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使用人工肺73天後換上新肺

2020-12-24 楚天新傳媒
陣容強大的手術團隊 新華社 沈伯韓 攝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迅 通訊員 聶文聞 吳立志 陳有為 彭錦弦 金煦

53歲的劉強(化名)是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艱難治療後核酸檢測雖轉陰了,卻出現不可逆的廣泛肺間質纖維化,全靠人工肺(ECMO)維繫生命。但要想活下去,肺移植是唯一的希望。

4月24日,中華醫學會胸心外科副主任委員、協和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董念國教授聯手江蘇省肺移植中心主任陳靜瑜教授,協和醫院數十名專家參與,歷時5個半小時,成功讓移植的雙肺在劉強的胸腔內重啟,再次打通呼吸通道。

劉強是全球使用人工肺(ECMO)術前輔助時間最長的患者。昨日,他神志清醒,對著醫生的手機屏幕,豎起大拇指,為移植團隊點讚。

40名精幹醫護全力救治患者

1月底,劉強確診為新冠肺炎。4月11日,劉強輾轉多家醫院後,轉到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定點醫院——武漢協和西院區。期間,他的病情越來越差,從吸氧、無創通氣、氣管插管有創通氣,到最後使用ECMO。

終於,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轉陰了,但卻出現了不可逆的廣泛肺間質纖維化,且多器官已受到損傷,僅靠常規治療已經無法維繫生命,此時肺移植是唯一的希望。醫院決定不惜一切代價,為劉強進行肺移植。

「我們集中了醫院40名肺移植相關專業的精幹力量全力救治患者,術前做了大量細緻的治療與溝通工作。」中華醫學會胸心外科副主任委員、協和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董念國教授說。

國航緊急重啟航班轉運救命

短短幾天時間,劉強移植前檢查多達幾十項。幸運的是,結果都符合肺移植要求,並通過了醫院大器官移植倫理委員會論證。

4月底,一位山東腦死亡患者愛心捐獻器官,患者捐贈的肺與劉強配型成功。4月23日肺移植評估組決定,計劃24日10時55分乘坐國航CA8238的飛機抵達武漢,但因疫情期間飛機取消,供肺無法轉運。移植團隊立即和國航取得聯繫後,國航緊急啟動綠色通道,重新開通了航班。

4月24日中午12時20分,航班抵達武漢天河機場,此時機場等待接肺的協和醫院醫務人員早已準備就緒,載著救命肺的救護車一路駛入協和醫院西院……

當供體轉運途中,協和麻醉科武慶平教授團隊已同步開始麻醉。按計劃,協和醫院移植專家組組長董念國教授,聯合江蘇省陳靜瑜教授、協和胸外科廖永德教授、浙大一附院韓威力教授共同完成手術。

5個半小時艱難完成換肺手術

當供肺抵達醫院,肺移植團隊開始手術。專家打開胸腔,吸盡胸腔積液,檢查左側胸腔無活動性出血後,專家團隊將修整好的左供肺放入左側胸腔。15時10分吻合完畢,完成左肺移植;觀察左肺擴張良好,無明顯水腫後,於16時55分完成右肺移植。18時15分手術順利完成,返回ICU進一步治療。

「這是一場挑戰極限的移植手術!」董念國介紹,穿上三層防護服、正壓頭套,再戴上放大鏡,光手套就有4層,手術過程十分辛苦,5個半小時手術下來,他已全身溼透,精疲力竭。

董念國說,這位患者是目前全國使用呼吸機和術前ECMO輔助時間最長的新冠肺炎患者,於近日成功撤除ECMO。目前他生命體徵平穩,移植肺功能良好,能和醫護人員主動交流。

