深刻:儀式提醒著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去哪兒,我們愛著誰。」儀式感從來都不是「愛慕虛榮」的形式主義,而是瑣碎日常裡最容易獲取的溫暖和詩意。
韓國拍過一則非常走心的廣告短片,名為《30天的約定》,就很妙地詮釋了儀式感的效力:
短片中的男女主本是一對甜蜜夫妻,但隨著時間流逝,他們習慣了彼此,再也沒有心動的感覺。
對於丈夫離婚的提議,妻子決定最後再努力一次,看看是否能夠救活這段關係。
妻子提出了「最後30天的約定」:出門上班前「擁抱一下再走」,在外出購物時「牽著手」,睡前說「我愛你」,早上醒來「親吻臉頰」……
30天內,妻子每天都提出同樣的要求。
剛開始,丈夫不情不願,牽手只是碰一下指尖,擁抱也不會貼緊彼此,二人的日常對話,更是充滿了敷衍與漫不經心。
但過多久,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兩人都發現,彼此之間的隔閡和漠然竟開始消融——
蘇芩說:
生活需要儀式感,這跟矯情無關,是關於你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敏感。留點時間給相愛的彼此,生活也許不能一直有趣,但有儀式感的人總能不斷地激活愛情。
喜歡是乍見之歡,真愛是久處不厭,願你能抓住點滴儀式感,共同在婚姻裡探索更多屬於愛情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