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香港風月片最後的黃金時代。一個風月片女王,即將橫空出世。
1994年,李麗珍出道的第10年,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從學生情人向性感女神轉型。
她說:「做出這個決定其實是一個綜合因素,有可能是因為我長大了,有可能是我實在厭倦了再穿學生制服演校園妹,也或者是因為再扮清純玉女已經沒有戲可以拍了。」
此前,她拍攝了《開心樂園》,《戀愛季節》,《鬼馬校園》等影視劇,但不溫不火,很難出圈。
這一年,李麗珍和公司籤下了兩套寫真集,三部風月片的合約。
她在合約上簽字的那一刻,就註定了她此後備受爭議的命運。
那個年代,豔星,風月片,備受吹捧。
在香港,三級影院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最高峰的時候,全港超過40個這樣的電影院。
每個電影院門口,都貼著露骨大膽的標語和海報。
當時,最火的風月女王是葉玉卿。
她為一本雜誌拍了一組大膽的封面,露出香豔的身材,一夜爆紅。
她拍攝的風月片三部曲:《情不自禁》,《我為卿狂》,《卿本佳人》,更是紅極一時。
「風月熱潮」席捲了整個香港,不少女星躍躍欲試,一脫成名。邱淑貞,翁虹,鍾麗緹,徐若瑄都曾「下海」過。
王晶還說過:那個年代你不拍風月片,根本沒得拍。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李麗珍的風月之路,註定順風順水。
一部《蜜桃成熟時》,讓李麗珍成功出圈。
這部電影在當時有多轟動?
拿下了1200萬的票房,各大影院爭相播放,口碑和流量兼具。毫不誇張的說,這部電影見證了香港風月片最繁榮的時代,是一代人的經典回憶。
電影上映的時候,李麗珍內心是忐忑的,她害怕大眾的反應。
直到高志森告訴她票房,她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電影火了,這個世界上多了一顆人間水蜜桃。
清純,欲望,厭世,迷離,這些元素在李麗珍身上既矛盾又毫無違和感。
接著,李麗珍以115萬港幣的片酬,又拍了兩部《愛的精靈》和《不扣鈕的女孩》。
三部風月片,把李麗珍推上神壇。
她開創了風月女星的新紀元。
不僅如此,她的寫真集,更是搶購一空。
以6萬本的銷量,打破了寫真集的銷售記錄。要知道,當時銷量最好的也不過是一萬本。
當然,這本寫真集的尺度很大,三點全露,春光乍洩。
拍這本寫真集,李麗珍準備了一個月,遊泳,跑步,轉呼啦圈,為的就是讓自己的身材更完美一點。
多年後,李麗珍提到這本寫真集,依然很驕傲:「我是十大寫真集之一,之前第一名是宮澤理惠。」
如果李麗珍在風月女郎的路上繼續走下去,她還能再登上一個高峰。然而,就在她最紅的時候,她又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02
拍完《不扣鈕的女孩》,李麗珍宣布不再演風月片。她開始轉戰歌壇。
90年代的香港樂壇,是神仙打架。
前有四大天王,後有林憶蓮、葉倩文、王菲這樣的寶藏歌手。
李麗珍想要在其中分一杯羹,根本不可能。
她推出的第一張國語唱片《純真》,銷量慘澹,籍籍無名。
