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很崩潰,我天天在群裡安利一部在韓國收視率奇低的韓劇《浪漫的體質》。
一個讓人喪出病狂的秋天,因為一部韓劇重獲新生?
聽起來很像一個無腦女的心聲,但真實情境是我竟然還拍著胸脯對朋友信誓旦旦:去看吧,和《請回答1988》一樣過癮。
既然誇下海口了,決定好好展開講一講。
《浪漫的體質》是一部沒有跌宕起伏、甚至沒什麼情節和故事的劇,
用導演的一句話概括,就是圍繞一群30歲女性生活展開的一部都市愛情劇。
很多人看完,思索良久都很難概括劇情,因為它幾乎是靠段子、臺詞、以及鮮活的人物完成每一集,沒有曲折離奇的劇情。
不以情節、單靠人物和臺詞取勝的劇,好在哪?
重看率非常高!
想想看,那些靠情節想要讓你一直追下去的劇,第一遍就足夠過癮了,因為我們對劇情的脈絡熟悉後,不會再有熱情重看第二遍。
但主突出人物的劇,就大不一樣。至今我的復看劇榜單,名列前茅的依然是《倫敦生活》和《四重奏》。
雖然兩部劇的基調不太一樣,但內核一致,都是一句話就能交待清楚的劇情,且每個角色都過於鮮活,讓人很難忘記。
《倫敦生活》基本上就看一個荒誕的幽默份子,怎麼在自己垮掉的生活裡死去活來,看她在和其他人發生關係時,又碰撞出怎樣的內心os。
當一個角色借用鏡頭去說她的每一種感受,而不是靠情節帶領人物,觀眾自然記住的是「人」,而「人」永遠 比「情節」值得玩味。
《四重奏》前面還有一些懸疑色彩,後面基本就回歸平淡日常。
四個被社會定義為失敗的人,組在一起,玩音樂,過生活,探討一些像吃炸雞到底該不該放檸檬這種無聊的日常課題。
當下看沒什麼,可總在幾年後的某個瞬間,會莫名想起,炸雞場景以及他們說過的話。
那種平淡日常給予的心靈共振,大概能超越時間吧。
其實仔細想想,人生的確沒那麼多慘兮兮和跌宕起伏,平淡和無聊才是人生的主脈絡。
所以,在《浪漫的體質》這部劇中,所有在其他韓劇會大寫特寫,安排在中後段以引起強共鳴的情節。
該劇在第一集,就乾淨利落的進行完畢,之後的每一集,講的都是平常生活。
第一集中,飾演編劇的女主角「真珠」剛與戀愛7年的男友分手;
紀錄片導演「恩靜」遇到了真愛,真愛卻生病死了;
而負責商務的室長「韓珠」 在一個男孩瘋狂追求,生下小孩之後,男生卻因追求自己的幸福,轉手拋棄了她。
聽起來,太慘了。
很多人在看完第一集後,都說它是名副其實的喪劇:
和相處七年的戀人分手、深愛的戀人去世、以及生下小孩就被男人拋棄,很喪。
幾乎我看到的每個公號都是這麼說的,但導演根本沒打算探討這些陳詞濫調的東西。
最喪和最強烈的情節在第一集輸送完畢後,
從第二集開始,劇中的每一個人都沒什麼具體故事,無非就是走路、聊天、吃飯,而且不論主配角,都有戀愛談。
首先,這部劇的主線,編劇「真珠」和導演「孫凡秀」的戀愛,太甜了,宇宙級別的甜。
倆人第一次在外面喝酒,「孫凡秀」說出「我,不搞愛情那種事」……
而一杯啤酒之後……痛訴失戀往事。
倆人喝懵後,睡到一起醒來的那個畫面,我笑出了豬叫。
以為會像其他常規劇情一樣,倆人會由錯愕、尷尬,漸漸演變成開始回憶自己喝醉後和對方幹了些什麼。
然鵝真實劇情是,倆人睜開眼後,沒有慌張,沒有尷尬,鎮定自若的穿好衣服後
導演挽留真珠吃完早飯再走,相繼用餐完畢後,導演送給真珠一袋,自己親自採摘的小西紅柿,二人禮貌道別再見。
以為這一段就這麼相安無事的略過吧,結果下一秒,就出現了這種畫面
真珠從導演家出來後,回頭看了一眼,確認自己已經離開導演家,
於是扔掉手中的西紅柿,開始在路上狂奔大叫起來。
導演這邊,鎮定地吃著西紅柿,下一秒,就打開了窗戶想要跳下去。
將這種尷尬感,延遲交代,分別刻畫兩個人的微妙心理,讓每一個觀眾仿佛置身其中。
發出那種「太尷尬了,要是我,我也要找地縫鑽」的真實心情。