昨日,劉強妻子激動地說,「他還活著!是我最大的幸運!」

相關焦點

  • 使用人工肺73天後換上新肺的男子在協和順利出院
    楚天都市報7月30日訊 (記者劉迅 通訊員薛萱) 遭受新冠肺炎重創,54歲的劉強(化名)命懸一線,靠ECMO續命73天後,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成功移植雙肺。之後,醫護人員一路陪伴,艱難陪其闖關,一次次將其從鬼門關拉回,直到他可以下床慢慢活動。
  • 使用人工肺73天 換上新肺後重啟呼吸 新冠肺移植患者康復出院
    醫護人員幫助劉強(化名)做出院前的準備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薛萱)遭受新冠肺炎重創,54歲的劉強(化名)命懸一線,靠ECMO續命73天後,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成功移植雙肺。幸運的是,劉強等來了「救命肺」。4月24日。一位山東省腦死亡患者捐贈肺與劉強配型成功,供體肺源運抵武漢。在以協和醫院為主的多學科團隊密切配合下,歷時8小時,劉強順利完成雙肺移植術。「成功手術只是第一步,術後的恢復過程遠比預想艱難。」
  • 武漢抗疫英雄胡衛鋒離世,人工肺ECMO不是「萬能神器」
    在央視後續的報導中,4月20日,胡衛鋒脫離呼吸機10天後,呼吸正在慢慢恢復,但遺留了腎臟損害的問題,治療團隊正在給他間斷地做透析治療。而在4月22日晚,有主治醫師證實胡衛鋒已經出現腦出血,情況十分不好,歷經一個多月的搶救最終沒有挽救回抗疫英雄的生命,於6月2日清晨搶救無效離世。
  • 使用人工肺時間最長的已達60天,醫護要為患者拼出一個個生命奇蹟
    目前的這8位患者,都是住院時間較長、基礎疾病重、病情十分複雜的患者。其中超過70歲的有6人,年齡最大的90歲,長期依賴呼吸機。65歲的崔爹爹上機ECMO(俗稱人工肺)已近60天了。1月23日,崔爹爹確診新冠肺炎入院,2月16日轉入ICU,第二天插管,上了有創呼吸機。2月18日病情惡化,用上人工肺暫時保住了生命。隨後轉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華西醫院接管的病區。
  • 歸來依然是春天 荊門首例使用人工肺患者來杭感恩背後的故事
    編者按:賀新森,湖北省荊門市首例使用「人工肺」(ECMO)的新冠肺炎患者。3月23日,他治癒出院。11月5日,他來到杭州,看望將他從死亡邊緣搶救回來的浙江省援荊醫療隊。對賀新森開展救治的近兩個月時間,也正是全國人民同舟共濟的戰疫關鍵階段。讓我們跟隨賀新森的感恩之旅,一起重返那些刻骨銘心的日日夜夜。浙江新聞客戶端 賀新森真正回到浙江時,今年的春天早已遠去。
  • 錢塘江︱歸來依然是春天 荊門首例使用人工肺患者來杭感恩
    編者按:賀新森,湖北省荊門市首例使用「人工肺」(ECMO)的新冠肺炎患者。3月23日,他治癒出院。11月5日,他來到杭州,看望將他從死亡邊緣搶救回來的浙江省援荊醫療隊。對賀新森開展救治的近兩個月時間,也正是全國人民同舟共濟的戰疫關鍵階段。讓我們跟隨賀新森的感恩之旅,一起重返那些刻骨銘心的日日夜夜。
  • ICU病房醫生16秒為病人換上人工肺,實拍操作全程
    3月4日,在湖北荊州市中心醫院重症ICU病房,廣東醫療隊隊員正在為新冠肺炎患者緊急更換ECMO系統,俗稱:人工肺。由於荊州當地醫療設備不足,現有的兩套ECMO設備都是從外地調運而來,在更換「新肺」前緊張的調試工作就緒之後,意味著與死神競速的時刻到了。
  • 佛山市一成功為新冠肺炎患者更換人工肺
    體外膜肺氧合——ECMO,被稱為「人工肺」,主要用於對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循環,在對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人工肺」被認為是阻擋死神的最後一道防線。上周,在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下稱:市一醫院)ICU的負壓房裡,就上演了一場為病人更換ECMO系統的生死競速。
  • 重症肺炎最後都要用人工肺嗎?你知道用一次多少錢嗎?
    人工肺的應用不是針對於某種疾病的,只要是出現了上述的適應症,就可以考慮應用人工肺,但是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大多數疾病都不是僅影響一個臟器的,隨著疾病的進展,會出現多器官受累的情況。 人工肺說到底也是一臺機器,他在運用過程中也會出現很多的併發症,所以,在使用人工肺的替代治療時也需要醫生綜合評估,慎重考慮,把握時機。
  • 人工肺每天都得10多萬?醫生告訴你:到底需要多少錢,都誰在用?
