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擇校,除了關注各類政策和學校信息,「過來人」家長的經驗分享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考。
今天的「專訪」,我們邀請到在2019幼升小成功「上岸」的安安的媽媽,她博學好問的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平和雙語小學。她將從「育兒」、「擇校」和「準備」三個角度,為大家做一次乾貨爆棚的經驗分享,提供實用的升學建議。
我們希望為「給孩子帶得走的能力,而不是背不動的書包」理念下的雙核早教課程提供迭代的反饋以及效果的印證,相信也會對廣大關注早期教育的家長有所幫助和借鑑。
(以下「Q」為起點君提問,「A」為安安媽媽回答)
Q:您對於孩子學齡前的早期教育,看重培養什麼能力?您是怎樣引導的?
A:我家孩子從小就開始進行早期教育了,開始的時候是選擇以引導家長為主的早期教育方向,會根據孩子不同時期的敏感期給家長定期的指導,並給孩子配套合適的玩具。3-4歲選擇語言類,興趣愛好類的早教培養,觀察孩子對於不同領域的感興趣程度。4-5歲開始注重幼小銜接培養,通過早期教育,全面提升孩子的數學、邏輯、語言等能力。
Q:您贊同早期教育的哪些方面?您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哪些進步?
A:早教不是拔苗助長,而是要抓住孩子的敏感期,發現孩子的特點,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以正確的引導,這樣孩子的進步才會比較明顯。而每個孩子的敏感期表現又會有不小的差別,這更需要家長和早教老師有足夠的耐心去觀察引導。
我比較看重早教過程中儘可能的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把學習當成一種興趣愛好。目前我的孩子可以每天自己安靜的看半小時以上的書,可以堅持每天的英文學習或閱讀,願意坐下來做半小時以上的數學邏輯題目,可以堅持每天彈半小時鋼琴,每周至少踢足球或打橄欖球進行一次體育運動。而這些習慣都是在長期的引導和堅持中練成的。
Q:您覺得您的孩子能夠在2019幼升小中脫穎而出,具備哪些優勢?
A:相對來說,孩子還算是比較自信的孩子,敢於表達,而且他的識字數量,數學計算,邏輯推理,語言表達都還不錯,這些都離不開早期教育給予的非常多的適合孩子的思維方式的指導。
孩子幼升小只是某一成長階段的展現,在早期教育階段,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一步步積累,逐漸就會有非常不錯的成績。
Q:您覺得在家庭教育領域,父母比較重要的職責是什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您有哪些體會?
A:最重要的職責還是陪伴和引導吧,在與孩子相處的整個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很多衝突,而一味的指責和強壓並不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能做的就是讓大家平靜下來後再好好的溝通引導,可以溫柔,但是必需堅定。
好的習慣都是需要堅持才能形成的,其實更重要的是家長的耐心培養,教育不能一時興起,更不能急於求成,最好的家庭就是言傳身教,家長要看到自身的缺點和不好的行為習慣,從自身改變做起,給孩子做好示範。
Q:對於今後即將面臨幼升小考驗的家庭,您有什麼建議?
A:至少提前一年進行綜合的、系統的學習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報名一些專業的指導課程也非常有幫助。我們在幼升小銜接學習的這一年多的過程中,明顯感覺到專業老師會有很好的方法,而且每個課程有明確的目標,一步步帶領著孩子往前走。當然課後家長也要配合老師的節奏幫助孩子再次鞏固所有知識點,查漏補缺,找到孩子的短板,針對短板再加強訓練。
本文所述為家長個人觀點,由贏在起點整理但未經本人審閱,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歡迎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