就是好笑又甜,總結起來應該說是兩個神經病的戀愛。
兩人剛互有好感,還未說破時,「真珠」用了給劇本設計的男女主人公告白的方式,放在了她和孫凡秀導演身上。
(這部劇最有趣的方式,採用了一種與現實緊密結合的形式,劇中真珠的人設是正在寫一部《到了三十都會好起來》的劇,《三十》劇本中所有主角的情感走向,以及拍攝遇到的問題,基本上就是《浪漫的體質》這部劇的形式和內容了,可以說打破了與觀眾的第四堵牆。)
「可以牽手嗎」
「可以接吻嗎」
彼此說出這樣的話,小心試探著,就在我們以為倆人要告白成功了,結果二人忽然破功,說:「《三十》劇裡的主人公就這樣告白吧。」
什麼嘛,搞了半天,原來是討論《三十》的男女情感。
關於他倆的情感走向,你永遠想不到下一秒會說出怎樣的話,發生怎樣的互動關係,相當有趣。
非常喜歡的兩個場景,「真珠」上一秒想去戶外但不想動,下一秒「孫凡秀」導演帶著這個玩意上場了
戀人之間的小情趣呦!想下單購買同款。
另外一幕,「真珠」和「孫凡秀」導演因討論一個問題陷入爭執,真珠自己生氣一個人走在前面,這個時候,她的內心活動是這樣的:
雖然很生氣,但仔細想想又認為導演是好處多於壞處的人,不要讓自己陷入到重複的戀愛錯誤中,於是轉過頭,和導演重歸於好。
像這種戀人之間的小細節還有很多,
從人與人之間剛開始的相愛、爭吵、再到分手、自我修復,之後再去重新愛的完整過程。
關於愛情的每種細碎狀態,都被記錄了下來,而不是其他愛情劇探討的,一相愛就結束的狗血內容。
裡面討論著愛情對自我生活的深層次發現,以及對傷痛的拯救。
例如,全劇借「孫凡秀」導演之口,道清了怎樣處理和前任的關係:
雖然愛變了,但事實不會變,這特別痛,因為遇見愛的人,是非比尋常的機會,錯失機會怎樣,當然會痛了,痛得刺骨。
以及,女二號韓珠被男人「拋棄」後,留下她一人照顧小孩,她也沒有一直活在受害者角色中,當別人問起「不恨他嗎?」
她是這麼回答的:比起恨意,愛意不是會更顯珍貴嗎?
是這樣的,反觀時下我們流行的處理方式,只要發現對方做了錯事,
就習慣用「渣男」「渣女」來給對方進行粗暴歸類,然後將自己自覺代入受害者立場。
以此來審視戀愛關係的話,戀愛關係就被降維成為一個對錯實驗。
在那裡,愛的流動是不被允許和接受的,人受的傷害被認為是不可修復的,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
不沉溺在受害者角色中,掌控生活的權利就永遠都在自己手中。
總之,在劇中那些被拋棄而受到傷害的人,很快也會遇到自己的真愛,大家都是健康的年輕人。
也是這些地方讓人體會到戀愛的珍貴吧,尤其是在當下,每個人都不想戀愛,也不會主動去愛的時代。
劇裡的人受到傷害,就用時間去療愈一下,還可以從過往的愛情中吸取到經驗教訓。
他們在愛情裡,拓寬了原本狹隘的認知,每個人都去體驗了那種被發現、被記得、被珍視的感受。
戀愛,本應該是這樣子的吧。
可能也是這幾年大家都不愛看愛情片的原因,推薦給朋友時,也會覺得:
啊,愛情片啊,沒什麼好看的,愛情搞來搞去還不是那麼回事,談戀愛的功夫還不如去掙點錢。
連愛情專業大戶——韓劇本人,這幾年大熱的題材無非是探討社會階級問題,要麼就是引人入勝的犯罪題材。
(描寫階級矛盾的韓劇《天空之城》)
包括歐美劇,大家都去拍大而深刻的命題去了,
他們去探討貧富階級矛盾、權利和政治關係、AI和人類的關係等。
而人與人之間這種,生動的愛情沒人想去描述刻畫了。
似乎,愛情成了一個爛俗,麻煩,不高級,有沒有都無所謂的事情。
愛情被忽視了,可它依然還是人類最強烈的情感需求。
愛情裡的那些神秘、徘徊,溫暖和共振,那些彼此相愛時迸發出的,對生命的蓬勃熱情,永遠值得探尋。
你看都什麼時代了,這部劇OST的歌詞還在寫:感受到你洗髮水的香氣,我回頭望去,只看到人海茫茫……
中二又浪漫啊,祝我們都有勇氣去戀愛。