對於唱歌,李麗珍缺乏天賦,也缺乏耐力。她曾在採訪中抱怨:「唱歌好累,排的通告表,完全是密密麻麻的,我受不了。」
本以為李麗珍就此淡出娛樂圈,徹底上岸,不再招惹風月之事。
沒想到,1996年,王晶開出400萬片酬,邀請李麗珍出演《玉蒲團之玉女心經》,搭檔是舒淇。
李麗珍拒絕得了風月片,但拒絕不了巨額片酬。
這一年,是舒淇步入娛樂圈的第二年。
在李麗珍忙著唱片的時候,她飾演了一部風月片《靈與肉》,為自己的演繹事業殺出了一條血路。
《玉蒲團之玉女心經》相當成功,最驚豔的依然是李麗珍。
雖然李麗珍比舒淇大10歲,但她身上的那種純與欲,依然是觀眾最愛。
這部電影過後,李麗珍徹底取代了葉玉卿在風月片中的地位。
但是她開始淡出娛樂圈,接棒的是舒淇。
同年,舒淇憑藉《色情男女》拿下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此後,很多人拿李麗珍和舒淇對比。
舒淇對自己的風月片過往是非常介意的,她發誓要將自己脫下的衣服,一件件穿回去。
她做到了。
而李麗珍更多的是淡然:「舒淇跟我不同,她出道時我已經在這個圈子好久,她那麼努力是應該的,但我從不後悔做出的選擇,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
三年後,李麗珍再度復出,出演電影《千言萬語》,拿下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這是她入行的第20年的高光時刻,也是她演繹路上最後一抹光亮。
那個年代,豔星的出路無非是兩種,一種是靠實力洗白,一種是靠婚姻翻身。
奈何,李麗珍沒有舒淇的野心,也沒有葉玉卿的運氣。
她的風月往事,要比她演過的影視劇,要狗血得多。
03
20世紀80年代,狄波拉和謝賢打得火熱,生下了謝霆鋒,這一家子時常是娛樂新聞的頭條。
當時的李麗珍,差點成為謝霆鋒的舅媽。
狄波拉的弟弟柏德烈,是李麗珍的初戀。
同期,香港小虎隊(胡渭康,林利,孫明光)通過新秀歌唱比賽,走進觀眾視野。
這一年,林利才17歲。
李麗珍和柏德烈談著戀愛,又看上了林利,轉身投入他的懷抱。
年少輕狂的愛情,衝動又不負責任。
李麗珍和林利在一起後,又想起柏德烈的好。遂分手,和他複合。林利成了這段三角戀的炮灰,還有傳聞說,林利曾經為李麗珍自殺過。
1986年,李麗珍在拍攝《戀愛的季節》時,又愛上了潘源良。
潘源良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和編劇,比李麗珍大7歲。
沒想到,兩人的相遇,竟然上演了30年的愛恨情仇。
彼時的潘源良,有家室,卻頻繁向李麗珍示愛。
他曾為李麗珍寫過一首歌《最愛是誰》:「誰人是我一生中最愛,答案可是絕對⋯⋯」
這段感情糾纏了幾年,潘源良沒離婚,李麗珍絕望了。
更讓她絕望的是,被媒體指責破壞別人家庭的第三者。
李麗珍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毅然決然離開了。
但他身邊從來不缺少男人,她轉身就和許願結婚了。
然而,這並不是潘源良和李麗珍故事的終點。
他們的故事,還會在多年後繼續上演(我後面會寫)。
先來看看,許願和李麗珍的婚姻。
許願是誰?