    每天10萬的人工肺是誤解2018年到現在科裡一共給4位患者上了人工肺(ECMO),學名叫人工體外膜氧合,三位患這順利恢復,其中一例是去雪鄉出車禍的大學生,一例是370斤的胖子,一例是重症肺炎的患者,沒搶救回來的是由於流感引起的重症肺炎患者。
  • bioRxiv:人工肺幫助揭示COVID19患者血液阻塞的原因
    2020年10月9日訊/生物谷BIOON/---在最近一項研究中,EPFL的科學家正在使用技術更好地了解冠狀病毒如何導致某些患者的血凝塊。他們開發了一種簡化的肺部模型,可以讓他們首次觀察到病毒如何攻擊位於血管內的細胞。儘管確切的發病率仍不清楚,但COVID-19有時會引起血凝塊。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大約10%的住院患者會發生這種併發症。
  • 感冒引發心肌炎 她經人工肺治療康復出院:就像做夢,想起就後怕
    所謂ECMO,是體外膜肺氧合的英文縮寫,是指將血液由體內引出,經人工氧合器(又稱膜肺)氧合後,再回輸體內的生命支持技術。葉女士已於11月30日出院回家療養,她是四川德陽市第一例經ECMO治療康復出院的患者。「感覺就像做了一個夢,想起來還很後怕。」
  • 全市首例,清遠人醫給尿毒症患者植入「人工血管」
    尿毒症患者植入人工血管在我國80%以上的尿毒症患者需要通過血液透析維持生命,而在血透前,醫生會為患者建立一條可供血透時穿刺使用的血管通路,這就是動靜脈內瘻。但由於部分尿毒症血管嚴重硬化等原因,常規的動靜脈內瘻有時也難奏效,對此,清遠市民林老伯就深有感觸。
  • 二胎媽媽突發病毒性心肌炎性命垂危,「人工肺」將其救回
    「要不是醫護人員全力救治,及時用上了最先進的ECMO(體外膜肺氧合,俗稱「人工心肺」),像她這樣的重症心肌炎,一般很難挽救回來。」3月26日,看到眼前談笑自如的患者,江蘇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周江主任忍不住感嘆道。患者好轉後與醫護人員交流 。
  • 七旬老人心臟動脈瓣膜壞了 醫生給他換上人工瓣膜
    在東莞康華醫院,他被診斷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且有心功能不全,這是一種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有倦怠、呼吸困難、心絞痛、眩暈或暈厥,甚至猝死。若不及時幹預,患者生存期約為2-3年。考慮患者高齡多病,如果進行外科開胸手術換掉病變的瓣膜,不僅創傷大、風險高,而且術後心肺功能恢復困難、併發症多。
  • 複方新諾明治療中重度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不能改善臨床結局
    複方新諾明治療中重度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不能改善臨床結局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0 16:26:32 英國愛丁堡大學Moira Whyte聯合東英吉利大學Andrew M.
  • 全國首例商品化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患者出院了
    2020年11月10日,患有擴張型心肌病且處於終末期心力衰竭的宋先生,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接受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術後未出現併發症,恢復情況良好。目前,接受了後期康復訓練和機器使用培訓的宋先生,終於可以自己走著出院了。
  • 歐盟批准人工心臟投入商用 人工心臟將如何讓患者重獲「心」生?
    央廣網北京1月14日消息(記者車麗 賈宜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人工心臟是最近醫療科技領域的熱詞。1月5日,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臟外科中心,國內首例商用人工心臟植入患者宋先生順利康復出院。近日,歐盟批准人工心臟投入商用,產品暫定售價15萬歐元。植入人工心臟的患者有怎樣的體驗?
  • 國內首例商用「人工心臟」植入患者出院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 周家夷)1月5日,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接受全國第一例正式上市的人工心臟植入患者順利康復出院。  患者宋先生42歲,臨床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