他是香港著名的明星導師,不僅擅長幫藝人打造形象,還是一位資深的音樂人和作曲家。
林憶蓮,張學友,郭富城都是他的學生。
最值得一提的是林憶蓮。在李麗珍和潘源良糾纏不清的時候,許願和林憶蓮的戀情沸沸揚揚。
李麗珍遇到許願的時候,她已經憑藉風月片大紅大紫了。
事業有成,她迫切想要結婚。遇到許願,一切都剛剛好。
1996年,李麗珍拍完《玉女心經》淡出娛樂圈,就是因為要和許願結婚。
這段感情,被稱為美女配野獸。兩年後,李麗珍生下女兒。四年後,兩人離婚。
關於離婚的原因,外界也有諸多傳言。
有人說,是因為許願投資失敗,要李麗珍替夫還債;也有人說是因為許願風流性格不改。
這段婚姻結束後,李麗珍和著名編舞師林青峰在一起。後來,李麗珍才發現對方是個渣男,腳踏幾條船。還被爆出,李麗珍暴打林青峰。
離婚,失戀,事業轉型難,這些都成了壓死李麗珍的稻草。
那一年,她留下6封遺書,想跳樓自殺。
她的閨蜜李靜婷把她從死神手裡拉了回來,又把她推入深淵。
04
2004年,是李麗珍最灰暗的一年。
李靜婷突然和媒體爆料,李麗珍和她夫婦「三人行」。
要知道,當時李靜婷的丈夫馬桂燦,是明星的御用的髮型師。
這個爆料一出,整個香港都轟動了。
馬桂燦否認李靜婷的「三人行」說法,卻承認愛上李麗珍。
更戲劇的是,不久後,李靜婷卻站出來道歉,表示這一切都是自己捏造的。
本以為風波到此為止,沒想到,李靜婷卻把自己捏造的故事寫成了一本《珍人真事》。
書裡面的故事尺度大到可怕:「一周做52次,家中經常舉辦X愛派對,沉迷藥物之後,李麗珍會請求三人同睡一床,大搞3人同行遊戲,甚至有幾次,馬桂燦9歲的兒子也在一旁觀戰。」
這件事,毀掉了三個人。李麗珍的形象大跌,昔日榮光不復。馬桂燦的髮型工作室,直接關門。李靜婷的模特事業,也瞬間崩塌。
三個人的結局,也令人唏噓。
2010年,李靜婷中風離世。
2018年,馬桂燦患胃癌,曾切除整個胃部,生命永遠停留在2020年冬天。
而李麗珍,也沒能得到普通人安穩的家庭生活。
2007年,李麗珍和潘源良複合。這時候,李麗珍已經41歲了。
她經歷過風月片,離婚,失戀,性醜聞,已經不再是20年前那個清純可人的小姑娘了。
這一次,潘源良終於單身了,可以大大方方的牽著李麗珍的手。
大家都以為這對舊情人能有個圓滿的結局了。
2016年,潘源良和李麗珍說「我走了」,就再也沒有回來。
兩年後,潘源良為比自己小17歲的小嬌妻披上了婚紗。
提到李麗珍,這個男人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李麗珍在新聞上看到潘源良的婚訊,久久說不出話來。
1996年,香港一本電視周刊採訪李麗珍,記者問她:「如果可以實現三個願望,會許哪三個?」
李麗珍憧憬的回答:
第一:永遠開心;
第二:每個人都比以前更好更開心。
第三:有一個我好喜歡、他也同樣好喜歡我的人!
毫無疑問,普通人柴米油鹽,吵吵鬧鬧的日子,是李麗珍最渴望的,可她終究沒能如願。美人遲暮,過往的一切歷歷在目,可一切都回不去了。
05
2020年,李麗珍和劉德華合作的電影《熱血合唱團》上映。沒有一點水花,反而被無數人抨擊爛片。
最讓人唏噓的是54歲的李麗珍,她保養得很好,但眼睛裡的疲憊和滄桑令人心疼。
這個性感女神,和香港風月片時代一起遠去了。
2011年3月13日,香港最後一家三級影院,關門結業。裡面的陳設,很快被搬空,只留下慘白的牆面,那些香豔的海報和標語,早已不見蹤影。
這一年,葉玉卿靠投資已經有了近百億的身家。
這一年,舒淇已經穿上了之前脫的衣服,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這一年,李麗珍在家庭倫理劇中當配角。
後來,李麗珍被抑鬱症困擾,直到藍潔瑛離世,她突然頓悟:再走不出來就是等死,我不想死。
「人間水蜜桃」的故事,早就隨風而去了。
但李麗珍的故事還沒結束,正如她說的:「仍然希望有人愛我,我對未來仍然保持希望。」
有網友曾問李麗珍:「您後悔曾經拍過風月片嗎?」
李麗珍直言:「當然不會後悔。如果沒有風月片,可能現在我不會坐在這裡。」
往期文章:
軟色情、性暗示!抖音涉黃遭處罰事件曝光!軟色情、性暗示!抖音涉黃遭處罰事件曝光!
拼多多23女孩猝死,25歲女星猝死:死神離年輕人有多近?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請順手點個"在看"吧~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